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习题
展开【重难点精讲】
一、氮气及其氧化物
1.氮的固定
2.氮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3Mg+N2eq \(=====,\s\up7(点燃))Mg3N2;
②N2+3H22NH3;
③N2+O22NO。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
(2)NO和NO2的比较
(3)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二、典型的氧化性酸——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4HNO3(浓) eq \(=========,\s\up7(△或光照))2H2O+4NO2↑+O2↑。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
C+4HNO3(浓)eq \(=====,\s\up7(△))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Fe2++4H++NOeq \\al(-,3)===3Fe3++NO↑+2H2O。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反应):
;
②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特别提醒:
1.质量分数达98%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烟”实为雾(硝酸小液滴),体现了HNO3的挥发性。
2.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褪色。在这一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可将红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3.王水:浓HNO3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即为王水,它的氧化性更强,能溶解Pt、Au等金属。
4.NOeq \\al(-,3)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NOeq \\al(-,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往往作为隐含条件出现在试题中,在解题中往往被忽视而形成易错点。常见的隐含形式有:
(1)在离子共存问题中,NOeq \\al(-,3)在酸性条件下不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I-、Fe2+等大量共存。
(2)SOeq \\al(2-,4)的检验中不能用HNO3酸化、不能用Ba(NO3)2作沉淀剂,以防止SOeq \\al(2-,3)的干扰。
(3)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还原性气体SO2可得到BaSO4沉淀。
(4)向Fe(NO3)2溶液中加入非氧化性酸,如盐酸,Fe2+能被氧化为Fe3+。
(5)向过量铜与一定量硝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非氧化性酸,铜能继续溶解。
(6)向含还原性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性离子可被氧化。
三、氨、铵盐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eq \\al(+,4)+OH-,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eq \\al(+,4)、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eq \(=====,\s\up7(△))NH3↑+H2O。
(2)氨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
(3)与盐溶液的反应
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Al(OH)3↓+3NHeq \\al(+,4)。
(4)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
3.氨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eq \(=====,\s\up7(△))2NH3↑+CaCl2+2H2O。
①装置:“固体+固体eq \(――→,\s\up7(△))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
②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③验满方法: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现象是有白烟产生。
④尾气处理: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4.铵盐及NHeq \\al(+,4)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eq \\al(+,4)的检验
未知液eq \(――→,\s\up7(OH-))呈碱性eq \(――→,\s\up7(△))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eq \\al(+,4)。
特别提醒:
1.氨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2.NH3、氨水都不是电解质,氨水中的电解质是NH3·H2O。NH3·H2O是中学阶段唯一一个可溶性的弱碱,也是一个化学式中无OH-的碱。
3.当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性酸与浓氨水或氨气接触时,有白烟生成,可以此来检验或验满氨气。
4.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2O、NH3·H2O、NH3)和三种离子(OH-、NHeq \\al(+,4)、H+),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H3·H2O,但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时,氨水的溶质以NH3代替。
【典题精练】
考点1、考查氮及其的性质和氮的固定
例1.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
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
解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项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作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B项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减缓食品被氧化而变质的速率,C项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宜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备硝酸,D项错误。
答案:D
特别提醒: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也没有纯净NO2和N2O4气体。
2.验证某无色气体是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3.NO2、NO可用碱液处理,如NaOH溶液吸收原理为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4.NO2虽然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不是硝酸的酸酐。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如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2NO2+2KI===2KNO2+I2。
5.鉴别NO2和溴蒸气常用①AgNO3溶液、②H2O、③CCl4。
考点2、考查NO、NO2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
例2.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eq \(=====,\s\up15(催化剂))4CO2+N2
解析:反应过程中NO、O2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2不是污染物;NO和O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O2===2NO2,2NO2+4CO===N2+4CO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eq \(=====,\s\up15(催化剂))4CO2+N2。
答案:D
名师归纳: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
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考点3、考查氮的氧化物的简单计算
例3.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和剩余的2 mL气体分别是( )
A.1.2 mL,NO B.2.4 mL,O2 C.3.5 mL,O2D.4 mL,NO
解析:解题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
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
设O2的体积为x,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
①若剩O2,则V剩=x-eq \f(1,4)(12 mL-x)=2 mL,解得x=4 mL,B、C错误;
②若剩NO,则V剩=eq \f(1,3)[(12 mL-x)-4x]=2 mL,解得x=1.2 mL,D错误,A正确。
答案:A
方法归纳:氮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计算方法
(1)电子守恒法: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2)原子守恒法: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都与N2O5+H2O===2HNO3等效。当NO、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N(N)∶N(O)小于2∶5 剩余O2大于2∶5 剩余NO等于2∶5 恰好完全反应
