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1 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导图】
【重难点精讲】
一、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H2 O2
(1)S的氧化性
S与Fe、Cu、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Fe+SFeS、2Cu+SCu2S、S+Hg===HgS(此反应适用于除去室内洒落的Hg)。
(2)S的还原性
①S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②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S+2H2SO4(浓)3SO2↑+2H2O。
(3)S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O,该反应中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此反应可用于除去试管内黏附的S。
二、硫的氧化物(SO2、SO3)的性质及应用
1.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SO2+H2OH2SO3;与NaOH(足量)反应:2NaOH+SO2===Na2SO3+H2O。
②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
SO2+2H2S===3S↓+2H2O
③还原性,与O2反应:2SO2+O22SO3;与氯水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
④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2.三氧化硫(SO3)
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SO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三、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硫酸的物理性质
H2SO4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O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硫酸是强电解质,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Fe+2H+===Fe2++H2↑;
(2)MgO:MgO+2H+===Mg2++H2O;
(3)Ba(OH)2:Ba2++2OH-+2H++SO===BaSO4↓+2H2O;
(4)Na2SO3:SO+2H+===H2O+SO2↑;
(5)BaCl2:Ba2++SO===BaSO4↓。
3.浓H2SO4的特性
(1)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浓硫酸的特性
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
蓝色固体变白
吸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
沾有浓H2SO4的滤纸变黑
脱水性
将铜片加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
铜片逐渐溶解,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强氧化性、酸性
(2)分别写出浓硫酸与Cu、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3)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2SO4。
4.硫酸的用途
(1)制取化肥、硫酸盐、挥发性酸。
(2)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3)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
5.SO的检验
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
注: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SO、Ag+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H+===CO2↑+H2O、SO+2H+===SO2↑+H2O、Ag++Cl-===AgCl↓、Ba2++SO===BaSO4↓。
四、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1.理清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1)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
如:
写出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H2SO3+2NaOH===Na2SO3+2H2O;
③Na2SO3+H2SO4===Na2SO4+H2O+SO2↑;
④SO2+Na2SO3+H2O===2NaHSO3。
(2)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下图表示
注意 (1)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
【典题精练】
考点1、考查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解析:A项中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B项,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有很多,如Cl2,不仅仅是SO2;C项中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都相同;D项,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答案:B
名师点睛: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与分析
考点2、考查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3.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 )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③④⑤均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
解析:CO2也能产生①④中的实验现象,酸性气体一般都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实验⑤说明气体有还原性,结合后续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是SO2。
答案:D
解题技巧归纳:
(1)SO2鉴别的一般方法
①利用物理性质鉴别:气味:用标准的闻气体气味法,SO2有刺激性气味。
②利用化学性质鉴别:a.氧化性:与硫化氢气体混合,有淡黄色固体生成。b.还原性:将气体通入稀氯水中,使氯水褪色;将气体通入稀溴水中,使溴水褪色;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将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将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产生沉淀。
③漂白性: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又恢复。
(2)答题模板——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流程设计
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
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
考点3、考查SO2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5.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
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解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溶液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A、D两项正确;根据A中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项正确;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项错误。
答案:C
规律总结:消除SO2对环境污染的“3方法”
方法一:钙基固硫法
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硫、生石灰、O2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总反应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方法二:氨水脱硫法
该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吸收S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SO2+H2O===NH4HSO3,2NH3+SO2+
H2O===(NH4)2SO3,2(NH4)2SO3+O2===2(NH4)2SO4。
方法三:钠、碱脱硫法
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和NaH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Na2CO3+SO2===Na2SO3+CO2,Na2SO3+SO2+H2O===2NaHSO3。
考点4、考查硫酸的性质及应用
2.向5 mL 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0.09 mol的硫酸被还原
B.有0.045 mol的硫酸被还原
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小于2.88 g
解析:浓硫酸与铜加热时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的实际量要比理论计算值小。根据题意可得n(H2SO4)=0.005 L×18 mol·L-1=0.09 mol,参加反应的硫酸n(H2SO4)<0.09 mol,参加反应的铜小于2.88 g。
答案:D
名师归纳:(1)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熟记浓硫酸的五大性质(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酸性和难挥发性)及它们的应用,特别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和吸水性,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理清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①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物质中游离的水,可用作干燥剂。
②脱水性:浓硫酸可将有机物中的H、O以2∶1比例脱去。
