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辨析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静海一中2022-2023第二学期高二历史(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学习习惯8分(含3分卷面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7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两河流域加莫尔遗址距今约9000年,据考古发现,该遗址存在已经碳化的谷物颗粒,如大麦、小麦、豌豆等;还有石制农业生产工具,如石镰、石杵和石臼;还有许多已经驯化的家畜的遗骨,如山羊、绵羊、狗等动物的遗骨。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当地先民( )
A. 劳动分工比较合理 B. 已过上定居生活
C. 率先从事原始农业 D. 以畜牧业主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加莫尔遗址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这可印证当地先民已过上定居生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该遗址存在有关社会分工的印记,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否“率先”从事原始农业,排除C项;“以畜牧业为主业”均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了适合本地区的植物物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诗词所描述的物种不属于美洲培育的是( )
A. 君不见贰师城外行人稀,葡萄满目秋离离。——明·张宁
B. 不奇桂辣椒辛味,知是吴民性喜甜。——清·王季珠
C. 玉米秋成晒满场,长杨丛立守其旁。——明·罗青山
D.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清·胡健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不见贰师城外行人稀,葡萄满目秋离离”描述的是葡萄,葡萄原产地不属于美洲,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不奇桂辣椒辛味,知是吴民性喜甜”描述的是辣椒,辣椒是美洲居民培育的植物物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玉米秋成晒满场,长杨丛立守其旁”描述的是玉米,玉米是美洲居民培育的植物物种,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描述的是番薯,番薯是美洲居民培育的植物物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下图是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这一现象对当时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解决了明清社会的粮食危机 B.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D.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下图是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这一现象对当时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尖锐,传统农业粮食产出有限,出现了粮食危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引入,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为经济作物的种植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缓解了明清社会的粮食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高产作物引进与土地兼并问题没有直接关联,而且明清时期我国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得到缓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人们的饮食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科技水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高产作物的引入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199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反映出( )
A. 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可以确保粮食安全
B. 粮食贮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C. 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D. 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都是为了解决“吃得饱”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这反映了消除饥饿与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确保粮食安全”不仅仅是通过立法手段就可以实现的,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粮食储存问题”,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粮食安全是为了解决“吃得饱”问题,食品安全是为了吃得健康,故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5. 考古学家在四川省达州市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期)考古时发现,男性随葬农具极其普遍,女性随葬纺轮较常见,由此可知当时罗家坝遗址( )
A. 出现贫富分化 B. 农业生产发达 C. 社会分工明显 D. 生产技术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男性随葬农具极其普遍,女性随葬纺轮较为常见”可知当时男女社会分工明显,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男女工作不同,未体现财富分配不均,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状况,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农具,不能得出生产技术落后,排除D项。故选C项。
6. 英国政府在1802年颁布第一部工厂法,以此为开端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案,后世将其称之为“工厂立法”。法案对工厂的工作环境、学徒童工的个人卫生、工作时长、视察制度和处罚原则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国的工厂立法( )
A. 调解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B. 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生活处境
C. 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D. 促进了英国工厂制度的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采用大机器生产,厂房环境阴暗潮湿,工人工作时间长,大量使用童工等问题严重,激化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英国颁布了工厂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继续发展,C项正确;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直都存在,工厂法有关工人工作环境、工作时长的规定,有利于缓和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调解矛盾,排除A项;工厂法从理论层面要求关注工人的处境,这有利于改善其处境,但实际上工人生产生活处境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处境仍然很悲惨,排除B项;选项中的“完善”不符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7. 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
A. 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 B. 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细化分工,严格管理,使用机器,实现了批量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D项正确;工厂制度属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属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工厂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情况,不能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工厂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于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8.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关键词之一是创新,人工智能助力冬奥,在运动员备战训练、安全保障、防疫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AI雪地“哨兵”、5G送餐机器人、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等更是增添了北京冬奥会新亮点。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B. 科技成就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
C. 科技创新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D.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文明整体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工智能是现代科技创新的代表,人工智能的运用使冬奥会的许多活动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C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到了我国冬奥会使用人工智能的情况,并没有提及世界其他国家,得不出“世界领先”的这一对比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原因,“政府的政策支持”属于主观臆断,排除B项;现代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劳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文明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明整体进步”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 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书
13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其他买卖文书
4件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件