考点4、考查喷泉实验问题分析
例4.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A项中氯气可以溶于四氯化碳中,且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此可以引发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B项中氢气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造成负压,因此不能引发喷泉实验,所以符合题意;C项中通过a鼓入空气,会将水压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后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D项中加入浓硫酸放热,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浓氨水被压入烧瓶,与氯化氢反应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名师归纳:形成喷泉的常见组合及其组合条件
(1)液体是水时,NH3、HCl、SO2、NO2、NO2+O2等气体均可;液体是NaOH溶液时,Cl2、CO2、H2S、SO2等气体均可。另外SO2和氯水、CH2CH2与溴水等组合也可形成喷泉。
(2)组合条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或通过反应,使气体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产生压强差的方法一般有:一是使烧瓶外气压增大,烧瓶内气压不变;二是使烧瓶外气压不变,烧瓶内气压减小。
考点5、考查NH3、氨水的主要性质及性质探究
例5.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
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
解析:C项,NH3+HCl===NH4Cl,有白烟生成,但与H2SO4反应不会产生白烟;D项,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氯气被还原生成HCl,HCl与NH3化合产生白烟现象。
答案:C
误区警示:理解NH3性质应注意的问题
(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确定NH3的存在。
(2)氨水的成分是三分子:NH3、NH3·H2O、H2O;三离子:NHeq \\al(+,4)、OH-、H+,氨水呈弱碱性。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视为NH3。
考点6、考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NH4Cl固体受热可产生NH3和HCl,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产生NH4Cl固体,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错误;把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有利于NH3放出,故可用②的方法制取氨气;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3,④符合要求。
答案:D
名师归纳:NH3制取实验中3个方面的创新
(1)NH3制取原理的创新:实验室制取少量NH3,可不用铵盐和碱混合共热,而采用常温下将浓氨水滴加到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上,来制取NH3。
(2)NH3制取装置的创新:
(3)NH3吸收装置的创新
考点7、考查铵盐的性质及其检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NH3
B.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解析: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对;Fe2+比NHeq \\al(+,4)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不会产生NH3,C项错;NH4HCO3、(NH4)2S等溶液均呈碱性,D项错。
答案:A
规范答题:铵盐(NHeq \\al(+,4))检验的两答题模板
考点8、考查硝酸的性质
例8.下列有关硝酸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A错误;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FeO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所以B、C错误,D正确。
答案:D
名师归纳:硝酸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①HNO3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H2。
②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
③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2)硝酸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①浓硝酸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水。
②与非金属反应,硝酸表现强氧化性,不表现酸性。
考点9、考查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
1.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可能是( )
A.1.0 ml B.1.6 ml C.2.2 mlD.2.4 ml
解析:浓硝酸适量,在反应过程中变稀,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消耗的HNO3包括起酸性作用和起氧化性作用的两部分,前者反应后以Cu(NO3)2形式存在,后者被还原后生成NO2、NO气体,从两个方程式看出:Cu+2HNO3(酸)~Cu(NO3)2,HNO3(氧化剂)~NO2(或NO),所以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eq \f(38.4 g,64 g·ml-1)×2+eq \f(22.4 L,22.4 L·ml-1)=1.2 ml+1 ml=2.2 ml。
答案:C
方法归纳:HNO3与金属反应的计算的思维模型{
随堂练习:
1、下列反应起到了固氮作用的是( )
A.工业上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H3被O2氧化成NO和H2OD.由NH3制备化肥NH4HCO3
2、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3、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4、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棕色烟雾。产生红棕色烟雾的原因是( )
A.高温下遇空气生成 B.NO遇空气生成
C.和NO反应生成CO和 D.NO和反应生成和
5、下列反应中,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 )
A.2NH3+3CuO 3Cu+N2+3H2O B.4NH3+5O2 4NO+6H2O
C.8NH3+3Cl2=N2+6NH4Cl D.2NH3+H2SO4=(NH4)2SO4
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甲,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乙。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乙进入烧瓶,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甲:,乙: (含酚酞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B.甲:NO,乙: (含石蕊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C.甲:HC1,乙:溶液,现象:形成白色喷泉
D.甲:,乙:NaOH溶液,现象:形成无色喷泉
7、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Ag+、Cl-、B. Na+、Mg2+、Cl-、
C. Fe3+、K+、、OH-D. Fe2+、H+、、
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浓HNO3与Cu反应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就可引发反应
B.将装置口向上提起就可停止反应
C.蘸碱液的棉花可起到吸收NO2的作用
D.该装置适用于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实验
9、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取少许待测物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人酚酞溶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
10、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2中的几 种,将一定量的气体甲经过图中实验的处理,最后得 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为( )
A.NO2、N2B.NO、CO2 C.NO2、CO2D.NO、CO2、N2
11、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的生产会应用到氨气。氨气还可以制备一系列无机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具有还原性D.上述转化关系中只有2个氧化还原反应
1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人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 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15、如图为含有同一种元 素的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 c是氧化物,d是酸,各步转化均为一步实现,则a可能是①C、②N2、③S中的( )
