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2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共6页。
    2021级 历史 导学案(27) 课题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型新授周次 总课时数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教学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教学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例题教学流程导案                      (教师活动)学案       (学生活动)问题1:阅读教材,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美洲人口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问题2:这一时期的移民对美洲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3: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西洋人口结构产生怎样的改变?  问题4:阅读教材,分析华工出国的原因并归纳华工的贡献。     例1、课本P39:学思之窗  例2、课本P40:思考点   例3、课本P42: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并分析推动下南洋现象出现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教学反思  新县高中2021级 历史 导学案(28) 课题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型新授周次 总课时数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教学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教学准备完成下列练习题随堂巩固 11518 年西班牙国王颁布特许状,允许本国在美洲的殖民者把非洲黑奴输入加勒比海群 岛,被视为欧洲各国合法从事黑奴贸易的起点。到 1825 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 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如下表。在此期间(   A.西葡两国的黑奴贸易远超他国 B.土著印第安人遭到种族灭绝C.美洲的人口结构产生显著变化 D.非洲文化发展为拉美的主流2.研究者发现,16世纪20年代以前,墨西哥地区的真实工资(注: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水平很低。但在16世纪20年代之后,真实工资开始上升,并在17世纪中期上升至收入与最低生活开支大致相当的水平。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A.墨西哥银矿的发现与开采B.西欧的早期资本主义扩张C.拉美地区原工业化的发展D.商业革命推动了外贸繁荣3.综观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黑奴贸易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直至1890年,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主导第一时期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的高潮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丰富劳动力美国南北战争中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宣言黑奴贸易的兴衰折射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并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的运动,在全国开展以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5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宾的非基督教华人,每人每年必须缴付8比索的贡税。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贡税53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916比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仅1635年就有14614名华人缴纳贡税,这些还没有包括贫穷的免税者和偷漏税者。这一状况(   A.源于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B.折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C.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解决了中国的人地矛盾6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7.在南美,天主教会直接控制着殖民地的宗教事务,教会的建立和教士的移居都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在北美,殖民地的宗教事务基本不受干涉,由教徒们自由组织教会,形成了宗教上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局面(   A.源于宗主国国情的差异 B.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宗教对立C.促使北美宗教信仰淡化 D.推动了南美民族国家的形成8.海外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其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唐人街曾居住着很多华工,这些华工(   最初因列强招募出国成为苦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10.学者生键红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一书中指出,19世纪60年代,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4/5的工程,工种除了体力工程外,还有重要的技术工作,如爆破、铁匠、驾车、中医等,华工的死亡人数至少有1200人。这可以用来说明A.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无情 B.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和影响C.北美最早铁路与华工血泪 D.海外华裔族群的发展历程教学反思 导学案27/28答案(1)特点:起源早;持续时间长;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人群主要来自福建、广东地区;鸦片战争后快速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因素:中国历史上政权变动比较频繁:福广两省人地矛盾突出;东南亚的地缘优势;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东南亚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移民优待政策的吸引。(2)原因:欧洲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导致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欧洲阶级矛盾的激化;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优待政策的吸引。不同点:移民方向上,下南洋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迁徙,西欧赴美移民是资本主义工业国平向迁徙;移民成分上,下南洋是以普通劳动力为主,西欧赴美包含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CBCDA   AACDD   导学案27/28答案(1)特点:起源早;持续时间长;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人群主要来自福建、广东地区;鸦片战争后快速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因素:中国历史上政权变动比较频繁:福广两省人地矛盾突出;东南亚的地缘优势;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东南亚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移民优待政策的吸引。(2)原因:欧洲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导致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欧洲阶级矛盾的激化;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优待政策的吸引。不同点:移民方向上,下南洋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迁徙,西欧赴美移民是资本主义工业国平向迁徙;移民成分上,下南洋是以普通劳动力为主,西欧赴美包含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CBCDA   AACDD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