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 7 次下载
-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试卷 4 次下载
- 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试卷 9 次下载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一模(彩虹班)化学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对这些传统文化隐含的化学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2.“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
3.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AB.BC.CD.D
4.“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高,因此黄铜的硬度高于铜和锌
B.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是置换反应,所以有单质气体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Na2O、CaO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因此所有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5.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 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 mg。这里的“磷”指的是
A.磷元素B.磷单质C.P2O5D.磷的化合物
6.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7.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粗盐中除含有泥沙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多种可溶性杂质。要提纯粗盐得到精盐,提纯的过程需要以下操作步骤:①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④加入过量稀盐酸 ⑤过滤 ⑥蒸发结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①②④⑥⑤B.②①③⑤④⑥C.①③②⑤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
8.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9.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是CO与H2反应生成(CH2)n
C.图中乙的化学式为C5H10
D.汽油主要是含C5~C11的碳氢化合物
10.如图是离子五角星示意图。五角星中每个角的阳离子与中间的阴离子R结合若不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则称为共存离子对。要使共存离子对数目最多,则R应该是
A.OH-B.C.Cl-D.NO3
11.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12.在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一定不正确的是
A.B.
C.D.
1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物,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和Al3+不能共存于同一水溶液中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Mg3N2溶于水有碱性气体产生
D.室温下FeCl3水溶液pH等于7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氧化物:SO2、CuO、CaCO3B.酸:HCl、H2SO4、HNO3
C.碱:NaOH、Ca(OH)2、NH3·H2OD.盐:NH4Cl、AgNO3、BaSO4
15.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通常为气体,B俗称纯碱,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单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的化学式为O2B.B→C属于中和反应
C.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D.D和E可以相互转化
二、填空题
16.化学提升生活品质,助力人们生活更健康、更科学。
(1)端午节快到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带上粽子、牛奶、水果、皮蛋、植物油去乡下看望独居老人刘奶奶。
①同学们带去的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_。
②交谈中同学们得知刘奶奶是轻度低钾患者,平时经常感觉精力不济、体力不足。大家查阅资料得知钾一少,人就累。钾可参与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血钾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不适,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虚弱和疲劳,往往是缺钾时人体最早出现的症状。人越老,越缺钾。缺钾对于老年人的伤害除了感觉疲劳、乏力外,还有心脏、神经、肌肉、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轻度低钾患者只需多吃含钾丰富的食品,就能很快纠正低钾的问题。
参考“常见食物含钾量一览表”,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送给刘奶奶的粽子里最好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
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草木灰是常见的农家钾肥,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用水浸泡,将上层浸出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盐酸,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断写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④在麦田里,发现小麦苗出现了叶片发黄和倒伏现象,同学们认为是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所致,可以通过只施用一种化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化肥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O(NH2)2 B.KNO3 C.KCl D.Ca3(PO4)2
(2)校服面料常用棉花、羊毛等混纺制成。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3)骑自行车属于低碳生活新时尚。
①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_____________。
A.随手关灯 B.旧书本循环利用 C.夏天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
②下列做法不利于自行车防锈的是_____________。
A.雨淋后自然晾干 B.链条涂防锈油 C.金属部件镀金属铬
17.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② 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
③ t2℃时,25 g 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 gX,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___g/100g水;
④ 固体X中含有少量的Y,要得到较纯净的X,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⑤ t3℃的X、Y、Z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⑥ t3℃接近饱和的X溶液逐渐冷却至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8.如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______反应。
(2)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______反应。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四、推断题
19.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Zn、HCl、NaOH、CuSO4和CaCO3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Zn“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与丁两“队员”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2)请写出甲、乙两“队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若把纯净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某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丁,它也能与丙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溶剂,X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五、流程题
20.资源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铜和银,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I-Ⅲ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2)步骤I中加足量稀硫酸是为了与_________充分反应。
(3)步骤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步骤Ⅲ加入金属M后溶液乙质量大于溶液甲,此时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六、实验题
21.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制取、收集、干燥和除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用于加热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若用B、D、F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导管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用→和小写字母表示)。
(3)装置B、C均可用于制取CO2气体,C与B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B、G、F相连用于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CO2气体,G的作用是_________。
(4)某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可用D装置收集,推测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写出所学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七、计算题
22.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源于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
(1)《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所用矿石颜料有关。说明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2)矿石颜料之一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属赤铁矿,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炼铁。
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加入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12.6g。加热前,应先往大玻璃管中通入CO气体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此时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了7.7g。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八、科学探究题
23.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
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
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
