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页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页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管子曰,《国语·齐语》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练习1.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针对丧葬竟为奢靡田荒不耕,游食者众等问题,诏皆予以禁止。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 B.主流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C.休养生息政策已无法推行 D.传统重农思想得到了重申2.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铸造农具的铁范,铁范之内有”“”“等文字标志。经学者研究,其中的李、、山是姓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汉初期(  )A.冶铁业中心在北方 B.冶铁技术相当普及C.铁制农具普遍使用 D.尚未实现盐铁官营3.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织品成为大众的衣料 B.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C.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 D.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4.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聋(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材料所述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B.铁器使用比较广泛C.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D.政府大力推广铁器5.《齐民要术》中的记载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锄,说明了早锄的时机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耕强调锄、犁、耕配合作业。这主要表明(  )A.农业耕作效率较大提高 B.小农经济规模发展受限C.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D.北魏农业文明领先世界6.某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地区农村佃农佃种土地平均不过140步左右,佃户既赖田主给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家计,两者相须,方能存立。该史料反映的是(  )A.周朝的井田制 B.汉朝的庄园制C.唐朝的均田制 D.宋朝的租佃制7.铁犁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汉代耕基本定型,唐朝发明了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此后曲辕犁一直沿用至清朝,没有革命胜突破。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耕犁技术世界领先 B.农业生产面临困境C.小农经济出现停滞 D.经济体制的稳定性8.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该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B.荒田大量开垦C.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D.土地兼并严重9.《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B.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C.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10.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  )A.奴隶制集体耕作 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11翻翻联联衔尾,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鸣窟中如打诗中提及的灌溉工具是(  )A.铁犁 B.陶器 C.翻车 D.筒车12.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13.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利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B.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C.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D.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14.汉代《贼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唐律疏议》也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之,违者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上述史料反映了(  )A.古代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B.汉唐政府推行严厉的抑商政策C.中国古代商人见利忘义问题突出 D.汉唐时官商勾结市场秩序混乱15.在家庭和社会劳动分工中男子劳动的作用及意义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男子劳动发展的重大意义是(  )A.使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 B.使人类进入氏族社会时期C.推动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D.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私田”……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土地制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迁都的作用。3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农夫早出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此其分事也——摘自《墨子》材料三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影响文明转型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D2D3D4C5C6D7C8C9A10A11C12B13D14A15C16.(1)变化:由井田制(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民热衷于耕种私田。2)作用:有利于改变鲜卑族落后风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推动了民族交融,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史实:用军事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通过与吐蕃赞普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17.(1)表现: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特点: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性别分工简单。3)进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游牧、农耕文明。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时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翻土垦荒的犁,《汉书·贡禹传》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