







高中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可以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形成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新型城市排水系统。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提示:下渗。
一、“水的行星”1.水圈的组成地球上的水呈固态、________、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________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主要的水体(1)海洋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2)陆地水:包括河水、________、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水量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3)淡水①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②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主要是________、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4)大气水:基本上是以________的形态存在。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概述(1)概述: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2)动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3)范围:陆地、海洋、大气之间。
2.水循环类型(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
[小提醒]①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②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2)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想一想1: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闹水荒”,这是什么原因?【答案】一是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主要是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三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技巧:“来龙去脉”判环节就某一水体而言,可以从来源(收入)和去向(支出)的角度分析。例如,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支出包括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下渗。在一段时期内,降水量是一定的,在蒸发(蒸腾)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地表径流增多,则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反之,如果下渗量增多,则地表径流减少。
小科普: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相比,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想一想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体现的水循环环节有哪些?【答案】蒸发、地表径流。
想一想3:水资源是可再生的,是否会出现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答案】水体的更新具有一定周期性,因而在一定的空间与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小科普:人类智慧的结晶——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普遍分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它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作用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这种构造避免了炎热、狂风等造成水分大量蒸发,保证流量稳定,实现自流灌溉,促进了绿洲农业的发展。
1.各种水体中,分布最广泛的是( )A.海洋水 B.大气水 C.陆地水 D.冰川水【答案】B[解析]各种水体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大气水,陆地、空中都有分布,但大气水数量却最少。
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复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水汽的蒸发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D.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复不辍”,说明水汽的输送随大气运动时刻在进行;“水泉”指径流,“水泉东流,日夜不休”说明径流输送也在时刻进行。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3~4题。3.图中水循环环节①是( )A.水汽输送 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 D.蒸发、蒸腾
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 )A.① B.② C.⑤ D.③【答案】3.A 4.C[解析]第3题,根据箭头方向可判断,环节①为水汽输送,环节②和环节④均为降水,环节③为蒸发,环节⑤为地表径流。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环节⑤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能够塑造地表形态。
5.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是( )A.建立洪水预警机制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答案】C[解析]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材料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的封闭洼地内(内流区)。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毫米。下图为东北地区降水量图和扎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基地理意义
(1)判断图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五个代码中,体现了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是________。【答案】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②(2)指出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答案】蒸发。(3)指出扎龙湿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类型:陆地内循环。理由:扎龙湿地位于内陆地区;有河水注入扎龙湿地,但没有河水流出。
1.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1)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3)看循环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蒸发和降水。(4)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
2.影响下渗的因素(1)降水强度、历时长短: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降水历时越长,越利于下渗。(2)地表起伏状况:地表起伏越小,水流速度越慢,越利于下渗。(3)植被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程度越高,越利于下渗。(4)土壤状况:土质越疏松,越利于下渗,土壤含水量越少,越利于下渗。
[考向1:水循环环节与类型判断]读“某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是( )A.①海洋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蒸发B.①降水 ②海洋 ③蒸发 ④水汽输送C.①降水 ②蒸发 ③海洋 ④水汽输送D.①降水 ②水汽输送 ③海洋 ④蒸发2.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 D.地表水循环
【答案】1.C 2.A[解析]第1题,由水循环过程可知,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均汇入海洋,即③为海洋;海洋水以蒸发形式支出,所以②为蒸发;④为水汽输送环节,①为降水环节。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此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最终流入海洋,所以为海陆间循环。
[考向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021年海南三亚开学考试)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水体的纽带,是“调节器”“雕塑家”和“传输带”。据此完成第3题。
3.水循环是“调节器”,反映的水循环意义是( )A.塑造地表形态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促使地表物质迁移D.促进不同地区间的物质交换【答案】D[解析]水循环可以促进不同地区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调节了全球水热平衡,因此被称为“调节器”,D项正确;水的循环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被称为“雕塑家”;水循环促进陆地淡水资源更新,促使地表物质迁移,被称为“传输带”。
材料一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冲积物中,冲积扇上部是良好的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冲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渍化现象。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材料二 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用水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
