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练习题
展开
五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基础达标 (10分钟·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2022·杭州高二检测)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根据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据此推测,其主要寓意为 ( )
A.证明种姓制度的合理性
B.树立婆罗门教的权威
C.种姓制度强调生而平等
D.种姓制度的影响深远
解析:选A。材料中的神话记载“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反映了不同种姓地位不同,证明了种姓制度的合理性,故A正确。
补偿训练:
“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否则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强调的是两部作品
的 (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解析:选C。材料“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史学价值,故选C。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2.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表明佛陀主张 ( )
A.世间一切皆苦
B.世人都要拥护种姓制度
C.世间众生平等
D.世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
解析:选C。由材料“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可知,佛陀主张世间众生平等,故选C。材料强调了平等,而未强调苦难,排除A;材料中佛陀认为种姓制度是虚妄的假名,B说法与材料相悖,排除;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3.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一部史书,模仿中国史书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这部史书是 ( )
A.《编年史》 B.《三国史记》
C.《高丽史》 D.《源氏物语》
解析:选C。《高丽史》是15世纪中期由朝鲜王朝组织编撰的史书,其模仿了中国史书的体例,故选C。《编年史》是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A错误;《三国史记》是12世纪完成的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B错误;《源氏物语》是日本紫式部的小说,D错误。
补偿训练: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解析:选C。题干材料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C。唐律并非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排除A;儒家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深化点拨:
朝鲜儒学源自中国儒学,又有所发展,中国儒学对朝鲜统治理念、道德秩序、教育制度等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下图体现了中世纪以来日本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
是 ( )
A.神道和佛教 B.幕府和武士
C.神灵和天皇 D.唐风和西风
解析:选A。题干图片体现的是日本12世纪以后形成的武士道,它是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故选A。从图片中无法看出幕府的信息,B错误;神灵和天皇是神道发展的原因,C错误;武士道的形成与唐朝和西方对日本的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D错误。
5.(2022·宁波高二检测)古代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下列文化成就能佐证中华文化深刻影响古代日本文化发展的是 ( )
①平假名和片假名
②大和绘和浮世绘
③《源氏物语》
④法隆寺和唐招提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故①正确;大和绘和浮世绘、《源氏物语》与中华文化无关,排除②③;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法隆寺和唐招提寺就是佛教文化的体现,④正确,故选D。
6.(2022·温州高二检测)“世界末日”说源自人们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 000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 ( )
①应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
②对外来文化,必须坚持封闭主义
③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
③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应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世界末日”说的出现是人们迷信的体现,因此要弘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反对迷信,消除对自然的神秘感,故①正确;“世界末日”说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玛雅历法的误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玛雅文化有其优秀的值得借鉴的部分,故我们要吸收其精华,而不是全面否定,故②错误;我们对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实现自身的发展,故③正确;材料中只讲了“世界末日”说是人们的误解这一事实,未体现玛雅文明源远流长,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D。
7.(2022·嘉兴高二检测)以下是一位学者就某主题所列举的提纲。由此可得出合乎该主题的结论是 ( )
印第安人的历史
①15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
②人口:1 500多万到4 000多万
③语言:数千种
④其他: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
⑤转折: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文明间的联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入侵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解析:选D。根据材料文字“印第安人的历史”“15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可知,1492年后印第安人的历史发生转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首航到达美洲,开始了西方对美洲的殖民,D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二、非选择题(11分)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在密林中披荆斩棘,开辟通路,发现一座方形石柱,高约14英尺,各边宽约3英尺,四面从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前面是一位衣着奇异富丽的人物形象,脸部明显是在表现一幅肖像,凝重、肃穆,令人极其震慑。背面是不同的图案,不同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侧面刻满独特文字。它前面3英尺远处,是一块同样刻有人物形象和装饰图案的大石块,在这些不期而遇的纪年碑刻前,我们心中立即升腾起对美洲文化遗存的神秘莫测之感,真是刻骨铭心。
——[美]诺曼·哈蒙德《寻找玛雅文明》
根据材料,指出作者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哪几方面的文化遗存。各反映了哪方面的成就?(11分)
解析:本题据材料出处及“各边宽约3英尺,四面从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背面是不同的图案,不同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侧面刻满独特文字”等信息回答。
答案: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醒目的浮雕,反映了玛雅人的建筑成就。发现了方形石柱侧面刻满独特文字,反映了玛雅人发明的独特文字。
能力提升 (15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 ( )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
D.是文学瑰宝与真实历史无关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古印度人长期积累加工而成的,虽然其内容以王权斗争、神话传说为主,但是一定程度上能从侧面反映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社会风貌,故选C。《摩诃婆罗多》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内容,要客观看待其史料价值,排除A;写作年代是否久远并不能决定其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B;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可以反映历史的部分内容,排除D。
