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仿真模拟试题(一)(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强基联盟高三仿真模拟卷(一)
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与答题卷上的要求一致)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3大题,28小题。洲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I(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日本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段为20世纪( )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末 D. 90年代
2. 日本产业部门受老龄化冲击最大的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汽车产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品零售业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文本提示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图中添加辅助线,可知日本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段属于20世纪70年代。故选B。
【2题详解】
老龄化表明老年人口比重过高,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日本山地多,平原少,水稻种植业多分布于山地丘陵,推行小型机械化生产,相对汽车产业、 交通运输业、 商品零售业需要劳动力数量多,受老龄化冲击影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退潮状态下的滩涂上出现被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和积水洼地,称为微地貌斑图景观。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的微地貌斑图景观。该地4月份斑图格局明显,6月份斑图减弱。完成下面小题。
3. 微地貌斑图景观中高丘和洼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 )
A. 风化、侵蚀 B. 沉积、风化 C. 侵蚀、搬运 D. 沉积、侵蚀
4. 底栖英类耐( )
A. 盐碱 B. 高温 C. 干旱 D. 风沙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微地貌斑图形成于滩涂上,滩涂属于海浪沉积地貌,初始状态地势低平。由平坦的滩涂演化为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和积水洼地交替出现的微地貌斑图,显然高丘的形成与微藻的固土作用有关,受外力沉积作用,而洼地则因缺少微藻的覆盖保护,易受外力侵蚀作用而成。D正确,和风化,搬运作用无关,故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黄河三角洲滩涂上的微地貌斑图4月明显,6月减弱,可知底栖微藻在高温下数量减少,B错误。由于生长于滩涂,可知耐盐碱,A正确,C、D错误。故选A。
【点睛】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毛乌素沙地位于並土高原北部,下图为该地某流域气温、降雨量和两种林地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流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有( )
A. 雨水、地下水 B. 地下水、积雪融水
C. 冰雪融水、地下水 D. 雨水、冰雪融水
6. 林地( )
A. 甲为灌丛,分布在洼地 B. 甲为林地,地下水位浅
C. 乙为灌丛,土壤条件差 D. 乙为森林,分布在坡地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地年降水量约420m,集中在7~9月,冬季几乎没有降水,没有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因此,该流域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雨水和地下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地下水位深度浅,即水位高,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植被类型可能为森林,A错误,B正确;乙地地下水位深度更深,即水位低,水分条件较差,可能生长更耐干旱的灌丛,C、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以及冰川融水补给四种。雨水补给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补给量也是最大的。
下图为8月印度洋局部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 )
A. 红海 B. 波斯湾 C. 阿拉伯海 D. 孟加拉湾
8. 海一气相互作用对甲、乙海城沿岸气候的形响是( )
A. 甲海域温度降低 B. 甲海域降水增多 C. 乙海域温度降低 D. 乙海域降水减少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红海由于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温度较高,蒸发旺盛,淡水河流汇入少,地形闭塞与周围海域海水交换少,成为世界上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海域水温低于乙海域,8月盛行西南风,甲地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气温低,蒸发较弱,气流下沉,降水较少。西南风形成顺时针洋流,使表层温暖的海水在乙地堆积,水温高,蒸发旺盛,气流上升带来丰富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
近年来,我国预制莱产业迅速发展。下图为某类预制莱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 )
A. 技术 B. 资金 C. 原料 D. 市场
10. 地理信息技术在助推预制菜产业全链条发展中的作用有( )
A. 遥感技术为上游原材料基地提供果蔬种植长势信息
B. 地理信息系统为中游食品加工模拟新菜品研发过程
C. 北斗导航系统为中游预制菜车间提供客户需求信息
D. 遥感技术为下游个人消费者群体提供菜品配送信息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据产业链示意图可看出,预制菜产业属于食品加工工业,技术简单,资金投入小,A、B错误;原料会影响预制菜产业的区位选址,但不会促进其迅速发展,C错误;利润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预制菜产业是属于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因此近年来预制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故选D。
【10题详解】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监测,为上游原材料基地提供果蔬种植长势信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空间分析,不能模拟新菜品研发,B错误。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导航,与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无关,C错误;遥感技术不能提供物流信息,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遥感(RS)主要用于:①资源普查、②灾情监测、③环境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主要用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