(3)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在理解浓硫酸与铜、锌、铁、铝以及与碳、硫等反应时,我们要动态地看待反应过程,例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开始是浓硫酸,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考点5:考查SO的检验
例5.在检验SO42-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加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B.先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C.先加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D.先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解析:A.先加入稀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若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则会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而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A错误;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亚硫酸根离子易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而生成硫酸钡沉淀,B错误;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排除银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C正确;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答案:C
误区警示:SO检验的常见误区
(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PO、SO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Pb2+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便断定含SO。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而含Ag+或Pb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3)误将SO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该错误是未注意NO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Ba2++SO===BaSO3↓(白色),3BaSO3+2H++2NO===3BaSO4↓(白色)+2NO↑+H2O。
考点6、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例6、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BCDE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请回答:
(1)A是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
(2)当X是强酸时,E是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___,写出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则Y为O2,进而推知C、D为氧化物,BCD为连续氧化的过程。因E为酸,故C、D均为非金属氧化物,Z为H2O。当X为强碱时,该连续氧化关系为NH3NONO2HNO3,进而推知A为铵盐;当X为强酸时,该连续氧化关系为H2SSO2SO3H2SO4,进而推知A为硫化物。综上所述A为(NH4)2S。
答案:(1)(NH4)2S O2 H2O
(2)H2SO4 2H2S+3O22SO2+2H2O
(3)HNO3 4NH3+5O24NO+6H2O
名师归纳: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ABCD转化关系的有
1、硫元素:H2SSO2SO3H2SO4 SSO2SO3H2SO4
2、碳元素:CCOCO2H2CO3
3、氮元素:N2NONO2HNO3 NH3NONO2HNO3
4、钠元素:NaNa2ONa2O2NaOH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易燃烧,其燃烧产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2.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B.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说明有还原性
C.通入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氧化性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漂白性
3.已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具有还原性
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具有氧化性
D.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B.标准状况下,1 mol 的体积约为22.4L
C.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D.均具有漂白性,二者都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5.下列溶液或用品中:
①澄清石灰水;②溶液;③酸性溶液;溴水;⑤溶液;⑥品红溶液;⑦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能区别和气体的是( )
A.①
B.①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⑤
6.检验中是否混有,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先通过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小苏打悬浊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品红溶液
7.将等物质的量的和通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品红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出现沉淀;
②不出现沉淀;
③品红溶液褪色;
④品红溶液不褪色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下列溶液中通入后,最终一定有白色沉淀的是( )
①溶液②溶液③ 溶液
④溶液⑤溶液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
9.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黄和黄铁矿均可作为原料来制备硫酸
B.工业上制备硫酸时,SO2转化为SO3,需在催化剂和 加热条件下进行
C.工业上制备硫酸时,SO3可用水直接吸收
D.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和 炸药等
10.用20mL18.4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稀释到100mL,得到溶液中的浓度为3.18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0mol·L-1 B.0.75mol·L-1 C.1.00mol·L-1 D.3.18mol·L-1
11.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有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2S、HI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13.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 :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14.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16.8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得溶液的pH=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锌95.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1.5 mol
15.往和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有漂白性
B.白色沉淀为
C.该实验表明有氧化性
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16.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亚硫酸是SO2与水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物质不能用
17.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H2S B.S→SO3 C.H2SO4→SO2 D.Na2SO3→SO2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SO2通入少量NaClO溶液中:SO2+ClO-+H2O=+Cl-+2H+
B.足量的SO2通入Na2CO3溶液中:+SO2=CO2+
C.铁与硫混合加热:2Fe+3SFe2S3
D.浓硫酸与FeS混合:FeS+H2SO4(浓)=FeSO4+H2S↑
19.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转化为丙。在丙溶液中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溶液中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分别是( )
A.SO3、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SO2、SO3
C.SO3、H2SO4、H2SO3、SO2、Na2S2O3 D.SO2、H2SO3、H2SO4、H2S、S
20.已知
① 2H2S+SO2=3S+2H2O
② S+2H2SO4(浓)=3SO2↑+2H2O
③ 3S+6KOH=2K2S+K2SO3+3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 说明SO2能与酸反应,故SO2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B.② 若改用稀硫酸,则放出H2
C.② 和③ 说明硫具有两性元素的性质
D.上述反应说明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碱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Fe FeCl2 Fe(OH)2
B.S SO3 H2SO4
C.CaCO3 CaO CaSiO3
D.NH3NOHNO3
22.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具有漂白性