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水循环类型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陆地内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2)蓄水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调蓄灌溉水量
(3)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答案】新疆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且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4)列举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答案】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土壤盐渍化。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考向1:植被破坏与水循环]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若图中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图中缺少的主要环节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为外流区,形成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海面上的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图中缺少下渗环节。第2题,毁林开荒、植被破坏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蒸腾作用显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
[考向2: 城市建设与水循环](2021年广西南宁月考)北京市最大的“城市海绵体”——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以总计700万立方米的“胸怀”迎接夏季可能的暴雨。一旦暴雨来临,北京西部的洪水将被拦蓄。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城市海绵体”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B.大气降水C.植物蒸腾D.地表径流
4.建设砂石坑蓄洪工程,可以( )①减少城市内涝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地下水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城市海绵体”可以增加雨水的滞蓄、下渗,从而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D项正确。水汽输送、大气降水、植物蒸腾与“城市海绵体”关系不大。第4题,建设砂石坑蓄洪工程,可有效拦截北京西部的洪水,减少城市内涝;由于可以增加蓄水,提高区域水量,该工程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态环境,①②正确。由于滞蓄洪水,之后还可以补充地下水,所以会提高地下水水位,③错误;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得到缓解,④错误。
材料一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防洪安全,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将有条件地区开辟为蓄滞洪区,有计划地蓄滞洪水,是流域或区域防洪规划现实与经济合理的需要,也是为保全大局而不得不牺牲局部利益的全局考虑。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1)分析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答案】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城市建成区面积大,下垫面下渗弱。
(2)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答案】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漫溃。(3)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析原因。【答案】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且人口稀少,不易发生洪灾。
1.洪涝灾害的形成条件分析(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2.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1.图示法记忆影响洪水形成的因素
2.歌诀法记忆防治洪灾的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方法妙,修建水库很可靠。退耕还湖措施好,修筑堤坝少不了。加快泄洪疏河道,辟分洪区很重要。
[考向1:洪涝灾害的成因]读下图,回答第1~2题。
某历史时期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
1.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2.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C 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2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考向2:洪涝灾害的避防]下图为“中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中国洪水频度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中下游频度低 B.北方较南方频度高C.东部较西部频度高 D.平原较山区频度低4.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植树种草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洪水频度东部较西部频度高。第4题,防御洪涝灾害的有效工程措施是修建水库。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84页 探究1.“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所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的行星”。2.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水的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第85页 活动1.过程略。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2.若要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加,即增加地表径流量,可通过加大蒸发量、加强水汽输送、增加降水的方式;若要使托盘水量减少,可通过减少蒸发量、减弱水汽输送、减少降水的方式,此外,还可考虑改变地表性质,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托盘中的水量。
教材第88页 活动1.同意。水循环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也就是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水的气态、液态、固态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的转移、能量的交换成为可能。产生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太阳辐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为水汽的移动提供了条件。重力则促使雨水的降落和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了水循环。2.略。
教材第90~91页 活动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使世界各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调整,有效避免极端气候的出现;建立起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联系等。2.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可以保土、保水、保肥。
3.(1)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调蓄能力。(2)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时提供依据。
水滴的旅行——水循环的模拟实验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最终战胜困境获得重生。影片中主人公利用了一种海水淡化的装置——太阳能蒸馏器(如图所示),从而满足了生活用水。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你能设计实验验证太阳能蒸馏器的原理吗?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实验材料]冰块、不透水保鲜膜、大烧杯、小烧杯、温水、食盐、小勺子、筷子。
[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温水(约50℃),并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搅拌,模拟海水。然后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放入中心(漂浮在水面)。
(2)用保鲜膜盖住大烧杯的杯口。(3)把冰块放在保鲜膜的中央。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若干小时,观察实验结果。
[交流讨论]根据水循环的模拟实验结果思考并交流下列问题。(1)小烧杯中的水来自哪里?为什么是淡水呢?【答案】提示:小烧杯中的淡水来源于大烧杯中的盐水,相当于海水蒸发的水蒸气,水蒸气凝结为纯净的水,不含有盐分。(2)保鲜膜上的冰块起到什么作用呢?【答案】提示:加速水蒸气冷却凝结的速度。
(3)实验中体现了水循环中的哪几个环节?该实验主要模拟了哪种类型的水循环?【答案】提示: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相互补给,陆地水,动态平衡,热量收支,海陆间,地表形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授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作业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鹿特丹“水广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