左图为2015~2021年中国能源进口情况图,右图为2015~2021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电力是指核电、水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 )
①各能源进口量逐年增加 ②能源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
③清洁能源成为主导能源 ④一次电力消费占比不断上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针对左图中反映的我国能源问题,最有效的举措是( )
A. 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B.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 降低能源进口总量 D.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原油进口量从2020年至2021年有所下降,并不是逐年增加,①错误;能源进口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②正确;由图2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所以③错误;一次电力消费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图1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我国能源进口量大,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对外依赖度高,解决该问题主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使能源利用类型多元化。B正确,和能源储备体系,产业结构无关,降低能源进口总量会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故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能源问题是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现有能源资源日趋减少的矛盾。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和能源有密切关系,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生存都依赖于能源的供给,而开采其他资源和利用其他资源也都要依赖能源。能源的消耗量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甲、乙、丙为岩层。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 )
A. 湖泊由岩层水平挤压形成 B. 甲岩因高温、高压变质作用而成
C. 乙岩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 丙岩物质组成可能来自甲、乙岩
14.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入侵一固结成岩一水平挤压一地壳拾升一风化剥蚀
B. 固结成岩一断层错位一水平挤压一风化剥蚀一岩浆入侵
C. 水平挤压一断层错位一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一岩浆入侵
D. 水平挤压一岩浆入侵一断层错位一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湖盆区岩层断裂下陷,应为断层构造湖,A错误;甲是岩浆入侵冷却形成的岩浆岩,不是变质岩,B错误;乙岩层是流水堆积作用而成的,C错误;乙、甲由于风化和搬运,在丙处堆积,经固结成岩,形成丙岩。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可知,岩浆入侵最早,此后发生外力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和岩层断裂,再经过地壳抬升,风化剥蚀,花岗岩裸露地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下图为都阳湖枯水期周边地区生态景观图。洪水期时,该区域草洲和荒滩被水覆盖。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图植被分布体现了( )
A. 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6. 影响鄱阳湖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光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纬度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距海远近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海拔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C错误;鄱阳湖地区空间尺度小,下垫面地势起伏差异导致山丘上灌丛、沙洲上草甸和较高裸地荒滩分布具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地形变化,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士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③④错误;A正确;故选 A。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域分布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江苏盐城海岸潮间带宽广,分布有碱蓬、芦苇、互花米草等植物。互花米草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北美引入的耐盐、耐淹、高植株植物,其大量繁殖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变化。下图为2002~2012年该地沿海潮间带高程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7. 互花米草滩的变化会( )
A. 丰富生物多样性 B. 缓和潮间区水污染
C. 减弱风暴潮侵蚀 D. 减少旱涝灾害频次
18. 芦苇滩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光滩高程增加,阻挡海盐输入 ②降水淋洗盐分,水域环境改善
③碱蓬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下降 ④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互花米草滩高程上升,有利于阻挡风暴潮侵蚀强度,C正确;引入互花米草面积扩大,打破原有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潮间带水位升高,不利于潮间区水体流动,加剧水污染,B错误;与旱涝灾害的频次无关联,旱涝灾害主要与气候有关,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芦苇滩面积整体增加,芦苇属于淡水植物,其面积增加说明对淡水环境有所改善,一方面与光滩高程增加,阻挡海水倒灌时海盐输入,①正确;该地降水量丰富,降水淋洗盐分,水域环境改善,②正确;碱蓬面积减小是芦苇滩面积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③错误;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与芦苇滩面积变化无关,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下图为2023年1月29日(农历初九)某兴趣小组用望远镜进行实地观测得到的月相景象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此日,月落于( )
A. 黄昏 B. 清晨 C. 半夜 D. 正午
20. 此后一个月内( )
A. 北京日出影子朝向东北 B. 杭州正午影长逐渐变短
C. 长春昼夜长短变幅变大 D. 海口日出时刻逐渐延后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农历初九为上弦月,月面朝西,月亮从正午升起,午夜落下。故选C。
【20题详解】