葡萄园、土地租赁
其他租赁文书
2件
房屋、蚕桑、马、牛等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记账文书
5件
出受麦账、货薄、便物历等
A 丝绸之路贸易繁荣 B. 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C. 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D. 商业管理日趋严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口买卖文书”“租佃契约”“其他租赁文书”等数量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人口、借贷关系、租佃关系比较频繁,且有专门的商业文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商业活动比较规范,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来丝绸之路贸易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体现不出契约意识不断增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商业管理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1909年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
A. 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 B. 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
C. 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 D. 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后来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才逐渐走出困境,这说明当时传统钱庄作用跟不上时代潮流,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A项正确; 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表述错误,排除B项;垄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
11. 电子商务是消费者与销售者双方的网络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在线电子支付活动以及商务活动的一类更具创新性和综合性特征的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1998年,电子商务开始在中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创造出诸如淘宝、京东等著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的兴起( )
A. 突破了商品交易的时空障碍 B. 降低了商品服务的费用
C. 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 D. 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突破传统商品交易时空的限制,A项正确;电子商务并没有降低商品服务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排除C项;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是商品、资本在全球的流通,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历史核心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支点。下列历史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正确的是( )
A. 飞钱——会子——庄票 B. 村落——集镇——城市
C.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D. 家庭式劳作——庄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逐渐筑屋定居,形成了原始村落。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在商业交流活动日益增加的影响下,集镇的经济和政治功能不断增强,推动了早期城市的出现。三者体现了内在的逻辑联系,B项正确;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唐代的飞钱实际上是一种票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会子是南宋时期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庄票是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三者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排除A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与现代化不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排除C项;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动方式。庄园式劳作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三者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下表为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这表明( )
城市
每10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棉纺织中心)
27.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27.65%
利物浦(外贸港口中心)
25.99%
A.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 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 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 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主要城市人口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长,不能看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仅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的增长,但不能得出城市获得自治权状况,排除C项;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但并不能将人口的增长视为工业城市兴起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
A. 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B. 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C. 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D. 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为公差人员服务”“运输官府物资”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政府遍设驿站的目的是保证政令通达和保障官府物资供应,这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项正确;驿站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构建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络,但这两项为驿站制度的影响,并非构建驿站制度的目的,排除AB项;驿站不属于地方行政关系体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到2020年,中国国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规模达到3.9万公里,继续领跑世界。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省会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道路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各省会城市已实现交通通达
C. 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加强区域联系 D. 高铁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内高速公路和高铁迅速发展,“将实现省会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可知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加强区域联系,C项正确;根据材料“位居世界第一”“领跑世界”可得出中国道路修建技术领先世界,但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材料主要意思是加强区域联系,排除A项;“到2030年,中国将实现”可知目前各省会城市未实现交通通达,排除B项;“最主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宋代出现“医政”的概念,政府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设立医学机构,培养医学人才。政府还设立义冢来掩埋无主尸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福利体系。这反映出宋代政府( )
A. 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 B. 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C.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D.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设立医学机构,培养医学人才。政府还设立义冢来掩埋无主尸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福利体系”可知,宋朝政府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巩固了封建统治和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政府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宋代政府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人民至上”不符合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中的“医政”没有监管职能,排除D项。故选A项。
17. 民国初年,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这反映出( )
A. 西医在上海真正立足 B. 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
C. 民众对西医普遍接受 D. 西医在上海逐渐流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可得出西医传入中国后,逐步在中国传播与流行开来,因此广告的数量才会增多,D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西医立足了,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西方的侵略深入,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关于防止流行性脑膜炎的指示》。“一五”时期,卫生部又先后颁发了《关于防疫站暂行办法》《食堂卫生管理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饮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关于防治疟疾规划》。这些举措( )
