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1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重点难点,知识梳理,思维导图,教材衔接,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1、整理古代社会农具材质和灌溉工具的演变,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归纳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工具的演变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家庭和庄园为主要劳作方式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石器
    旧石器时代时期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
    新时期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2)青铜器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约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不过青铜农具数量较少。
    (3)铁器
    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中国在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2、灌溉工具的发明
    (1)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经用陶器汲水灌溉;
    (2)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我国在东汉末年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了改进。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灌溉。
    3、畜牧工具
    豢养驯化禽畜的古代畜牧业,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设施。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业
    (1)约三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制兽皮。
    (2)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国古人已经使用陶纺轮。
    (3)汉代普遍使用纺车,并开始使用提花机。
    (4)元代以后,织布机成为农耕家庭必备的生产工具。
    2、陶瓷业
    (1)人们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
    (2)新时期时代晚期,开始采用坯车来制坯。
    (3)南朝时,把坯件放在匣钵中,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4)唐宋时,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3、治炼业
    (1)古人用煅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器具,工具包括土炉、锤、锉等。
    (2)后来还采取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工具包括坩锅、范等。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工业时代前,各国普遍采用。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确立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2、农业庄园式劳作: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世纪欧洲长期存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
    3、手工业有家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等形式。手工业者职业世代相袭,政府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思维导图】
    【教材衔接】
    1.下图是山东省嘉祥武侯祠东汉画像石刻桔槔提水图
    图中生产工具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提水。
    2.阅读教材P20“史料阅读”: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描述的是什么工具?有什么优点?
    提示:工具:筒车。优点:借助水力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
    3.阅读教材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提示:耕作工具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灌溉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灌溉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铁范是一种永久性铸型。1953年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出土一批铁范共四十副,八十七件,总重190公斤,其中60%为农具范。此外,河北磁县也有战国铁范出土。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先进;战国时期铁农具已普遍使用。
    5.耳熟能详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以及令人羡慕的人仙爱情。“戏中”主人翁的劳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农业家庭式劳作。
    6.阅读教材P22“史料阅读”:商鞅变法的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目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7.阅读教材P22“学思之窗”: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积极作用:推动古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的统治。消极作用:在封建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知识拓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
    第一次突破:木、石、骨、蚌→青铜农具→铁农具和牛耕。
    2、第二次突破:铁犁犁壁的出现。
    (1)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_春秋战国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出现)
    (3)两汉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①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②在汉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以及播种工具耧车;
    ③西汉后期,出现耦犁(二牛抬杠);
    ④东汉时,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3、第三次突破: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隋唐时期:在江东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二、经营方式的改进
    1、商周时期:集体耕作(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二人协作)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集体进行生产。(原因:生产力低下)
    2、春秋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即小农经济。
    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条件:
    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4)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影响
    (5)精耕细作:铁制农具、犁耕技术等的使用上
    (5)影响:
    ①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政权的安危。
    ②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④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三、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工程:
    曹魏时期:马钧改进翻车(人力翻车)
    唐朝:创制了筒车、高转筒车;
    宋朝:水转翻车
    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特征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手工业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夏商周时期:主要由官府垄断,代表为青铜器(工商食官)
    3、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形成,以后
    与官营手工业长期并存
    4、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手工工场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政府垄断经营
    (1)特点:
    ①管理方式: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人员构成
    公官:是中国古代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员;
    匠户:是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③产品用途
    官府专用
    皇帝私用
    ④工艺水平:当时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⑤地位: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影响:
    ①利:官营手工业资金充足、工匠优秀、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协作,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②弊:
    A、生产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B、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C、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D、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2、民营手工业:也叫私营手工业
    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民营手工业兴起。
    (2)特点:
    ①管理方式: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用途: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具有商品生产性质;
    ③发展历程:
    A、自出现后发展艰难;
    B、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经营方式:明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家庭手工业
    (1)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小农经济出现,家庭手工业产生。
    (2)地位:
    农户的副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3)性质:
    产品主要用来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4、田庄手工业
    (1)产生:随着土地的集中,东汉出现豪强地主,他们采用田庄进行经营,以农耕为主,兼有手工业,田庄手工业产生。
    (2)性质: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二、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①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②纺织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
    ③纺织原料:麻、葛、丝。
    (2)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妇女的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列为“国有六职”之一。
    (3)汉代:花色品种多、技艺高超;
    经过丝绸之路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4)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例如定州富人何明远经营的作坊。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6)元代: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在一些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四、陶瓷业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原始青瓷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元代烧出青花瓷,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粉彩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3、瓷器的外传: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生产部门不断地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二)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萌芽
    (四)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五)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处于农业附属地位。
    (六)手工业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相应变化
    古代中国民营手工业经营一直非常艰难的原因:
    ①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②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③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压制。
    [高考真题]
    1.(2018·浙江·高考真题)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2.(2022·河北·模拟预测)学者刘克甫指出,“家”字在甲骨文中指殷人陈列猪肉祭祀殷王祖先的场所,在西周和春秋金文中指“宗庙”,在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家”字才出现一家一户“个体家庭”的含义。“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了( )

    A.宗族血缘观念淡化B.文字逐渐走向统一
    C.生产方式发展变化D.家国同构观念萌生
    3.(2023·河南省杞县高中模拟预测)如图是山东枣庄出土的汉画像石农耕图。图中有一人一牛一马耕田。此类题材的汉代画像砖已在山东地区有较多发现。据此可知,汉代( )

    A.农本观念在山东地区影响深厚B.农耕中已普遍使用畜力
    C.北方已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D.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
    4.(2022·河北唐山·模拟预测)据考古发掘,在中国的南方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有犁、锸、锄、镰、斧等,出土地点涉及南方多省。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已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C.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逐渐成熟
    5.(2022·河南·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从考古发掘看,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多出自墓葬,且数量很少。例如在山西长治分水岭的12号墓中共发现430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一种农具)4件;14号墓中共发现1005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铲3件,铁钁1件,其余多为青铜器。据此推知当时( )
    A.铁器最终取代青铜器B.铁犁牛耕已少量出现
    C.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D.青铜农具数量非常多
    参考答案
    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早于汉代,CD项晚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
    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
    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祭祀祖先场所、“宗庙”到“个体家庭”,先秦时期“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了生产生活的组织经历了从集体到个体的发展过程,即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家”字含义的变化不能说明宗族血缘观念淡化,排除A项;文字逐渐走向统一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家国同构观念萌生与“家”字含义变为“个体家庭”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A【详解】体现牛、马耕技术的汉代画像砖已在山东地区有较多发现,这说明汉代山东地区农业发达,也反映出农本观念在山东地区影响深厚,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得不出“普遍使用畜力”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北方已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结论,且这一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B【详解】据题意可知,在南方考古发掘出大量的铁制农具,说明南方的农业生产中开始普及应用铁制农具,是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的表现,B项正确;仅根据铁制农具的发掘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也不能说明是否是由南迁的北民带来的,排除BC项;仅根据农具一项内容无法推知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逐渐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5.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早期,铁器数量很少,如在山西长治分水岭墓中发现的铁农具较少,其余多为青铜器,说明铁农具并未被广泛使用,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C项正确;材料中从春秋到战国早期,铁器数量很少,无法推知铁器取代青铜器,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青铜器数量较多,但只能体现这一个地区的情况,不能反映当时整个中原地区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相关学案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共8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巩固基础,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名词解释,问题导向,路径导引,思维导图,课后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