1月至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逐渐北移,北京日出东南,日影朝向西北,A选项错误,杭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长逐渐变短,长春离春分日越来越近,昼夜长短变幅减小,海口昼渐长,日出时刻逐渐提前,B正确,CD错误。故选B。
【点睛】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二、选择题Ⅱ(本大陋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下图为某海洋的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固碳效果最好的环节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绿色植物固碳量最大。即浮游植物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②正确,故选B。
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影响着植被类型,植被类型也形响表层土壤水分。冻土退化速率是指冻土面积诚少占总减少的比例(单位:%)。下图为蒙古高原植被类型及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冻土退化速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乙、丙、丁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草原草甸、草原、森林、荒漠草原 B. 森林、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
C. 森林、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 D. 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荒漠草原
23. 甲、丙区域冻土退化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减少 B. 气温升高 C. 植被破坏 D. 径流增加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区域距北冰洋由近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因为森林和草原植被破坏,蒸发加剧,表层土壤水分减少,所以冻土退化率较高。C正确,甲、丙区域位于蒙古高原,海拔高,降水少,气温低,径流量少,且他们的变化率小,和冻土退化速率较高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如果土层每年散热比吸热多,冻结深度大于融化深度,多年冻土逐渐变厚,称为发展的多年冻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土层每年吸热比散热多,地温逐年升高,多年冻土层逐渐融化变薄以至消失,处于不稳定状态,称为退化的多年冻土。
冷涡是中心冷于四周的涡旋,其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下图为2022年初夏东亚地区冷涡天气卫星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符合甲地温压场垂直剖面状况是( )
A. A B. B C. C D. D
25. 图中冷涡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可能有( )
①暴雪 ②冰雹 ③大风 ④台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冷涡是中心冷于四周的涡旋,从图和材料中可以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冷性低压场,中心气温低,等温面向低处凸出,排除AC,由于是低压,等压面应该向低处凸出,D正确,B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初夏,东亚地区不会有暴雪和台风,①④错误,东亚地区冷涡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形成冰雹和大风天气,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冷涡的形成多数是由于高空西风槽不断加深,最后槽的南部为暖空气切断所致。冷涡是冷性低涡的简称,主要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性闭合低压环流系统,其中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日本汽车、钢铁、电子和机器人等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图1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略图。丰田市是丰田汽车总部所在地,形成了汽车生产、销售、修理全产业链体系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图2)。
(1)分析影响该国主要工业区布局的社会经济条件。
(2)说明丰田市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3)分析形成产业集群对该地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国土面积小,资源不足,多数工业原料依赖进口;人口和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工业发达,产品拥有广泛的海外市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海岸线曲折,海运条件优良。
(2)产业规模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高;产业链完整,吸纳就业多;技术力量雄厚,产业附加值高。
(3)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和创新;减少运费,节约交易成本;增大规模效应
【解析】
【分析】本题以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略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集聚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影响该国工业布局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数量、种类有限,多数工业原料依赖进口;人口和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对外交通便利;工业发展水平高,产品大量出口海外;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条件优良等。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丰田市“形成了汽车生产、销售、修理全产业链体系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可知,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分布地域相对集中;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技术力量雄厚,产业附加值高;面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份额高等。
【小问3详解】
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联系上下游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和创新;可以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节约交易成本;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取得规模效益等。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盐沼是生长有盐生植物的沼泽,常形成于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带的盐湖边或低湿地上。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沼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下图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二 盐(碱)尘暴是地表富含可溶盐(含有大量盐碱粉尘及重金属元素等物质)的细粒沉积物经风仙作用扩收到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沙尘暴。柴达木盆地冬春季多西北风,是我国盐尘暴频发的地区之一。
