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练习题
展开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高二历史考试化作业 20230302
(用时:45分钟)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单选题
1.下表为1912~1922年部分年份中国陶瓷进出口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次 | 1912 | 1913 | 1915 | 1917 | 1922 |
输出值(两) | 2738286 | 2928288 | 3775840 | 3517705 | 4861446 |
输入值(两) | 3523839 | 5341803 | 3743026 | 6355623 | 11923412 |
入超额(两) | 785553 | 2423515 | -32814 | 2837918 | 7061966 |
A.对外贸易深受国内政局影响 B.陶瓷业的生产规模趋向扩大
C.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 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 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3.下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 )
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 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
4.有学者通过对18世纪至19世纪前期中国黄埔港往来的西方船只的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1779—1833年,西方国家往来广州的船只数量有了极大的增加,但法国船只数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贸易量已明显落后于英国,相比之下英国的船只在整个西方国家来华船只数量上的占比不断增长并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 )
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
5.日本索尼公司的一则广告主角是佛祖释迦牟尼,其闭目入定不久却凡心萌动,睁开双眼后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出现字幕“索尼,让佛祖心动”。这则广告创意高明巧妙,但却招致泰国政府外交抗议。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 B.广告文化蕴含着殖民主义
C.宗教应当积极努力适应时代变化 D.文明具有稳定性和内涵性
6.《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 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
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 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
7.如表为1985-200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这说明了( )
年份 |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 值占 GDP 的比例 |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 额占 GDP 的比例 |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 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
1985 | 4.77% | 20.02% | 30.30% |
1990 | 6.27% | 23.56% | 26.41% |
1995 | 5.99% | 27.63% | 14.86% |
2000 | 9.63% | 47.70% | 44.86% |
A.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持续发展
C.国际关系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D.跨国公司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8.下图说明了( )
A.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 B.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
C.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D.全球性贸易网逐渐形成
9.图表是1950-2000世界贸易发展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二战后国际贸易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得益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WTO成立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D.冷战结束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10.据下表可推知( )
1719一1833年黄埔港往来西方船只统计表
起止时间 | 法国船只 数量/艘 | 英国船只 数量/艘 | 西方国家来往广州 船只总量/艘 | 所占百分比 | |
法国 | 英国 | ||||
1719-1769年 | 106 | 377 | 769 | 14% | 49% |
1770一1778年 | 45 | 159 | 278 | 16% | 57% |
1779-1833年 | 56 | 2607 | 4112 | 1.4% | 63% |
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
11.下面表格中的事件或现象共同反映了( )
时间 | 事件或现象 |
16世纪以后 | 伦威致后商业城市在国际易中的地位被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取代 |
1531年 | 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
1694年 | 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 |
17世纪前后 | 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
1852年 | 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
A.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B.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C.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2.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关于人类交往曾有一句名言:“理念与感情的自由交往,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和满足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先哲的这一观念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得到印证。其表现在
A.经贸往来促进了世界和平 B.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发展
C.生产的国际分工愈发细密 D.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
13.从1872年创刊开始《申报》刊登的广告,所占版面的比例越来越大,所用字体、字型逐渐富于多样性,插图也逐渐从无到有,从手绘图片发展到摄影图片,且广告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商品销售或营利性服务信息到最终系统而持续地进行营销策划的转变过程。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B.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
C.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 D.报刊印刷技术的进步
14.如表为18世纪60、70年代部分地区劳动者每天的工资平均水平状况。这一状况
地区 | 工资水平【单位:(白银)克/天】 |
中国北京 | 3.9 |
印度德里 | 1.7 |
意大利佛罗伦萨 | 3.7 |
英国曼彻斯特 | 12 |
A.造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西方 B.刺激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C.推动英国率先进行技术革新 D.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15.《格致新报》由上海人朱开甲于1808年3月在上海创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下,对如表分析不准确的是
序号 | 类别 | 数字 | 比例(%) | 序号 | 类别 | 数字 | 比例(%) |
1 | 日常生活现象 | 45 | 18.6 | 8 | 地理 | 3.3 |
|
2 | 应用科学 | 33 | 13.6 | 9 | 趣味问题 | 8 | 3.3 |
3 | 时务 | 24 | 9.9 | 10 | 生理 | 7 | 2.9 |
4 | 物理 | 20 | 8.3 | 11 | 化学 | 6 | 2.5 |
5 | 天文 | 18 | 7.4 | 12 | 军事 | 5 | 2.1 |
6 | 生物 | 15 | 6.2 | 13 | 其他 | 43 | 17.8 |
7 | 医学 | 10 | 4.1 | 14 | 总计 | 242 | 100 |
A.19世纪末中国社会对时务的关注度较高
B.甲午战败后应用科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C.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D.西学东渐直接引发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二、材料分析题
16.史料一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史料二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 1850年 | 187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913年 |
指数 | 9 | 20 | 41 | 59 | 100 |
(1)探究: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史料三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 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2)探究: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史料四 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国际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上海与国际的联系愈发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服饰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现象,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从事西式服装制作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3)探究: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材料三 战后主要的国际金融、贸易组织(徽标)
材料四
