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组)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325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组)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325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组)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325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组)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选择题组) 一、选择题组1.(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儒家主张尊君,这是从孔子开始的。但是,孔子并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 君对于臣,也要遵守一定的制度;对君的行为要有一定的约束。(摘自张岱年《孔子哲学解析》)①人君如有过失,应该进行谏诤。②孔子认为不辨是非的“言莫予违”(不要违背“国君”的话)足以丧邦。③人臣事君,要有一定的原则;④孔子也要求君主遵守一定的原则,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⑤这也意味着,孔子虽然主张尊君,却不同意一人独裁。A.②⑤④①③ B.③①④⑤② C.②⑤③①④ D.③④①②⑤(2)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下面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薛蟠误将唐寅说成“庚黄”时自嘲:“谁知他‘糖银’‘果银’的”,透出不呆的机智。B.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C.柳湘莲因尤三姐事出走,薛蟠派人寻柳未果,陷入悲痛中,显示他待人真诚可爱的一面。D.小说常写好人被冤枉,宝玉挨打,薛蟠被诬作告密者,这种写法能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2.(202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按要求选择。(1)下列《红楼梦》中内容,与《乡土中国》中相关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A.元妃省亲——“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B.贾母做寿——“伦是有差等的次序”C.宝玉挨打——“横暴权力强制维系压迫关系”D.探春理家——“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达到这样深入的美感和发现这样深度的美, , , , ,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把这个过程唤做“移我情”。①才能把美如实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②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③需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并移动方向④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3.(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③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④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2)《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林黛玉)B.“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王熙凤)C.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贾元春)D.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薛宝钗)4.(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按要求选择。(1)在横线上填入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如何不让彰显的现代意识遮蔽传统观念,而只是让两种意识发生充分撞击,让观众更清晰认识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新编话剧中的有些细节处理还需要再斟酌。如“抄检大观园”一场戏中,晴雯被王夫人逐走, , , , , 。所以要逐晴雯,也只能让身边的老婆子仆妇们作帮凶来下手。①但按当时礼仪②大观园作为清净女儿世界也不是那些壮汉可以进入的③王夫人不可能让壮汉做她的跟班④这对表现晴雯的无力感当然很生动⑤新编话剧是让两个壮汉把晴雯架出去的A.①②③⑤④ B.⑤④①③② C.④⑤①②③ D.①③②④⑤(2)现代人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有的情节符合原著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有的则未必。下列改编不符合原著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项是( )A.尤三姐自刎前,增加柳湘莲对她表白的细节,尤三姐说“太晚了”,强化遗憾之情。B.尤三姐拔剑与柳湘莲双人舞,将“不了的情意”在舞姿中表达得凄艳、含蓄而无奈。C.“共读西厢”中,宝玉借西厢台词表白,黛玉觉得隐藏的情感终被印证,喜极而泣。D.宝玉借戏词表白;黛玉先害羞,自己还接口念叨起来,最后才突然动怒,指责宝玉。
参考答案:1.(1)C(2)B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由前文“孔子并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可知,接下来应谈的是孔子的看法,因横线处前面标点为句号,故第一句应填②或④,又因④中“孔子也要求君主遵守一定的原则”,③中“人臣事君,要有一定的原则”,故④应出现在③的后面,因此横线处第一句应填②,排除BD;又因④中“也要求……”,③中“要……”,故④应出现在③的后面,排除A。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题干的观点是“有些小说写人,好人好得十全十美,坏人坏得彻头彻尾;《红楼梦》注意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当中,说起薛蟠,很多人必定嗤之以鼻,认为薛蟠只不过是个仗势欺人的好色之徒,呆傻之辈,否则也不会落了个“呆霸王”的外号。薛蟠与冯公子争买香菱,放纵家奴打死人,竟如同没事人一走了之,显出他的暴虐可恶,仗势欺人,该形象没有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故选B。2.(1)C(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横暴权力强制维系压迫关系”错误。宝玉挨父亲贾政打,是贾政作为家长对儿子的教育,在《乡土中国》中讲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结合“才成为艺术”可知,“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所以④放在最后,排除AB;“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并移动方向”是“把美如实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的条件,所以③在①前面,并且挨着,排除C。故选D。3.(1)D(2)D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首先对四个句子进行分组,②③都与知识有关,分为一组,剩下①④放在一起,排除A;前文说“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②在前与前文衔接;整合后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变,②后接③,排除BC;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A.是妙玉说的话; B.是贾宝玉说的话; C.描述的是王熙凤。故选D。4.(1)B(2)C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前文有提到“新编话剧中的有些细节处理还需要再斟酌”,所以第一个空格应是展现新编话剧对这一场戏的表现方式,故应选⑤。根据关联词“当然……但……”可知,应为④①,这两句通过转折引出新编话剧中不合时宜的部分。②③是对新编话剧不符合传统观念的具体分析,根据关联词“也”可知,应是③②。故正确排序应是:⑤④①③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名著相关情节,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C.在原著相关情节中,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后,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黛玉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是因为当时的礼教传统和风俗礼仪注重含蓄表达,不会直接表白。所以“黛玉觉得隐藏的情感终被印证,喜极而泣”不符合原著的人物性格。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作家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文言文阅读),共7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中国古代文学(古代诗歌阅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