A.①和③ B.只有① C. ①②③ D. ①②
16、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NO,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 。
(4)D装置的作用是 。
17、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生产硝酸产生尾气的原因__________。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一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__ 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工艺需控制和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则会导致__________;若,则会导致__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的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A.Cl2B.O2C.CO2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粉末,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火箭喷出大量红棕色烟雾可推知其中含有,引燃后产生的气体中NO遇空气生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B项,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氨只表现还原性;C项,可看作两个反应: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D项,氨只表现碱性。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形成红色喷泉,故A正确; NO与水不发生反应,也不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内压强几乎 不变,不会形成喷泉,故B错误;因HC1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的AgCl沉淀,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溶液中有白 色的AgCl,形成白色喷泉,故C正确;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 成盐和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形成无色喷泉,故D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项、Ag+与Cl-、可以形成AgCl沉淀、Ag2CO3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错误;B项、离Na+、Mg2+、Cl-、间既不能形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产生,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C项、Fe3+与OH-可以形成Fe(OH)3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错误;D项、酸性条件下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与铜接触,可以引发反应,A正确;
将装置口向上提起使铜与浓HNO3分离,可使反应停止,B正确;
NO2是酸性气体,可被碱液吸收,C正确;
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而该装置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装置,D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加水溶解后再加入酚酞溶液不能鉴别,A错误;将 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 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 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正确;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溶液呈酸性,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C错误;加强碱溶液后加 热,再滴人酚酞溶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铵根离子,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混合气体甲无色,则气体中不含NO2,气体甲通过Na2O2 后显红棕色,说明原混合气体甲中含有NO和CO2,最后通入水中, 溶液呈酸性,且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气体甲中不含N2,故B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NH4Cl是常用化肥,而NaHCO3为小苏打,不能用作化肥,A错误;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NH3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氨气具有还原性,C正确;上述转化关系中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NH3→NO→NO2→HNO3,D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①错误,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与HCl冷却后在试管口生成,不能得到;②正确,CaO与水反应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分解放出氨气;③错误,与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正确,加热浓氨水,促使的分解和氨气的逸出.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发生2NO+O2=2NO2,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减少,平均充满左右两室,故反应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减小,故B错误;
C、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为原来一氧化氮与氧气质量之和,为NO质量的2倍,体积为左右两室的体积之和,为左室的2倍,故密度不变,故C正确;
D、NO、O2的质量相等,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2:28=8:7,发生2NO+O2=2NO2,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①CCOCO2 H2CO3,符合转化关系; ②N2 NONO2 HNO3,符合转化关系;③SSO2 SO3H2SO4,符合转化关系;因此符合转化关系的为①②③, C正确。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1)利用生成的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
(2)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为NO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因烧瓶中有空气,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需利用装置A反应生成的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
(2)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实验现象是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将F中的空气推入E中,发生反应,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E中的无色气体为NO,则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O的生成。
(4)NO、都有毒,会污染环境,则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1)
(2)使尾气中的NO、被充分吸收;
(3)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中含量升高
(4)
解析: (1) 工业生产硝酸是用水吸收,产生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气体上升,液体下降,这样气液接触充分,使尾气被充分吸收;分析加入的原料及生成物,只有微溶于水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3)当时,NO过剩;当时, 过剩,剩余会与反应生成。
(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 生成的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中一部分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升高,可能生成或,但在水溶液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所以最终产物为,补上及配平即可。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分液漏斗;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
(2)BC;(3)还原;3CuO+2NH33Cu+3H2O+N2;
(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
(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6)