A. 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B. 利于推动卫生防疫事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C. 表明疫病防控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D. 体现出民众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关于防止流行性脑膜炎的指示》”“又先后颁发了《关于防疫站暂行办法》《食堂卫生管理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饮用水水质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关于防治疟疾规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利于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化保证,促进卫生防疫的规范化管理,B项正确;“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此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疫病防控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众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且此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商品输出的作用与意义已退居次席。主要发达国家倾向于以资本输出的手段来开辟商品的销售市场,不再依靠对本国商品的倾销。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得益于( )
A. 信贷及商业契约的规范化 B. 列强对亚非各国的瓜分
C.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丧失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欧美国家生产力快速发展,对外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项正确;材料与信贷及商业契约的规范化无关,排除A项;列强对亚非各国的瓜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未丧失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 由于宋代传世典籍材料相对丰富,故北宋时期宋辽、宋夏榷场以及南宋时期宋金榷场的研究成果较为丰赡,而对于夏金榷场则多语焉不详。自黑水城出土的17件西夏榷场使文书公布后,夏金榷场研究得到极大改观,其中一份文书如图
对该文书解读正确的是( )
A. 行文的对象是三司,属于下行文,但无行文机构
B. 可以证实榷场是各对峙政权之间商贸往来的场所
C. 可以推断大庆三年西夏开始设立榷场使管理榷场
D. 文书的性质不明,无法判断所述事项与榷场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虽然为西夏榷场使的文书,但由于文字残缺,文书性质不明,无法判断所述事项与榷场有关,D项正确;材料行文机构标明为“三司处”,排除A项;仅此一件文书不足以证实榷场是各对峙政权之间商贸往来的场所,排除B项;仅凭此文不能得出大庆三年西夏开始设立榷场使管理榷场,排除C项。故选D项。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古代世界最早出现村落的地区是_____。
【答案】两河流域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世界最早出现村落的地区是两河流域。
22. _____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答案】明朝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23. 1909年竣工的_____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答案】京张铁路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故填空京张铁路。
2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是_____。
【答案】中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是中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25. 唐朝的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答案】《唐本草》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故填空《唐本草》。
三、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并改错,对的填正确,错的指出错误并改正)
26. 钢筋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各地的民居这个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是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题干描述错误
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
28. 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
【答案】长安改为洛阳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所以题干中的以长安为中心应改为以洛阳为中心。
29. 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9—1932年,德国为解决科隆至波恩的交通堵塞问题,修建了一条连接两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新型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当时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所以题中所述内容是正确的。
30. 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 )
【答案】药学改为临床学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题干描述错误。因此将药学改为临床学。
材料应用与要点寻找题
四、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番薯原产于美洲,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引入我国。其中最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从越南引入广东东莞;二是从南澳岛传至福建漳州;三是由陈振龙引入至福建福州。后逐渐向各地蔓延,至18世纪中期,番薯已遍布全国(如表3所示)。番薯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因其高产、抗旱、适应性强、口味香甜等特性,深受百姓喜爱。
下表 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
省份
云南
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引入年份
1576
1589
1593
1608
1608
1733
1736
1736
1740
省份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南
河北
贵州
山西
安徽
引入年份
1742
1743
1746
1746
1748
1752
1756
1768
——摘编自于爱芝、杨敏《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
材料二 番薯的推广,使大量滨海沙地和山区的贫瘠丘陵得到开发利用。番薯更是绝对的高产作物,而且所需的人力少,但收获量却大大多于其他粮食作物。
——摘编自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在我国引种的特点。(写出材料中有效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薯在我国引种的影响。(按照角度的种类分条作答)
【答案】(1)特点:通过多种路径;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地;长期持续。(任意2点得满分)
(2)影响:改变了我国的种植结构和粮食结构;丰富了国人的饮食结构;促进大量荒地得以垦殖;增加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任答3点)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其中最主要路径有三条”可得出通过多种路径;根据材料一“一是从越南引入广东东莞;二是从南澳岛传至福建漳州”及“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表格可知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地;根据材料一“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表格可知,历经近两个世纪,“至18世纪中期,番薯已遍布全国”,可得出长期持续。
(2)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根据材料一“番薯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因其高产、抗旱、适应性强、口味香甜等特性,深受百姓喜爱。”,材料二“番薯更是绝对的高产作物”及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我国的种植结构和粮食结构,丰富了国人的饮食结构;根据材料二“番薯的推广,使大量滨海沙地和山区的贫瘠丘陵得到开发利用”可得出促进大量荒地得以垦殖;根据材料二“收获量却大大多于其他粮食作物。”可得出增加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天津城市变化
注:①修建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天津卫城;②紫竹林商业中心;③大胡同商业中心;④经济中心;⑤政治中心
——据张秀芹、洪再生《近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伦敦律师查尔斯·皮尔森发现,由于当时的通勤只能依靠步行,因此,他计划修建一些城市边界的铁路线,并将其中心路段设置在中央城区街道的地下,他希望新路线可以帮助人们搬离城中心的“窝棚”,在花园围绕、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下生活。1863年1月,全长7.5千米的地下铁路宣告完工,遗憾的是,皮尔森已于完工前一年9月离世。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开拓者在地下铁路开发的道路上接力前行,一群富有远见的人打造了伦敦地铁,让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体系,更是伦敦得以发展到现有规模不可或缺的关键机制,如皮尔森所愿,地铁延长了人们的居住距离,同时也保持了中心城区的紧凑和开放。伦敦地铁成了伦敦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著《铁路史——火车、工程师与工业文明的故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天津城市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地铁修建对于伦敦的意义。(按照角度的种类分条作答)
【老学法】
(3)结合你的回答过程,请你概括出分析历史事件影响力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阐述?