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未变蓝,说明的氧化性弱于
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盐酸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所以盐酸也有漂白性
24.将适量的蔗糖(C12H22O11)放入烧杯,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可观察到固体变黑,片刻后,黑色物质急剧膨胀,同时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如下图所示)
1.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性(填“吸水”、“脱水”或“强氧化”)。
2.确定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成分。
①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______(填“能”或 “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 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完成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 ______________。
25.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和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制备和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则上图A、E装置中用来制的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中盐酸所表现的性质是 性和 性,生成71 g转移的电子数
是 mol。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试管中的现象均为 ,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 。
(3)装置C的作用是 。
(4)NaOH (足量)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 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 体积比1 :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__性。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用一种液体浸泡一下,这种液体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时,关闭弹簧夹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的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有余酸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27.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別是A______,B_______。
4.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都生成,在催化剂存在且加热条件下与反应生成,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和,说明是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有还原性,故B正确;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有氧化性,故C正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说明有还原性,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B正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且具有还原性,将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错误;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钡能够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硝酸,D正确。
4.答案:A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呈固态,1 mol 的体积远远小于22.4L,B错误;不管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C错误;虽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不具有漂白性,故二者都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D错误。
5.答案:A
解析:和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分别生成和白色沉淀,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①⑦不能用来区别和。具有氧化性,能将氧化生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溶液和溴水氧化(溶液褪色),能和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没有这些性质。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⑥来区分和,A正确。
6.答案:B
解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钡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有无,A错误;二氧化硫会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之褪色,并且酸性溶液将完全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能验证有无,B正确;二氧化硫通过碳酸氢钠溶液会有生成,无法检验有无,C错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澄清石灰水会将气体全部吸收,不能验证有无,D错误。
7.答案:A
解析:和发生反应:,当、以等物质的量通入溶液中,生 成和,不具有漂白性,同时发生反应:,有白色沉淀出现,故选项A正确
8.答案:D
解析:①硝酸根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硫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正确;②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向溶液中通入,不发生反应,错误; ③足量气体与溶液反应会生成亚硫酸氢钙,最终 不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④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 硫生成可溶性的亚硫酸钠,错误;⑤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 生成S沉淀,但是S是淡黄色沉淀,不是白色沉淀,错误。
9.答案:C
解析:用硫黄或黄铁矿作为原料可以制备硫酸,反应原理为 FeS2 (或S) →SO2→SO3→H2SO4,故A正确;SO2转化为SO3需在催 化剂(V2O5)和加热条件下进行,故B正确;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但用水直接吸收SO3会形成酸雾,使SO3的吸收率降低,实际生产 中用98.3%的浓H2SO4吸收SO3,可以防止形成酸雾,故C错误;硫 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和炸药等,故D正确。
10.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n()=0.02L×18.4mol·L-1=0.368mol,反应后n()=0.1L×3.18mol·L-1=0.318mol,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368-0.318=0.05mol,而Cu~SO2,所以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也为0.05mol,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0.1L=0.50mol·L-1,答案选A。算
11.答案:D
解析: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C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NH3)。B项,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相应的盐和SO2,此时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而与S、C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表现强氧化性。C项,Cu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变为稀H2SO4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22.4 L。
13.答案:B
解析:A选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而存在硝酸可能氧化成,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错误;B选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Ag+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I-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但是C选项中溶液最终没有变蓝色,错误;D选项中如果存在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错误。
14.答案:C
解析:浓H2SO4与Zn反应,最初产生SO2,一段时间后产生H2,Zn+2H2SO4(浓)=ZnSO4+SO2↑+2H2O和Zn+H2SO4=ZnSO4+H2↑,A正确。根据题意,反应后剩余的H+的物质的量为1 mol,剩余H2SO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1.85 mol-0.5 mol=1.35 mol,生成的气体是0.75 mol,则有:
解得n(SO2)=0.6 mol,n(H2)=0.15 mol,B正确。m(Zn)=0.75 mol ×65 g•mol-1=48.75 g,C错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 ×2=1.5 mol,D正确。
15.答案:A
解析:二氧化硫被氧化,无法验证其漂白性,A错误。三价铁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所以会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B正确、C正确。原溶液由于三价铁离子的水解显酸性,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溶液酸性增强,D正确。