补偿训练:
古代印度人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们将月亮经过的星座归为28宿;将一年定为12个月。其天文学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教育体系的完备
C.种姓制度的盛行
D.宗教思想的流行
解析:选A。天文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B中的“完备”表述绝对,排除;种姓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天文学进步无关,排除C;宗教思想不是天文学进步的主要原因,排除D。
10.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但印度教也并行不衰。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的石窟中都有体现,许多浮雕是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这些史实可用来佐证 ( )
A.东南亚文化的多元特色
B.佛教内容充满神秘色彩
C.东南亚石窟艺术发达
D.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解析:选D。吴哥王朝时期,许多石窟浮雕体现了柬埔寨人对佛教和印度教的信仰,说明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影响很大,故选D。材料只提及印度宗教,无法体现东南亚文化的多元特色,A错误;“佛教内容充满神秘色彩”与材料无关,B错误;材料未体现“东南亚石窟艺术发达”,C错误。
11.随着一批批遣唐使回国,新罗国开始置国学诸业博士,确立“读书三品科”制度。这说明 ( )
A.新罗主导了与唐朝的文化交流
B.理学成为新罗选官的重要依据
C.新罗教育体现唐代“三教合一”
D.唐文化对新罗有强大的吸引力
解析:选D。材料中新罗设立类似于中国太学的体制,还用儒学经典来选官,体现了唐文化对新罗有强大的吸引力,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中谁居主导地位,排除A;理学产生于宋代,排除B;“三教合一”是指儒释道的合一,材料只涉及儒学,排除C。
补偿训练:
宋代学者谈到高丽纸时说:“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上述材料表明 ( )
A.中国造纸技术开始外传
B.造纸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C.朝鲜造纸技术领先中国
D.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朝鲜的纸质较厚重,强韧而又洁白,是中国没有的奇品,从而说明造纸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故选B。材料表示朝鲜已经造出中国没有的纸,说明造纸技术早已外传,A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其造纸技术领先中国,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力,D错误。
12.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邻近交通便利
解析:选B。《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故选B。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邻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A、C、D错误。
补偿训练:
9世纪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日本绘画的这一发展历程实质上反映了 ( )
A.市民文化的高涨
B.资产阶级的艺术追求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解析:选A。从题干中可看出大和绘属于贵族画,浮世绘则属于民间风情画,因此从大和绘到浮世绘的发展体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选A。17世纪的日本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B错误;从题干中无法看出日本的绘画与唐朝文化的关系,C错误;日本的文明开化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D错误。
13.印加人通过观察太阳,编制了太阳历,以确定农业季节。同时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65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
法 ( )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兼顾农业和宗教需要
解析:选D。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可知印加历法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可知印加历法兼顾宗教活动,故选D。A、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印加的历法主要是为农业和宗教服务的,排除C。
14.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解析:选C。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故选C。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也不能说明其教育形成了“体系”,B、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毗湿摩说种姓与婚姻:
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
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但是有人说,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即使仅仅以交欢为目的。
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摩诃婆罗多》
(1)《摩诃婆罗多》是印度著名的史诗,古代世界还留下了哪些伟大的史诗作品?它们有哪些共同点?(6分)
(2)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摩诃婆罗多》及古代印度社会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所学可知,古代著名的史诗还有《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荷马史诗》等;第二问,根据所学可知史诗最初都是民众口头创作,后逐步经过加工而成,主要内容一般都掺杂神话传说,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具有文学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第(2)题,首先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可知该作品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即严格的等级制度。据材料“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但是《摩诃婆罗多》毕竟是文学作品,掺杂着神话传说,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答案:(1)作品:《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荷马史诗》。共同点:一般都掺杂神话传说,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由口头创作到加工而成,具有文学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
(2)《摩诃婆罗多》不仅是一部世界文学瑰宝,而且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印度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材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即严格的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按规定娶不同数量的妻子以及同一家庭不同种姓的妻子地位高低,显示了不同种姓的社会权利是不平等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不可以娶首陀罗为妻,即使结婚,他们所生的孩子以及本人都要遭到谴责,说明了种姓制度实行同等级联姻。这种情况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分层,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显然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印度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摩诃婆罗多》作为文学作品,掺杂着神话传说,带有艺术的虚构和夸张。因此,在作为史料应用时,需仔细辨别,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本学者山鹿素行,《高丽史》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