(1)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柴达木盆地盐沼的形成过程。
(2)分析柴达木盆地多盐尘暴原因,并简述盐尘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简述当地应对盐尘暴的主要措施。
【答案】(1)周围多高大山脉,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冰雪融水挟带盐分汇入湖盆,盐分累积多;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下渗少,盐分易积累,形成盐沼。
(2)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分布有大面积裸地盐滩;冬春季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影响:加剧积雪与冰川融化;加剧土地盐碱化;影响动植物生长。
(3)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完善预警机制;加强防风工程建设,营造防风林;调整农、林、牧结构。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柴达木盆地为材料;涉及柴达木盆地盐沼的形成过程、盐尘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柴达木盆地盐沼的形成过程: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多高大山脉,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冰雪融水挟带盐分汇入湖盆,盐分在湖底累积多;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地表水下渗少,盐分易积累,形成盐沼。
【小问2详解】
柴达木盆地多盐尘暴的原因: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分布有大面积裸地盐滩;冬春季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容易形成盐尘暴。盐尘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积雪与冰川融化;盐尘暴携带大量盐分进入土地,加剧土地盐碱化,土壤盐分增加,影响动植物生长。
【小问3详解】
当地应对盐尘暴的主要措施: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防风工程建设,合理植树造林,营造防风林;合理规划,调整农、林、牧结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构建了农牧渔业、精深加工业和旅游业“三产融合”的生态经济新模式,将黄河滩变为幸福滩。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图2为黄河三角洲油井分布示意图,图3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牧场三产融合关系图。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根据图2信息,说出黄河三角洲油井数量的分布特征。
(3)简述黄河三角洲发展农牧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从自然资源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构建“三产融合”新模式的主要途径。
【答案】(1)黄河挟带大量的泥沙,流经入海口,地势低平,受到海潮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2)空间分布不均;沿黄河向南北减少(或河口区和垦利区分布最多;无棣县分布最少,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减少)。
(3)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湿地面积广,草场资源丰富,利于发展牧业。海岸线较长且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利于发展渔业。
(4)利用滩涂、浅海和盐碱地资源发展生态农牧场;利用生态农牧场的产品发展精深加工业,实现第一、二产业融合;利用生态农牧场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第一、三产业融合;利用精深加工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第二、三产业融合;滩涂农牧场为浅海生态牧场提供苗种,浅海牧场为盐碱地农场提供功能肥料,盐碱地农场为滩涂生态农牧场提供优质饲料,实现第一产业内部融合。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三角洲形成过程、油井数量的分布、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三产融合”的途径等问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黄河三角洲的主要是受黄河的沉积作用形成。主要过程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在河口位置优越水下坡度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小问2详解】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般要描述其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极值等。据图2信息可看出,油井的数量在黄河三角洲分布不均;自黄河沿岸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或者结合图中各区名称具体描述,河口区和垦利区分布最多;无棣县分布最少,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减少)。
【小问3详解】
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生物等方面作答。黄河三角洲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未开发湿地面积广,草场资源丰富,利于发展牧业。海岸线较长且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鱼类饵料丰富,利于发展渔业。
【小问4详解】
根据图3黄河三角洲生态牧场三产融合关系图,可看出黄河三角洲在构建“三产融合”的新模式中,利用滩涂、浅海和盐碱地资源来发展生态农牧场;对生态农牧场的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发展第二产业,以实现第一、二产业融合;利用生态农牧场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第一、三产业融合;利用精深加工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第二、三产业融合;滩涂农牧场为浅海生态牧场提供苗种,浅海牧场为盐碱地农场提供功能肥料,盐碱地农场为滩涂生态农牧场提供优质饲料,实现第一产业内部融合。
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仿真模拟卷(二)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仿真模拟卷(二)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仿真模拟卷(二)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仿真模拟卷(二)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仿真模拟(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仿真模拟(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