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
展开任务一 理解控制系统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学 李木河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活动,使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概念。强调任何控制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来实现,这些环节所涉及的装置构成了一个系统,该系统被称为控制系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任何控制系统都有一个输入与一个输出,输入与输出一一对应,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将系统的输入转化为系统的输出。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技术意识:通过技术体验活动,理解控制系统的含义,熟悉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理解控制器、执行器的作用,辨析开环控制系统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控制系统的含义。
2. 难点:从系统的目的性视角,来理清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四、教学准备
1. 材料:警示灯、蜂鸣器、电极水位传感器、继电器、托盘、干簧管等。
2. 工具:电烙铁、焊锡丝、松香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陈晨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每逢雨季,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就会随着雨水的不断注入而升高,当水位升到一定高度时,雨水就从溢水口排放出去,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
当雨水收集池水位达到溢出高度时,如何报警提示家人及时用掉一些水。
- 新课学习
(1)控制系统的概念
学生活动1: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
分小组活动,根据教材中的制作过程,完成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的搭建。
学生活动2:测试水位报警装置。
分小组活动,填写下表:
表1 活动统计表1
测试动作 | 警示灯及蜂鸣器状态 |
向水池中注入水,使水位达到报警高度 |
|
将水池中的水放出一部分,使水位低于报警高度 |
|
问题:如果把电极水位传感器改为干簧管传感器,该装置需要如何改动?已经有报警装置,为什么还要留溢流孔?
总结:上述报警控制装置中,通过水位传感器将水位信号传送到控制器;当水位达到报警值时,控制器输出信号到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这样一个系统称为控制系统。
3.控制系统及其输入与输出
学生活动3:用方框图表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控制系统。
图1 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控制系统方框图
问题:该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该控制系统的控制目的及控制对象分析是什么?
总结:任何控制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来实现,这些环节所涉及的装置构成了一个系统,称为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有一个输入与一个输出,输入与输出一一对应。
学生活动4:分析下列控制系统,完成下列表格。
表2 活动统计表2
控制系统 | 输 入 | 输 出 |
红外水龙头 | 人手反射的红外信号 | 水龙头的通、断 |
自动开关的窗户 | 室外的雨水信号 | 窗户的开、关 |
空调房间温度控制 | 设定的温度 | 实际温度 |
问题:控制装置的控制目的、控制手段和控制对象是人为界定的吗?
4. 课堂小结
(1)控制系统的概念。
(2)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由单元情境到任务情境过渡非常自然、清晰。由任务情境导入,将任务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探究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通过常见案例的分析,理解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反思
“任务情境—活动—问题”是本课的主线,也是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流程。项目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学生为中心、深度学习。要做到这两点,活动的设置尤为关键。活动作为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二 明确设计要求及编写设计计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二 明确设计要求及编写设计计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技术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通用技术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