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言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满分指导 (10-14题,20分,不能够低于15分)文言文选择题:1.断句题。【看实词】首先,找名词(或代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朝代名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所以前后经常要断句。其次,找动词谓语,这是全句的核心,可以前后追问,进行推断。(介宾短语一般紧跟在前面的动词谓语)例:“良 尝 闲 从 容 步 游 下 邳 圯 上/有 一 老 父/衣 褐/至 良 所”【看虚词】①句首虚词。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断;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等前断;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是以、然则” 等前断;句首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尾虚词。句尾的语气词“也、与(欤)、邪(耶)、乎、矣、哉、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句中虚词。句中的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一般前后不断句。但是,也有特殊虚词用法,“而、则”的后面若句子较长,或者为主谓句,这两个词前面就要断开;若他们后面句子较短,就不用断开了。【看句式】①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得无……乎”(得无异乎?)等,此类结构别断开。还有固定搭配如“是以”“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于是”“然则”等。②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2.文化常识和词汇对比题。熟悉常见文化常识和统编本5本书的课内经典课文的关键实词、虚词。3.文意理解。常见错误和信息类、文学类文本命题雷同,参考上面解析。 【文言翻译】(13题,8分,力争7分以上)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关注句式、活用。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不强求“雅”。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补充:2023多半不是二十四史传统传记,而是秦汉时期的诸子散文典籍,甚至2个文本对比阅读)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6.文言文简答题。(1)不能照抄原文,必须是现代汉语表述;(2)必须分3点作答;(3)必须按照要求作答。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3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共8页。
这是一份2023新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满分答题指导,共2页。
这是一份2023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满分答题指导,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