【答案】(1)原因:近代天津开埠通商;近代政治变动的影响;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任意2点得满分)
(2)意义:解决了交通难题;改善了居住环境;传承了城市建设精神;拓展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塑造了城市名片。(任意4点得满分)
(3)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本题为图表型材料题,做题要点是通过时间信息把握阶段特征,通过图中数据或情况的变化找出相同的、不同的、相关联的内容以分析其反映的信息。根据材料一中三幅图片的时间和问题“分析近代天津城市变化的原因。”可知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将近代和古代图片做对比分析以找出近代天津城市从①到②、③到④、⑤变化的原因。结合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我们能得出天津城市的变化与1860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有关;伴随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重,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洋务运动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戊戌变法期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辛亥革命期间天津的共和会等说明近代天津的发展离不开近代政治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与城市商业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如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是近代天津城市变化的重要原因。
【小问2详解】
意义:依据材料“他希望新路线可以帮助人们搬离城中心窝棚”得出解决了交通难题;依据材料“在花园围绕、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下生活”得出改善了居住环境;依据材料“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开拓者在地下铁路开发的道路上接力前行”得出传承了城市建设精神;依据材料“更是伦敦得以发展到现有规模不可或缺的关键机制”得出拓展了城市规模;从推动城市化角度分析得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依据材料“伦敦地铁成了伦敦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得出塑造了城市名片。
【小问3详解】
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问题中“影响力”说的是积极影响。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力时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横向纵向进行分析,可以从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科技、社会、范围等几方面产生的影响有所舍取的进行作答,既要考虑到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33.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分为古代世界市场、近代世界市场、现代市场。古代世界市场是一个地理概念,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指欧洲大陆的意大利北部热那亚、威尼斯等商业城市。由于地理上的伟大发现,商业的突然扩大,又形成新的世界市场。近代世界市场是指工业革命形成的世界范围内工业产品的交换场所。蒸汽机引起了工业革命,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在战后扩大世界市场份额,试图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现代市场形成。
——摘自王海英《对现代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
材料二 世界市场是个经济范畴,但也明显地包含有空间及地理的含义。纵览近代世界史册,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自世界市场产生以来,全球已不复存在封闭型的经济强国。凡是生产发达、技术先进之国,必定是经济开放、贸易扩展之邦。这可在近代史上葡、西、荷、法、英各国兴衰更迭中引出规律——一旦掌握海上贸易霸权,其经济必然随之繁荣,而每当失去海外贸易优势,其生产必然随之凋敝。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世界市场”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新学法】
(2)如何根据题意筛选出作答问题的核心词?如何根据核心词从素材中挑选核心信息?
【答案】(1)论题:世界市场随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拓展。
阐述: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地区,欧洲人商业活动范围仅限于欧、亚、非三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开展的殖民扩张、掠夺,又促进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又促进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2)在全面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要善于圈定设问核心信息,根据设问核心信息,再次筛选整合与之相关的有益信息。根据设问核心信息和筛选出的有益信息,确定作答内容,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分条作答。
【解析】
【小问1详解】
论题:根据材料二“……纵览近代世界史册,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可拟定论题为:世界市场随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拓展。
阐述: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前、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等几个时期进行阐述,论述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最后总结升华。
【小问2详解】
选出作答问题的核心词:根据所学可知,根据题意筛选出作答问题的核心词,首先要在全面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要善于圈定设问核心信息,然后根据设问核心信息,再次筛选整合与之相关的有益信息。
挑选核心信息:根据所学可知,要根据核心词从素材中挑选核心信息,首先要根据设问核心信息和筛选出的有益信息,确定作答内容,然后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分条作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等级班)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