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考试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组的处理为__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 每小题 6 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一共包含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棘突蛋白上,传染性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应对德尔塔毒株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主要目的是诱发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可以用加入人体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新冠病毒,灭活或减毒后制备疫苗C.接种者交流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前后的感觉只涉及人脑的语言高级功能D.合成德尔塔毒株蛋白质衣壳的模板和原料来源于其宿主细胞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世人云:‘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有糖类物质未被完全消耗B.酿酒过程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会导致温度升高D.“曲势尽”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过程pH值升高或酒液中酒精含量升高3.通过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孟德尔否定了前人的遗传因子融合的观点。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群深褐色牛和一群白色牛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全为深褐色B.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全为浅褐色C.深褐色牛相互杂交,子代全为深褐色:白色牛相互杂交,子代全为白色D.深褐色牛与白色牛杂交产生F1,F1中公牛和母牛杂交,F2按一定比例出现不同毛色4.《氾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务粪泽”:通过灌溉和施肥,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早锄”:农田除草能降低农作物与杂草因生存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利于根系吸收矿质离子,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生物学的研究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进步,造福人类社会。如表为几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名称作用机理红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阿霉素抑制DNA的解旋奈韦拉平逆转录酶活性抑制剂阿糖胞苷抑制DNA 聚合酶活性A.红霉素可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B.阿霉素可通过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而治疗癌症C.奈韦拉平处理后,HIV病毒的增殖受到抑制D.阿糖胞苷处理后,会干扰RNA的合成6.我国传统文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二十四节气》中“犁地深一寸,等于上粪”说明松土有利于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对有机肥料的吸收B.《齐民要术》中“谷田必须岁易”指的是不同年份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C.《行路难三首》中“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体现的是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D.《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的是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31.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为长春市西郊老李农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单位为 μmol·m-2 ·s-1 ,最大净光合速率单位为 μmol CO2 ·m-2 ·s-1 。灌浆期幼穗开始积累有机物,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回答下列问题:生长期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甲乙甲乙甲乙灌浆期68521853197621.6727.26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12.63(1)从表中的数据推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填“甲”或“乙”)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_________。(2)据表分析,水稻从灌浆期到蜡熟期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_________,则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32.光敏色素是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光刺激可使光敏色素由Pfr型转化为Pr型,从而激活光反应基因,红光/远红光(R/FR)的值可影响光反应强度。研究人员以黄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红光/远红光的值(R/FR=7和0.7)对盐胁迫(80mmol•L-1NaCl)下的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影响。实验中对各组的具体处理为①L7组(对照):0mmol•L-1NaCl,R/FR=7;②L0.7组:0mmol•L-1NaCl,R/FR=0.7;③H7组:80mmol•L-1NaCl,R/FR=7等,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最终转化为_____的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2)实验中对H0.7组的处理为_____。(3)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的_____组能说明红光/远红光的值能够降低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3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均匀种植可以进行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另外,玉米的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其性状在幼苗期便能识别。请回答:(1)将有茸毛玉米同株异花授粉,理论上子代成熟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2)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进行异株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1成熟的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③若F1个体同株异花授粉产生F2,则理论上F2成熟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3)现有两种有茸毛非高产的玉米品种,如果希望次年得到高产、抗病玉米用于生产,则在当年应如何进行培育,获得的种子次年播种后怎样留苗可达到目的?请你用遗传图解加简要说明的形式,写出培育与选苗过程。(只要求写出基本设计思路)34.2021年10月,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1)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是数十亿年共同进化的结果。(2)为了摸清国宝大熊猫的家底,迄今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野生大熊猫调查。在第四次调查中引入了DNA识别法,该调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专家认为单从数量的多寡不足以判断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大熊猫种群的生存现状,还应考虑_______等影响种群出生率的种群数量特征。(3)调查结果显示,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使得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小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研究发现,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请结合以上信息分析,栖息地破碎后,种群更容易灭绝的原因_______。(4)结合题干分析,保护大熊猫种群的措施有哪些?(答出1点即可)_______。35.随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相继开放,越来越多的有生育意愿的人士尝试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后代。试管婴儿技术是20世纪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杰作,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下图为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受精等步骤。图示过程中,常使用________激素来促排卵。试管婴儿除了体外受精,还涉及到的胚胎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有一对夫妻,丈夫正常,妻子(杂合子)患有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在自然生育条件下,生出患病孩子概率是_____。现在,这对夫妻欲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一名健康孩子,可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对胚胎进行_____,筛选出健康胚胎。检测过程中,需要利用PCR技术扩增取自胚胎细胞的DNA,PCR技术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3)胚胎在植入母体前可以进行染色体检查,请分析该项操作对人口优生的益处是___;对性别比例的潜在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考试版),共7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生物(考试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