16.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亚硫酸是SO2与水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亚硫酸对人体有害,但某些用SO2漂白过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使用的。
17.答案:B
18.答案:A
解析:A.SO2通入少量NaClO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Cl−+2H+,故A正确;
B.足量的S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亚硫酸氢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CO2+2,故B错误;
C.铁与硫混合加热生成FeS,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SFeS,故C错误;
D.浓硫酸与FeS混合,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10H2SO4(浓)═Fe2(SO4)3+10H2O+9SO2↑,故D错误;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题目中所述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由题意推出:甲是SO2,乙是H2SO3,丙是H2SO4,丁是H2S,戊是S。
20.答案:D
解析:①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SO2表现氧化性,A错;S能与浓硫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B错;单质硫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使化合价升高,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使化合价降低,即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错。
21.答案:C
解析:A错,Fe在Cl2中点燃生成FeCl3,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B错,S在O2中点燃生成SO2,化学点燃方程式为S+O2SO2。C对,CaCO3CaO+CO2↑,CaO+SiO2CaSiO3。D错,NO与H2O反应,不能生成HNO3。
22.答案:C
解析:溶于水生成,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而不能使其褪色,故蓝色石蕊试纸只变红不褪色,A错误;能使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B错误;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即无生成,故的氧化性弱于的氧化性,C正确;除去多余的应用NaOH溶液而非NaCl溶液,D错误。
23.答案:B
解析: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A选项错误;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C选项错误,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D选项错误,溶液褪色的原因是盐酸中和NaOH溶液使碱性变弱,并不是盐酸具有漂白性。
24.答案:1.脱水
2.①SO2
②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CO2↑+2SO2↑+2H2O
解析:1.装置中使蔗糖变黑,是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2:1脱去,故答案为:脱水;
2.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溶液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脱水过程中反应放热,所生产的碳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25.答案:(1)E;还原;酸;2
(2)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变红
(3)吸收多余的和
(4)
(5)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氯气所用药品是固体和液体
,由HCl生成,氯元素化合价不变, 由HCl生成,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浓盐酸所表现出的 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71 g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HCl生成,氯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所以生成1 mol氯气 转移2mol电子。
(2)次氯酸、二氧化硫都有漂白性;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时,次氯酸漂白过的溶液无变化,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时能重新恢复原色,所以反应开始后,发现B、D试管中的现象均为品红溶液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3)氯气和 二氧化硫都有毒,不能直接排放,氯气和二氧化硫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和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4)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5)氯气有强氧化性,二 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体积比1 : 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6.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强氧化性、酸(顺序可颠倒)
2.强碱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
4.①反应过程中H2SO4被消耗,浓H2SO4逐渐变稀,而铜不与稀H2SO4反应;②ad
解析:铜与浓硫酸反应会产生SO2,产生的S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品红溶液验满。为防止多余的SO2污染空气,可用碱溶液浸湿的棉花吸收逸出的SO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SO2而不是吸收多余的SO2,因此所选试剂不能与SO2发生反应,且应使SO2在其中的溶解度较小,故最佳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反应结束后,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故检验余酸时所选试剂应该是能与硫酸中的H+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的一组(因CuSO4中含有,故不能用检验的方法来确定H2SO4的存在)。
27.答案:1.检验H2O; 2.除CO2中的SO2;
3.检验SO2;检验CO2中的SO2是否除尽;
4.溶液变浑浊;CO2+Ca2+2OH-=CaCO3↓+H2O
解析:该实验中无水CuSO4用于检验H2O,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CO2;为防止SO2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应在检验CO2前除尽SO2,故酸性KMnO4溶液用于除SO2,S红溶液B用于检验SO2是否除尽。
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易燃烧,其燃烧产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2、下列对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化物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
3、下列物质用于漂白脱色,其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新制氯水
B.过氧化钠
C.活性炭
D.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注入盛有浓 硫酸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
C.浓硫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的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D.少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褪为无色
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有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6、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 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设的NaOH溶液;③加人稍 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7、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目的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 SO2 +2H2O=2FeSO4+2H2SO4
8、加热绿矾晶体,除结晶水蒸发出去外,还发生2FeSO4Fe2O3+ SO2↑+ SO3↑,如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
A.生成BaSO4和BaSO3混合沉淀
B.生成BaSO4沉淀,有SO2气体逸出
C.生成BaSO4沉淀,有SO3气体逸出
D.有SO2和SO3两种气体同时逸出
9、取某地酸雨水样进行分析,发现其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B.亚硫酸缓慢被氧化
C.酸雨中的水分被蒸发 D.测定的pH有误差
10、下列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H2SO3 D.H2SO4
11、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 :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12、已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具有还原性
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具有氧化性
D.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13、将适量的蔗糖(C12H22O11)放入烧杯,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可观察到固体变黑,片刻后,黑色物质急剧膨胀,同时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如下图所示)