解析:(1)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浓氨水使b中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等均可。
(2)制备氯气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A不符合;可以制备O2,利用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B符合;可以制备CO2气体,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C符合;NO2是红棕色气体,D不符合。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粉末,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写出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3H2O+N2。
(4)依据流程分析,E中浓硫酸吸收过最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影响实验效果。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是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保持压强平衡再读数。
(6)干燥管D增重m g,则水的物质的量,装置F测得气体(N2)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依据元素守恒得到氮原子
和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大家在吃薯条等膨化食品时,会发现袋子里东西并不多却鼓鼓囊囊的,袋子里填充的是食品级的氮气而非空气。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①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② 可以抵御外界潮气的侵入;③ 保护食品不被压碎。
下列关于N2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氮气在氢气中能燃烧
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下列过程不属于固氮的是( )
A.雷电时生成氮的氧化物
B.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
C.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3.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NOB.CO2C.COD. NO2
4.下列有关NO、N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化合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5.下列有关浓硝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浓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制备氢气
B.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金属铝钝化
C.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
D.浓硝酸易挥发,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6.图中试管内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将其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人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A.肯定是NO2气体
B.肯定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
C.肯定是NO气体
D.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
7.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
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的氧化物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B.氮的氧化物既可形成酸雨,又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成分
C.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多的主要因素
D.酸雨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雨水的酸性会慢慢减弱
9.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检验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10.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物质:
①②③④
铜粉溶解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
D.上述物质中任意一种
11.经过多方努力,郑州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减少有害尾气的排放。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CO和NO
C.NO和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
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二、实验题
13.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NO,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 。
(4)D装置的作用是 。
14.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口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口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 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 ______。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
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__。
A.敞口观察装置D中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如果D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写出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e.烧碱固体
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则需要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下表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要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的气体必须通过盛有____________试剂的洗气瓶。
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
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量Cl2,则C 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C
解析:雷电时发生反应,转化为NO,属于固氮, A错误;合成氨过程中转化为,属于固氮,B错误;植物 的根从土壤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不存在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不属于固氮,C正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属于固氮,D错误。
3.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4.答案:B
解析:A项,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由于NO2与碱反应不能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正确;B项,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在放电条件下NO可由N2和O2化合得到,错误;C项,NO与氧气反应会生成NO2,NO2溶于水会生成HNO3和NO,因此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且二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正确;D项,NO、NO2都有毒,且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会产生NO,正确。
5.答案:A
解析: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氮氧化物,所以实验室中不能使用硝酸制备氢气,选项A错误;在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会被氧化,在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内层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现象叫钝化,选项B正确;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所以应避光保存,选项C正确;浓硝酸易挥发,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选项D正确。
6.答案:D