【进行实验】
【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 Ba(NO3)2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
九、计算题
24.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计算
(1)硝酸铵由 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3)若硝酸铵中含有2.8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为 g。
25.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完成:(1)______。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g。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选项
出处
阐述
隐含的化学原理
A
《本草纲目》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的“法”指蒸馏
B
《天工开物》
“世间丝、麻、袭、褐皆具素质”
“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渍”为浸泡溶解,“绞”为过滤
D
《周易》
“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湖泊中有机物发酵产生了易燃甲烷气体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能源
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过程②要多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
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②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③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时,放一盆水预防CO中毒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NO3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常见食物含钾量一览表(以每100g食物中含钾量计算)
食品名称
含钾量(mg)
食品名称
含钾量(mg)
食品名称
含钾量(mg)
瓜类、豆类
肉类、蛋类
菌菇类
冬瓜
78
鸡蛋
154
杏鲍菇
242
南瓜
145
鸭蛋
135
金针菇
195
绿豆
787
猪瘦肉
305
香菇
122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 NaHCO3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
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含有Na2CO3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这里的“法”指蒸馏,是利用蒸馏的方法获得酒精,不符合题意;
B、“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符合题意;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这里的“渍”为浸泡溶解,使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绞取汁,“绞”为过滤,实现固液分离,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湖泊中有机物发酵能产生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故“泽中有火”,“上火下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3.B
【详解】A、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选项中说法错误;②保持人体健康需要合理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作冰箱除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A错误;
B、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B正确;
C、①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症,故选项说法正确;②霉变的大米有毒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③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项说法正确;故C错误;
D、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选项说法正确;③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CO有毒,CO不溶于水,不能用水预防CO中毒,则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故选项说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高,黄铜为铜锌合金,因此黄铜的硬度高于铜和锌,正确;
B、有单质气体生成的反应不都是置换反应,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C、不是所有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例如氧化铜不和水反应,错误;
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放热,错误;
故选A。
5.A
【详解】这里的“磷”指的是磷元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A。
6.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铁中含有铁元素,生成物中也只能含有氢、氧、铁元素,所以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故A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中,铁管质量增加,因此铁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
C、实验后还生成了氢气,所以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和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故C错误;
D、从该实验中可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而除去氯化镁;
加入过量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除去硫酸钠;
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除去氯化钙,同时过量的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除去氯化钡;
然后过滤除去泥沙和产生的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过量碳酸钠、过量的氢氧化钠;
则用过量的盐酸将过量的碳酸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
最后蒸发结晶除去水和氯化氢得到精盐。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是为了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则一定要在加入氯化钡之后才能加入碳酸钠,否则不能除去钡离子。故顺序是:①③②⑤④⑥或③①②⑤④⑥或③②①⑤④⑥。
故选C。
8.D
【详解】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9.C
【详解】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由反应的流程图可以看出,反应②是CO与H2反应生成(CH2)n,故B正确;
C、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一个乙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构成,所以其化学式为:C5H12,故C错误;
D、汽油主要成分中含C5~C11的碳氢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离子之间两两结合不生成沉淀、气体、水则可以共存。
【详解】A、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钙离子共存。
B、碳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钠离子共存。
C、氯离子和钠离子、铵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共存。
D、硝酸根离子和所有阳离子都共存。
故选:D。
11.A
【详解】A. 硫酸铵和熟石灰氢氧化钙研磨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硝酸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B.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无法点燃一氧化碳,错误。
C. 锌可以和硫酸铜,硝酸银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铜,锌>银,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错误。
D. 加入过量的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虽然除去氯化钡但引入新杂质硫酸钠,错误。
故选:A。
12.D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会先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详解】A、刚开始铜的质量为零,置换完银才会置换出铜,故A正确;
B、Fe与AgNO3和Cu(NO3)2的反应均使溶液质量变小,开始硝酸铜不反应其质量分数变大,硝酸铜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为零,故B正确;
C、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轻,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也会减轻,但是没有前面减小的幅度大,故C正确;
D、开始中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D
【详解】A、铝离子可以和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首先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和氢离子,然后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故它们二者不可共存,故正确;
B、CaO2与H2O发生的反应,CaO2+2H2O=Ca(OH)2+H2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正确;
C、Mg3N2与H2O发生的及应,Mg3N2+6H2O=3Mg(OH)2十2NH3↑,NH3为碱性气体,故正确;
D 、Fe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Fe(OH)3,FeCl3十3H2O=Fe(OH)3↓十3HCl,所以其溶液显酸性,pH<7,故错误。
故选D。
14.A
【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SO2、CuO属于氧化物,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HCl、H2SO4、HNO3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B正确;
C、NaOH、Ca(OH)2、NH3•H2O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C正确;
D、NH4Cl、AgNO3、BaSO4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D正确。
故选:A。
15.B
【分析】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B俗称纯碱,为碳酸钠;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A通常为气体,可以生成碳酸钠、碳酸钙,则A为二氧化碳气体;E是一种单质,可以由二氧化碳生成,则E为氧气,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二氧化碳、碳酸钙生成D,D生成氧气,则D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A、E为氧气,化学式为O2,故A正确;
B、B→C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是酸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错误;
C、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转化,故C正确;
D、水D和氧气E可以相互转化,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故D正确。
