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253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253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253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1.(2022·湖南长沙·校考模拟预测)长沙市特色小吃臭豆腐。行走夜市中,能闻到臭豆腐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2022·湖南长沙·校考二模)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升高,组成物质的微粒变大B.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C.低温高压下,CO2气体变成固体干冰,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3.(2022·湖南长沙·统考一模)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的距离增大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D.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4.(2022·湖南长沙·统考一模)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归类完全正确的是A.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B.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金、合成纤维C.可燃性气体:氢气、氮气、一氧化碳D.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5.(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硒(Se)元素被誉为“抗癌之王”。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属于金属元素B.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C.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4D.硒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6.(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D.食物腐烂变质——分子种类和分子性质都发生了变化7.(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 ——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能够鼓起来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 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8.(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春天,在风山公园散步,常能闻到各种花香,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数目变多B.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D.分子总在不断运动9.(2022·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镨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方面可用作催化剂,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镨属于非金属元素B.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9C.镨原子的中子数为59D.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10.(2022·湖南长沙·统考一模)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11.(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一种新的元素,暂定名为Uue,其质子数为119,由此也引出了“周期表到底有没有尽头”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为119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9C.该元素的原子含119个电子D.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912.(2021·湖南长沙·校联考一模)五月的校园里弥漫着栀子花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能解析该现象的最佳说法是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13.(2021·湖南长沙·校联考一模)长沙地铁已经载客通车的有5条,分别是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长沙已进入“地铁网时代”。地铁上不允许乘客带臭豆腐进入地铁车厢。从微观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从而臭气会弥漫车厢C.分子间存在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14.(2021·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容器内原子的种类和每种原子的数目未变B.加压下,300升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升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C.硫酸、盐酸溶液均使石蕊变红——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分子构成不同15.(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A.1个氢离子:H+1 B.2个氧原子:2OC.1个氮分子:N2 D.+2价镁元素:16.(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溴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溴原子易得电子C.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7D.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79.90g17.(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温检测中水银温度计升高——汞原子的体积变大B.酒瓶打碎后,满屋酒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水壶中的水烧开后,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食物腐烂变质——分子种类和分子性质都发生了变化18.(2021·湖南长沙·统考一模)我国圆满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并采回月球土壤样品。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氦-3,有望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 B. C. D.19.(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根据如图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B.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①、③、④表示的是原子D.①、②化学性质相同20.(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2 C.H2CO3 D.SO221.(2020·湖南长沙·统考一模)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之一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这种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该气体是( )A.SO2 B.CO2 C.NO2 D.H2S22.(2020·湖南长沙·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OH-D.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二、多选题23.(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酸性溶液的pH一定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参考答案:1.C【详解】行走夜市中,能闻到臭豆腐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气味的分子四处扩散。故选C。2.B【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电解水时,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低温高压下,CO2气体变成固体干冰,此时CO2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3.B【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B、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分子间隔中了,故选项解释错误;C、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4.D【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说法错误;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说法错误;C、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D、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故说法正确。故选D。5.C【详解】A、由汉字名字可看出硒字“石”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B错误;C、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34,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是34,故C正确;D、硒是人体含量非常少,是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不是常量元素,故D错误。故选C。6.B【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选项正确;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故C选项正确;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B【详解】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是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D【详解】公园里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D。9.D【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镨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59,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41-59=82,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符合题意。故选D。10.A【详解】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粉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刺激嗅觉器官,闻到花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间隔无关;故选A。11.A【详解】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可能为119,除H原子外,其它原子都含有中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B、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9。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含119个电子。正确。D、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9。正确。故选A。12.C【详解】五月的校园里弥漫着栀子花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具有香味的分子不断的运动,进入人鼻腔造成的。故选C13.B【详解】地铁上不允许乘客带臭豆腐进入地铁车厢。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臭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臭气会弥漫车厢。故选B。14.B【详解】A、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都不变所以物质总质量不变,故A选项正确 。B、加压下物质体积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发了生变化,不是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故B选项错误。C、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化,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C选项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都的分子构成不同,其性质也有不同之处,故D选项正确 。故选B。15.A【详解】A、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1忽略不写。1个氢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1个氢离子正确的书写方法是:H+,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氧原子2O,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1个氮分子N2,正确;D、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有正、负)表示的是元素的化合价,+2价镁元素,正确。故选A。16.D【详解】A、由“氵”可知,溴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5=2+8+18+n,n=7,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电子,此选项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5-2-8-18=7,此选项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79.90,此选项错误。故选D。17.A【详解】A、体温检测中水银温度计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B、酒瓶打碎后,满屋酒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C、水壶中的水烧开后,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烂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和分子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18.B【详解】由题意可知,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所以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B。19.D【详解】A、 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正确;B、④表示的微粒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负1价的离子,正确;C、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表示的是原子,①、③、④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表示的是原子,正确;D、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故选D。20.A【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21.A【详解】A、SO2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6,分子中氧、硫原子个数比为2:1,符合题意;B、CO2是无色无味没有毒的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C、NO2是空气污染物,但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硫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但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A。22.B【详解】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3.CD【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电子、质子等,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酸性溶液的pH一定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正确。故选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氧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空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