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回望成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回望成长教学设计,共6页。
课时总第2课时课题九年级下册 第七课 第一框 回望成长日期2023年2月15日课型新授课(1课时)课标要求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课标分析/分解1.初中毕业的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能够在过程中体验与感悟,获得有意义的收获。在总结得失的前提下更加独立,承担更大的责任;2.能够正确总结初中三年的收获,做出正确的选择,明确以后的道路;3.了解初中三年的收获,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正确认识结束与开始的关系。教材来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2022年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活,勇于面对挑战、敢于直面挫折,学会反思、总结成功,不断认识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并学会辩证地看待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明晰人生的每次关键选择都会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学会合理选择、理性地规划未来发展之路。授课对象2023届九年级3、4、7、8班学情分析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成长有一定反思能力,但不够系统、全面。因为进入了中考冲刺阶段,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大多数已表示身心俱疲。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向外表达、情感世界渴望被倾听。一些学生既向往和憧憬下一阶段的生活,同时又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忧虑。他们面临着志愿填报,有的学生对于是该选择“知识成才”还是“技能成才”时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忽略了在初中生活中收获的努力、快乐、友谊、师生情······学习目标1.结合自身事迹,知道反思个人成长的维度与方式、逐步掌握自我反思总结的能力,感受初中生活的收获与美好,体味初中生活的价值;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个人成长的关键是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逐步提高在较复杂情境下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强和合理选择人生方向的意识,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教学难点畅想未来与国家梦想、人类梦想相结合,肩负民族使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内容(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出示视频《三年,我们一起走过》。
学生交流分享在以往的初中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并阐述对其成长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将学生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串联起来,并呈现在学生眼前,触景生情、引发情感的共鸣进而导入新课。】环节1.绘制成长树,品尝收获味道
学生在个人的“成长树”上填上“果实”的名称,并交流分享。
观点生成:初中三年,我们在学海中泛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我们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我们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长的路上互帮互助,风雨同行;我们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我们逐步树立全球视野,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设计意图:通过绘制成长树,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初中学习生活的收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环节2. 寻找榜样,做生活的强者学生仔细回忆自己初中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挫折、困难和挑战,阐述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并交流感悟。学生找出身边的励志榜样,并简要说明理由。观点生成: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我们有过迷茫、彷徨、优虑,但始终勇敢面对,奋力前行。我们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述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呈现在课堂,把话语权充分交还给学生;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真问题引发学生的真思考、真感受,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于自己、回望过去、剖析自我、反思积淀、不断进步和成长。】 环节3.致敬榜样,不忘初心轻结果文字资料:“备份航天员”吴杰:不忘初心,不悔始终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多年,始终坚守航天使命,追逐“飞天梦想”,一次次接受祖国的挑选,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即便如此,他每次都是重新出发,时刻准备着,丝毫不懈怠。人说,一次次等待,一次次落空,一次次重整旗鼓,吴杰的飞天梦已经渐行渐远了;有人认为他这样做不值得。你同意何种观点?学生交流、分享。师:请联系自身面临的升学压力来谈谈学习过程与考试结果的关系。观点生成: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无论顺利还是曲折,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积累,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来引发学生辩证看待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利用吴杰的故事使学生明晰“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的深刻内涵;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对热点新闻和观点进行辨别和评析,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4.学习榜样,学会合理选择。案例展示:潘沈涵:中职生一样可以“阳光灿烂”三年前中考时,潘沈涵的目标是一所重点高中,他早早地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要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系,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但中考失利,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提问:潘沈涵的例子给我们在选择未来发展之路时带来了哪些启示?如果你面对中考失利时,你会选择复读还是退而求其次?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阐述志愿填报的意向。观点生成: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次关键性的选择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现在,我们就面临着重要的选择,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方向。我们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好这重要的一步,用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设计意图:通过从榜样的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通过呈现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回望成长,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忍受着孤独与寂寞,质疑与忧虑,不抱怨,不诉苦,最终走过了那段感动自己的日子。我们既然闯人这个世界,就应该不辜负自己。纵然沿路风雪交加,纵然会伤痕累累,也要拼尽全力,向上攀登,直至登顶。梦想面前,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设计意图:总结新课,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心中的斗志和对未来的憧憬,从而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一)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把话语权交换给学生本课中,通过教师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所设置的问题呈现一定的开放性。在探讨式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允许存在观点及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借由探讨可使成长中的困惑、矛盾得以充分暴露、及时解决,也可使学生在生生对话中不断修正自己不完整的观点,进而实现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诚相待,把真心交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表达的意愿,在课堂中表达最真实的想法。
(二)突破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要凸显能力本位、素养本位。因此,本课也力求向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转型所迈进。本课所呈现的不是强化让学生记住教材观点的过程,而是学生能充分调动和运用已有经验,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如在环节四“学习榜样,学会合理选择”中,学生先是通过学习潘沈涵的案例来了解他的选择,从而由他人推及自己,思考自己在随即而来的志愿填报中该如何选择?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如何选择,是进入高中学习深造还是走技能成才道路?这些都是学生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或许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更广的分析视角、更深的理性认识。 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一针见血、直中要害的,教师要善于追问、及时追问,将教学深刻化。请学生来评价学生,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 让学生来评价学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回望成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回望成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堂小结,随堂检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