故选B。
16.(1) 水果 香菇 B
(2)灼烧
(3) C A
【详解】(1)①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水果;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香菇中含钾量最高,所以粽子里最好加入适量的香菇;
③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不含钾元素,故A错误;
B、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故B正确;
C、KCl中含有钾元素,不含氮元素,故C错误;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含氮元素、钾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2)生活中常用灼烧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羊毛线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棉线燃烧有烧纸气味;
(3)①A、随手关灯可以节约用电,减少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旧书本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故B正确;
C、夏天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费电,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错误;
故选C;
②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链条涂防锈油、金属部件镀金属铬可以隔绝氧气和水,雨淋后应立刻擦干,若自然晾干会使铁和氧气、水发生反应,故选A。
17. Z>Y>X t2 25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Y>Z>X C
【详解】①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要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③t2℃时,25 g 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 gX,说明在2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X的质量为5g,故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则此时X的溶解度是25 g/100g水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固体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固体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更大,故固体X中含有少量的Y,要得到较纯净的X,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⑤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都有晶体析出,成为t2℃时的饱和溶液,而在t2℃ 时:Y的溶解度大于X,故溶质质量分数Y也大于X,而对于Z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3℃ 降温到t2℃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而在t3℃ 时,物质Z的溶解度要小于t2℃ 时Y的溶解度,大于t2℃ 时X的溶解度,故t3℃的X、Y、Z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Z>X
⑥A、t3℃接近饱和的X溶液逐渐冷却至t1℃,溶质质量开始不变,达到饱和后继续降温,溶质析出,溶质减少,错误;
B、溶剂的质量应一直保持不变,错误;
C、由于刚降温,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这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当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少,温度不变后保持不变,正确;
D、刚开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这段时间,没有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C。
18.(1)氧化
(2)升高
(3)置换
(4)ABD
【详解】(1)根据得失氧说,在化学变化中,H2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发生了氧化反应。
(2)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可见,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其化合价会升高。
(3)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和单质生成,所以一定有化合价变化。
(4)A、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可见,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电子转移说是从电子得失(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一定是有利的,例如金属的锈蚀等,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延伸和完善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D。
19.(1)建筑材料(合理即可)
(2) 复分解
(3)CuO(合理即可)
【分析】丙与丁两“队员”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也就是生成二氧化碳,对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与锌反应的物质为盐酸、硫酸铜,则甲为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物质还有氢氧化钠,则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丙反应,则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钙;
【详解】(1)综上分析,丁代表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的一种用途是补钙剂或者建筑材料等等;
(2)甲为硫酸铜,乙为氢氧化钠,所以甲、乙两“队员”反应也就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
(3)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则为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所以是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铜或者氧化铁等等,因为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0.(1)过滤
(2)铝/Al
(3)
(4)Zn
【详解】(1)步骤Ⅰ-Ⅲ都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故涉及的实验操作为过滤;
(2)铝、铜、银三种金属,只有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故加入足量稀硫酸是为了与铝充分反应;
(3)步骤I过滤后的固体中含有铜、银,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固体中的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Ⅲ加入金属M后,生成金属铜,说明金属M的活动性强于金属铜,又因为所得金属溶液乙质量大于溶液甲,说明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生成盐中的金属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的前提下),故金属M为锌,化学式为Zn。
21.(1)酒精灯
(2)a→c→d→b
(3)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除去氯化氢气体
(4) 密度大于空气
【详解】(1)A装置中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2)装置B是发生装置,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D为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先干燥氧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将气体通入浓硫酸中,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因此长进短出,故导管正确连接顺序为a→c→d→b;
(3)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弹簧夹,利用气体压强来控制固体与液体接触,使反应便与发生或停止;根据装置B看,是液体和固体相互作用不需要加热的制气体的,在实验室里,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产生的气体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而盐酸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故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4)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2.(1)稳定
(2)
(3)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加热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1:1
【详解】(1)《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说明矿石颜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赤铁矿炼铁的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加热前,应先往大玻璃管中通入CO气体的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FexOy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了7.7g,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x=1,y=1
故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为1:1。
23. 碳酸钠/Na2CO3 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能 Ba(NO3)2也能跟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详解】提出猜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碳酸氢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故猜想二:固体成分为:Na2CO3;
提出质疑: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小东的结论错误;
实验探究:①实验结论为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也能得出固体中含碳酸钠,故能用硝酸钡代替氯化钡溶液。
24.(1)3 (2)7:12 (3)8
【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详解】(1)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硝酸铵由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共3种元素组成。
(2)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若硝酸铵中含有2.8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为。
25.(1)3H2O
(2)5.5
(3)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50g稀硫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30g-77.8g=2.2g
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u、O、H、C、S的个数分别是2、13、6、1、2,生成物中含Cu、O、H、C、S的个数分别是2、10、0、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3个O、6个H,故还应补充:3H2O;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30g+200g-224.5g=5.5g;
(3)见答案。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4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调)化学试题,共9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