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B卷)(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B卷)(参考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D, 回应标题,点出题意, 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B卷)语文·参考答案(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和考号。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应用 10分1.(5分)①. 不失其所者久 ②.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③. 登高 ④.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⑤. 举类迩而见义远2. (5分)(1)D (3分) (2) ①. 乙 -故只得改期。②.丁-我会如约(准时)前来。(2分) 二 阅读 70分(一)(16分)3. 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提交信息,接受规则,获得产品和服务。(3分)4. D(3分) 5. C(3分)6. 用手机、铁栅栏等事物举例,将抽象的说理变得具体;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说理,如温水煮青蛙;说理具有逻辑性,例如第7段阐述商家、政府、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关系。(3分)7. 作者认为当今社会已离不开人工智能,未来社会机器将代替一切。我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从AI作的这首诗来看,描写的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诗题是“早春”,用“微风拂面”“春意盎然”则不合适;只是事物的罗列,没有情感;语言缺乏诗味。由此可见,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作品,并不能颠覆了生命的意义。(4分) (二)(16分)8. 回应标题,点出题意。抒发了对老猫之死的哀思,自然引出下文对四月半春光中自然兴替的描写(3分)9. 第⑦段在描写丁香花和栀子花的香气时,还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这种语言特点贯穿全文,全面而细腻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善用衬托,以南方栀子花过浓的香气来衬托丁香花香气,突出丁香花香气可以深嗅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也见于第⑤段和第⑧段等处。第⑦段保持了与全文一致的细腻而蕴藉的语言风格,既有助于传达细致入微的观感,又余味不尽,发人深思。(4分)10. ①本文描绘了花木鱼鸟等众多物类在四月半生机勃发的画面,简笔与工笔相间,引人入胜。
②在描绘这些春季物象时,本文又精选角度,如写榆树和鸢尾花,重在绘其形;写由冬入春的鸟类,重在摩其声;写四月半的丁香花,重在描述其气味。这样写,调动读者多种感官,使画面内容更真切可感。
③本文不满足于静态春光的描写,热衷于详细描摹各种物类枯荣兴替的动态过程,让人对所描绘的春光感触更细腻深切。(4分)11. 文末以“球兰”进行空间转换,从室外春光写到室内春光;又借助“球兰”对所写春光的内容进行切换,从各种物类新生切换到“球兰”开败;同时又借助“球兰”将春光与人事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表达出作者对春光中所蕴含的生死问题以及现实人事的更深沉的思考和感悟。(5分) (三)(8分)12. C (1分) 13. D (2分) 14. “早寒”“霜”“雾”等深秋苍凉的环境引发了作者的伤感之情;首、颔联对重阳佳节的描写点明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思乡之情);颈联诗人借鹰击长空与大雁难飞的对比寄予了自己不能归乡的无奈与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诗人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抒发了远在边关无人关心的无聊、孤独之情;全诗多种情感交织,复杂而深沉。(5分) (四)(18分)15. ①. 践踏、破坏 ②. 陷害、中伤(2分)16. ①. B ②. C(2分)17. 当时大家正决意讨伐他,不久,(前去讨伐的)将领大多全军覆没,很久没有成效,最终封元昊为夏国主。(4分)18. 外台旧不领民事/民讼久不决/多诣育诉/育为辨曲直。(3分) 19. (1)元昊不交赋税、服叛无常,不能算臣子(2)要用改变元昊名号的安抚手段处理他(3分)答对一个给1分,答对两个给三分20. 示例一:同意,吴育规范官府采购物品的要求,减轻百姓赋税,并不惜得罪宦官等权贵,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百姓,是一个可用之才。但是他建议处理借太后去世推恩优赐军士的大臣/处死有违法行为并逼死江中立的宰相之子向绶这两件事上显得过于激进,也引发了众人的不满。示例二:不同意,吴育规范官府采购物品的要求,减轻百姓赋税,并不惜得罪宦官等权贵,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百姓,是一个可用之才。他建议处理借太后去世推恩优赐军士的大臣/处死有违法行为并逼死江中立的宰相之子向绶,这两件事上都是为国家着想,且有其依据,不存在嫉恶太过的情况。(4分) (五)(12分)21. A (1分) 22. B (3分)23. 画线句整散结合。以一个散句开首、结尾,表达国破家亡的愤慨。用整句铺排,描绘从天府之国到潼关、中原,故国被清军烧杀抢掠,百姓哀鸿遍野的场景。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之情。(4分) 24. ①大明灭亡,山水不在,何来“山来”?②国破家亡,士大夫却歌舞升平。不应写“记”。③人生如梦,所谓拥有,不过是暂时的寄居而已,何必有“记”?④纵肆放浪,身名空虚只是苟安于眼前罢了,无以为“记”。⑤不敢窃先贤的美谈来标榜自己,不敢有“记”。 (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Ⅱ卷B卷)(答题卡),共2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Ⅰ卷B卷)(答题卡),共2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天津B卷)(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E,【答案】D,【答案】①拟人,【答案】温暖的春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