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7光学、声学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7光学、声学,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7光学、声学 一、单选题1.(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滑雪运动员正在比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雪地上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滑雪板可以减小运动员对雪地的压强C.运动员在沿倾斜赛道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D.运动员在沿倾斜赛道加速下滑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2.(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滑雪运动员正在比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雪地上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运动员在沿倾斜赛道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C.滑雪板可以减小运动员对雪地的压强D.运动员在沿倾斜赛道加下滑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3.(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陕西秦岭以南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如图为一杯陕南富硒绿茶,茶叶翠绿,茶香袭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B.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绿色的茶叶吸收绿光D.茶香袭人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5.(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6.(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选用大空隙结构渗水材料铺装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也能有效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同时路面呈微小凹凸且不积水,可较好地防滑和防反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渗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与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性有关B.减弱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在人耳处进行的C.路面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D.路面呈微小凹凸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7.(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8.(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图-2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C.图-3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图-4中,吸管“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9.(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司机和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汽车在行驶中,汽油的热值不断减小D.汽车两侧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10.(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二、填空题11.(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11月30日,世界首条跨海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合龙成功。如图是大桥与倒影形成的一幅壮美画面,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2.(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13.(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按要求填空。(1)如图1,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调;(2)如图2,用蜡烛B找到并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竖直放一张白卡片,不能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的像,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 像;(3)如图3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将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鸳鸯锅左右两侧锅体中(中间隔挡加装了隔热层),用电磁炉加热。该装置可以较好地控制a、b两种液体在相同加热时间内 ______ 相同。加热时,若a液体升温较快,则表明 ______ (选填“a”或“b”)液体吸热本领较强,比热容较大。 三、实验题14.(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②保持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实验序号物距像距焦距像的高度1 17.1 15.0 8.0 4.42 30.0 15.0 10.0 2.53 60.0 15.0 12.0 1.34 25.0 11.8 8.0 2.45 25.0 16.7 10.0 3.36 25.0 23.1 12.0 4.6①分析__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15.(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请完成与下列实验有关的填空。(1)如图-1,将两个表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甚至无法被重物拉开,是因为铅块的分子间存在______ ;(2)如图-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3)如图-3,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实像。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再次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烛焰在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四、作图题16.(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1)在图中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一种水陶罐一欹(qī)器,图是其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它盛有一定水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重心在O点);( )(3)楼道里常用一种自动控制的照明灯:楼道光线充足时无论是否有声音,照明灯都不发光;光线很暗并且有一定响度的声音时,照明灯就发光(光线很暗时光控开关闭合;有一定响度的声音时,声控开关闭合)。请根据以上要求在虚线框内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
参考答案:1.B【详解】A.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滑雪板面积比较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运动员对雪地的压强,故B正确;C.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质量不变,但在下滑过程中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变小,故C错误;D.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都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加速下滑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也改变了,故D错误。故选B。2.C【详解】A.雪地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运动员在沿倾斜赛道下滑过程中,高度逐渐降低,重力势能逐渐变小,故B错误;C.滑雪板一般比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从而来减小运动员对雪地的压强,故C正确;D.动员在沿倾斜赛道加下滑过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运动速度在加快,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C。3.D【详解】A.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热茶暖手是把热茶的热量传递给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绿色的茶叶是因为茶叶反射绿光,故C错误;D.茶香袭人是扩散现象,是因为茶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4.A【详解】A.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常用来制成消毒灯;故A错误,符合题意;B.运动服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所以能防刺防切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氢燃料的使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所以它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系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由师生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音色是由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故C错误;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A.通过渗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有关,故A错误;B.减弱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进行的,故B错误;C.路面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D.路面呈微小凹凸是当压力大小相同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8.C【详解】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潜望镜是一种利用光线反射原理所制成的光学仪器,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C.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D.会形成“错位”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9.B【详解】A.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司机和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正确;C.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根本属性,汽车在行驶中,汽油的热值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汽车两侧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它可以扩大视野,故D错误。故选B。10.B【详解】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可能通过液体传播,故A错误;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管中空气柱的长短,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故B正确;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故C错误;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11. 反射 虚【详解】[1][2]大桥在水中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是大桥的虚像。12. 会聚 二倍焦距(或2f) 靠近【详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3]利用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像距的变化是相同的,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是相反的。要想把文字的像拍大一点,需增大像距,并同时减小物距,所以他应该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石碑。13. 右 虚 吸收的热量(或吸热) b【详解】(1)[1]如图1所示右端偏高,应该把平衡螺母适当向右移使杠杆水平平衡。(2)[2]光屏是承接不到虚像的,只能承接实像,白纸的作用相当于光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3]两种液体被同一个加热装置加热,且受热面积相等,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可以较好地控制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4]a液体升温较快,根据可知a液体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比热容较大的是b液体。14. 光屏 光屏中央 “F”光源 1、2、3 大(或长) 薄 向前伸【详解】(1)[1]在人眼结构中,外界事物透过晶状体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光屏,故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2)[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最终能够在光屏的中央显现。(3)[3]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保持物距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探究焦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4)[4]要得出“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的结论,需要控制像距保持不变,改变物距,故选1、2、3组数据。[5]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物距保持不变,透镜的焦距逐渐增大,发现像距也在逐渐增大,且像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大,故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5)[6]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眼睛的焦距变小,远眺时,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眼睛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可以起到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的作用。[7]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需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则物距保持不变,像变大,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焦距变大,故把照相机的镜头像前伸。15. 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不变 缩小 照相机【详解】(1)[1]将两个表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分子间的距离很近,会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它们会“粘”在一起,甚至无法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2)[2]水到达了沸点后,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3)[3][4]如图-3,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的焦距等于20cm,故焦距为10cm,现在物距为35cm,大于两倍的焦距,故成的到了的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16. 【详解】(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等大等距的虚像,且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过点光源作平面镜的垂线,区相等距离处即为所成像的位置,如图所示:(2)[2]作力的示意图需要找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是作用在物体的重心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所以在重心处竖直向下作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为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3)[3]题干要求在无光或灯管较暗且有声音时灯泡才发光,而其它情况均不发光,所以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行,根据题干条件,即两个开关均闭合时小灯泡才发光,由此可以推断出两个开关是与小灯泡串联的,据此连接电路图,如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7光学、声学,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7光学、声学,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7光学、声学,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