解析:由气体“红棕色”推测气体中肯定含有NO2,NO2与水反 应后生成了 NO,由“向试管内鼓人氧气多次后,试管被水充满”,说 明试管内液面上升后剩余的气体都是NO,则试管中原来的气体中可 能还含有NO或少量O2。
7.答案:B
解析:液氨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A 错误;氨气中氮元素处于-3价,具有还原性,所以氨气能够被氧化 生成一氧化氮,B正确;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错误;氨溶 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D错误。
8.答案:D
解析:氮的氧化物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A正确;氮的氧化物既可形成酸雨,又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成分,B正确;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元素,因此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多的主要因素,C正确;酸雨中的亚硫酸极易被氧化生成强酸硫酸,因此酸雨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雨水的酸性会慢慢增强,D不正确。
9.答案:C
解析: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时,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 圆底烧瓶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图示药品使用不正确,不能用来制取氨气,A错误;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丙装置中发生反应:,可以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C正确;氨气与水直接接触, 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D错误。
10.答案:D
解析:①铜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所以铜能在氯化铁溶液中溶解,正确;②因能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铁能与铜粉反应:,所以铜粉溶解,正确;③向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铜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所以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能和铜反应,,所以加入硝酸铜后能溶解铜,正确;④依据③的分析可知,加入硝酸钾,引入硝酸根,硝酸根与硫酸中的氢离子构成硝酸,从而使铜溶解,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故A正确;汽油不完全燃烧可生成CO,空气中的氮气在气缸中放电条件下可生成NO,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NO、等,故B正确;NO和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故C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CO,生成物是、,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①中浓受热分解,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选项A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故选项B正确。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为还原产物,故选项C正确。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故选项D错误。
13.答案:(1)利用生成的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
(2)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为NO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因烧瓶中有空气,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需利用装置A反应生成的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
(2)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QUOTE
,实验现象是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将F中的空气推入E中,发生反应,E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E中的无色气体为NO,则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O的生成。
(4)NO、都有毒,会污染环境,则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14.答案:1.红棕色 C+4HNO3(浓) CO2↑+4NO2↑+2H2O
2.BaCO3; 3.防倒吸; 4.①AC
②4HNO3 (或光照)4NO2↑+O2↑+2H2O
解析:(1)装置A中发生的是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生成、、,由于为红棕色气体,故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红棕色。
(2)将、通入溶液中分别生成和,由于溶液足量,故溶液为碱性环境,不溶解,以沉淀形式析出。溶液不能用溶液代替,因为微溶于水,溶液中含量太少,浓度太低,不足以完全吸收生成的酸性气体,导致溶液呈酸性,从而不能生成沉淀。
15.答案:1.ace;
2.Ⅱ或Ⅲ;用热毛巾捂住烧瓶片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①饱和食盐水;浓硫酸;②3Cl2+8NH3=6NH4Cl+N2③NaOH;Cl2+2OH-=Cl-+ClO-+H2O
解析:1.升高温度能促进NH3•H2O分解生成氨气,为促进NH3•H2O分解,则烧瓶中加入的物质遇氨水后能放出大量的热,且和氨水不反应。碱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和氨水不反应,故a选;浓硫酸和氨水反应,故b不选;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和氨水不反应,故c选;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的磷酸和氨水反应,故d不选;烧碱固体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和氨水不反应,故e选。
2.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吸收氨气的装置中应该有缓冲装置,Ⅱ、Ⅲ装置中都有缓冲装置,Ⅰ没有缓冲装置;要引发喷泉,需要用热毛巾捂住烧瓶片刻。
3. ①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防止干扰实验,氯气在进入烧瓶前,应该分别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氮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③氯气能和NaOH反应,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12+2OH-=C1-
+ClО-+H2O。
性质
NO
NO2
色、态、味
无色、无味气体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毒性
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
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
与水反应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与氧气反应
NO+O2===2NO2
不反应
对环境的影响
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NO、NO2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及破坏臭氧层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1∶700)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eq \(=====,\s\up7(△))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大量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
B
SO2和NO2气体的大量排放
酸雨
C
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水华、赤潮
D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光化学烟雾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MgCl2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①
②
③
备选装置(水中含酚酞溶液)
I
Ⅱ
Ⅲ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教师满分版docx、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学生满分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教师提升版docx、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学生提升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1讲硫及其化合物教师满分版docx、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01讲硫及其化合物学生满分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