1.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 _性(填“吸水”、“脱水”或“强氧化”)。
2.确定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成分。
①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______(填“能”或 “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其理由是_____ ________。
③ 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完成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 _________ _____。
14、在通常状况下,A为固态单质。根据如下所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C: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和C反应:_________________。
3.将5 mL 0.10 mol•L-1的C的溶液与5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 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SO4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______ _________。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____(填“I” “Ⅱ”或“Ⅲ”);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装置F中为_____________溶液。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都生成,在催化剂存在且加热条件下与反应生成,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A错误;溶于水得到的亚硫酸是中强酸,B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恢复,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和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新制氯水漂白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因此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漂白物质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活性炭孔隙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漂白物质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漂白物质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A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运输时可以将浓硫酸密封装在铁罐中,B正确;浓硫酸滴到硫酸铜晶体中的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C错误;少量浓硫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成红色,D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C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步所加 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BaCl2溶液 的目的是除去,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 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即①一定在③之后,将产生的沉淀一起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即④在⑤ 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 A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该过程中Fe2(SO4)3溶液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 SO2+2H2O=2FeSO4+ 2H2SO4,该工艺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碗,还得到了化工产品硫酸,A、D正确;根据A中分析可知该工艺流程目的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正确;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C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发反应:SO3+H2O=H2SO4,H2SO4+BaCl2=BaSO4↓ +2HCl,则没有SO3逸出,有BaSO4沉淀生成;由于H2SO3酸性小于HCl的酸性,则SO2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而从溶液中逸出,故得不到BaSO3沉淀;所以产生的现象是生成BaSO4沉淀,有SO2气体逸出。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雨水中的H2SO3会逐渐被氧化成酸性更强的H2SO4,故pH会减小。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说明只能失去电子,化合价只能升高,即S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处于最低价态,A~D中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4、+4和+6价,答案选A。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而存在硝酸可能氧化成,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错误;B选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Ag+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I-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但是C选项中溶液最终没有变蓝色,错误;D选项中如果存在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B正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且具有还原性,将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错误;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钡能够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硝酸,D正确。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脱水
2.①SO2
②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CO2↑+2SO2↑+2H2O
解析:1.装置中使蔗糖变黑,是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2:1脱去,故答案为:脱水;
2.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溶液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脱水过程中反应放热,所生产的碳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故答案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S;H2S;SO2;SO3;H2SO4(浓)
2.①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2SO2+O22SO3
③2H2S+SO2=3S↓+2H2O
3.H2SO3+OH-= +H2O
解析:固体单质A能和氧气反应,也能和氢气反应,说明是非金属单质。根据其氧化产物可继续和氧气反应判断,A是S,和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硫化氢燃烧即生成SO2。硫和氧气反应生成SO2,SO2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SO2和水。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SO2具有弱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分液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2.c
3.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4.Ⅲ;SO2 +C12 +2H2O==4H+++2C1-
5.防止倒吸;NaOH
解析:1.根据仪器特点可知,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中液柱髙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但其在 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可将产生的气体通人饱和NaHSO3 溶液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C项正确。
3.SO2能将S2-氧化,生成硫单质,所以现象为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4.方案I,氯水中加人AgNO3溶液也可得到白色沉淀;方案Ⅱ中二氧化硫和氯水均可使品红褪色;方案Ⅲ中产生沉淀可证明SO2 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 (因溶液显酸性,不会产生 BaSO3沉淀,故产生的是BaSO4沉淀)。
5.E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F用来吸收尾气中的SO2,可选用 NaOH溶液。
化学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9讲乙醇和乙酸教师满分版docx、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9讲乙醇和乙酸学生满分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教师满分版docx、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学生满分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教师提升版docx、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学生提升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