转引自隆国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贸易发展,拟定一个研究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高二历史考试化作业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1912~1927年部分年份中国陶瓷进出口情况”可知,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说明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国内政局影响对外贸易的有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陶瓷业生产规模趋向扩大的信息,排除B项;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表格数据变化的情况是:从康熙到嘉庆年间,中国赴日本商贸的船只数锐减,中国对日本出售的生丝、丝棉织品及皮革急剧下降,而糖、药材等数量有所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也就是19世纪末,缫丝已经是日本农村地区的重要副业,在日本开港后的海外贸易中,制成的生丝曾是日本出口的主打商品。特别是由于其原材料“蚕茧”是完全日本国产的,所以缫丝对日本的贡献非常大。19世纪日本明治新政府在促进缫丝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缫丝业实现了近代化。1887年,日本引进法国机械工业技术,比如招聘技术人员和进口整套机械工业设备,拥有200多名女工的大型工厂——富冈缫丝厂的建成正是日本近代化开端的标志,B项正确;A项仅展示中国赴日商贸,既不符合表格也不符合船只数锐减的情况,排除A项;C项不符合此时期的历史背景,此时西方殖民对中日商贸的破坏力十分有限,排除C项;D项是中国近代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画家的这一画作展现了安托尼妈妈的旅店里民众使用瓷质茶具饮茶的场面,体现出随着茶叶、瓷器等东方商品的流动促进了中国茶、中国茶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画作无法反映茶叶是法国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和中国只能反映欧亚贸易,无法看出以欧洲为中心,且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饮茶不等同于饮食结构趋同,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依据材料“1779—1833年,西方国家往来广州的船只数量有了极大的增加,但法国船只数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贸易量已明显落后于英国”反映了18世纪至19世纪前期西方船只来华贸易情况,英国的船只在整个西方国家来华船只数量上的占比不断增长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正值法国国内革命时期,政局的动荡起伏影响了本国海外贸易,导致对华贸易萎缩,B项正确;《航海条例》与针对的是荷兰,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英国在来华船只和对华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方国家其他海外殖民方式,不能说明贸易是殖民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这则广告创意高明巧妙,但却招致泰国政府外交抗议”可知,日本索尼公司利用佛教做广告,引起了泰国政府的不满,这是因为佛教在泰国有特殊的地位,这则广告被佛教徒认为触犯了佛祖的威严和宗教的虔诚,说明文明具有稳定性和内涵性,D项正确;材料属于文化冲突,不属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排除A项;索尼公司只是希望通过广告扩大市场,并没有蕴含殖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与宗教适应时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盛行现实主义美术,从图中人们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喝茶可以看出,该画作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它表明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B项正确;图片画的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上流社会的人们,排除A项;CD项无法从图中得到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 GDP 的比例、销售额占 GDP 的比例、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关系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未体现跨国公司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通过观察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商牵骆驼俑、英军投降和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的流动等,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近代民族独立战争和全球化投资等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方式,A项正确;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排除C项;全球性贸易网逐渐形成仅与最后一幅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被打破,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示意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缓慢,A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签订于1947年,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于199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法国来华船只不增反降,反映出国内的大革命影响了其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的是荷兰,与百年后法国船只数量下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贸易是海外殖民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材料体现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商品交易所的建立、银行的创立、贸易垄断公司的成立以及百货公司的开业,这些事实都体现了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来的商业贸易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如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的开业便是工业革命后的事情,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理念与感情的自由交往,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和满足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之间往来,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即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不是经贸往来,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的国际分工愈发细密,但与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经济一体化的态度,得不出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19世纪后期,广告的版面增加,字体、字型、插图等不断丰富,广告内容从简单介绍商品发展为系统、持续地营销策划等,反映了工商业经济发展对《申报》刊登广告的影响,C项正确;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并非商业广告日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只是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因素,排除B项;近代报刊印刷技术的进步只提供了技术手段,并非《申报》刊登广告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8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北京、印度德里等地区的劳动者工资远低于英国,受资本的逐利性影响,这必然会刺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B项正确;工资水平不是导致亚非拉国家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与英国技术革新无关,排除C项;仅从工资水平是无法推断出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的,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一些有识之士兴办实业,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而非西学东渐直接引发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19世纪末中国社会对时务的关注度较高,A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甲午战败后应用科学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排除B;材料表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排除C。
16.(1)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政府推动变革;大量西方人的到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倡导;对外交流密切。
影响:推动审美观念的变化;促进思想解放(便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政治变革;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服装制造业的专业化发展。
【详解】(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1870年——191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870——1910年,汽船从2.7百万吨增加到26.2百万吨......帆船从14.1百万吨下降到8.4百万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根据材料“世界工业生产指数......1850——1913年,从9上升为1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原因:根据材料“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根据材料“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可知,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根据材料“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 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根据材料“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根据材料“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可知,政府推动变革;根据材料“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国际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上海与国际的联系愈发密切”可知,大量西方人的到来;根据材料“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从事西式服装制作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倡导,以及对外交流密切等。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服饰的变革,推动审美观念的变化,促进思想解放,便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同时,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服装制造业的专业化发展等。
17.【答案示例】
示例1:国际贸易空间的扩展
阐述:15世纪新航路开辟前,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示例2: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
阐述: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和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期待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详解】示例1:依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际贸易空间的扩展。
阐述:列举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各地处于的状态;列举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影响;列举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即可。
示例2:依据材料“战后主要的国际金融、贸易组织”,得出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
阐述: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以及出现的早期殖民扩张;说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说明二战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秩序的期待即可。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科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