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
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考点14 违法犯罪 自我保护(考点专练)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考点14 违法犯罪 自我保护(考点专练) (含答案),共15页。
考点14 违法犯罪 自我保护考向一 违法犯罪1.因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制品,深圳一商家吃了全国首张此类罚单。2018年7月16日,坪山万众百货的店主朱女士向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缴了一笔3万元的罚款,全国首宗向未成年人非法售烟案结案。该案商家的行为属于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严重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④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2.2019年5月,某公司在未按要求报备的情况下,投放3000多辆自行车供群众有偿使用,被交通执法部门依法处罚。可见A.投放自行车是违法的B.违法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C.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D.交通执法部门是监督机关3.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向二 自我保护4.在生活中,面对漫画《诱惑》中的诱惑,我们应该A.欣然进入,畅游网海B.理智对待,拒绝引诱C.满足好奇心,勇敢地尝试D.抱着没什么大不了态度去尝试5.近年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出现,其中不乏“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披着“神奇效果”外衣忽悠学生和家长,谋取高额的利润。这要求我们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出正确选择②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有效防范侵害的方法③提高自我保护意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④培训机构背弃诚信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4周岁的学生强强无心学习,频繁到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父母和老师对其进行管教,他置之不理。为支付上网费用,他多次对独行的小同学强行借钱、借手机,若遗到拒绝便用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交出钱、物,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1)从此案中,你可以看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为预防同学们走上强强同样的道路,请你给他们提出忠告并共勉。 1.【2020.湘西中考题】某村民住宅经常被小偷“光临”,财物损失很大,一气之下,他在院墙上私自拉设了电网。一天晚上,又一次“光临”的小偷不幸被电网严重击伤,该村民为此承担了刑事责任。此案告诉我们A.维护合法权益,必须正确运用合法手段B.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可以采用一切手段加以维护C.私人财产不受国家法律保护D.法律对小偷没有约束力2.【2020.益阳中考题】如图,面对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①沉着应对②理智回避③忍气吞声、委曲求全④及时向保卫部门或“110报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2020.衡阳中考题】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刘某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李某和刘某的行为分别属于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4.【2020.怀化中考题】我们青少年要了解违法行为及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序号案例违法类别法律责任①赵某持刀抢劫,致人重伤行政违法行政处罚②云南男子贺某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刑事违法刑罚处罚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返京夫妻高某、路某为逃避隔离,网购假出入证,被治安拘留行政违法行政处罚④王某在网上散布谣言,损坏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民事违法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2020.山东青岛中考题】陈女士在一家健身房花费5000元办理了一张年卡,不久健身房便倒闭关门。陈女士打电话给健身房负责人要求退还所剩费用,对方拒绝退款。对此,陈女士可以A.向当地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自认倒霉以免引发矛盾冲突 C.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D.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6.【2020.江苏南京中考题】小罗多次“顺走”无人售货超市中的商品,最终因其行为达到相关标准而被法院判处刑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受到刑罚处罚 B.沾染不良习气一定会走向犯罪 C.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D.违法行为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7.【2020.江苏苏州中考题】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这主要警示青少年应A.积极见义勇为B.寻求法律援助C.坚持依法行政D.加强自我防范8.【2020.吉林中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七起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集中发布这些典型案例,是要正告那些潜在的违法犯罪者,莫向未成年人伸手作恶,伸手必严惩、作恶必重判!(1)材料表明我国落实了哪一基本方略?(2)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分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3)除材料涉及的保护外,未成年人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保护?9.【2020.岳阳中考题】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判断对错) 10.【2020.娄底中考题】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定是犯罪。(判断对错) 1.在社会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①谎报险情②强迫子女辍学③欠债不还④撕毁合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④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17岁的中学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刀到抢到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照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你认为赵某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留守儿童近6000万人。对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仅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①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要防微杜渐,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④远离社会,不与他人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产生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古语告诫我们A.犯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要重视防微杜渐。B.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什么区别。C.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发展成犯罪。D.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关系6.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在电子游戏厅认识了几个赌友后,经常旷课聚赌。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他都当做耳旁风。为了偿还赌债他经常与赌友扒窃,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仍不思悔改。一天,当他在商店盗窃价值近万元的服装时被抓获。经法院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判处张某刑罚处罚的法律依据是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触犯了法律C.触犯了刑法D.具有社会危害性7.我们要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①忠实崇尚者②自觉遵守者③坚定捍卫者④职业执行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15岁的张某在走出某网吧后,随手搬动了停在路边上的几辆电动车,不料张某在搬动最后一辆电动车时,发现电动车没有上锁。张某没有多想,推着电动车就离开了网吧门口。不料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又有一次张某准备了一把撬锁工具,潜入某公司停车厂,一次盗窃两辆电动自行车,在销赃时被警方人员当场抓获。当民警对张某进行调查时,张某以自己没有年满18岁为由,就可以任意实行犯罪行为,金坛警方在和张某父母取得联系后,张某因涉嫌连续盗窃电动车,涉案金额六千余元,张某又被刑事拘留,等待张某的将会是为期一年的劳动教养。请你针对张某的做法进行评析。 10.南宁市民黄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来自“上海警方”的电话后,就心急火燎地冲出门,之后打车直奔银行,一心想给“上海警方”汇款。的姐罗锦仙见多识广,一听黄女士的讲述,就知道所谓的“上海警方”其实是个骗子。在搭载黄女士去银行的路上,罗锦仙不断地劝阻黄女士不要给对方汇款,之后还用拖延时间、锁车门、送乘客到派出所等各种方法智斗骗子,令黄女士无法汇款。如此这番,才保住了黄女士三年的积蓄。(1)上述事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在遭遇违法犯罪是,我们青少年应该注意什么? 考点练1.【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种类的分析。材料中“朱女士向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缴了一笔3万元的罚款”这里的“罚款”是行政处罚,是一般违法。2.【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材料中的某公司是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受到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处罚,但并不是所有的违法都要受到行政处罚。交通执法部门是行政执法机构。3.【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理解。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了法律,做出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或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不是违法行为。4.【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未成年人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要懂得自我保护,不沉迷于网络游戏。5.【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认识。面对“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我们要仔细辨认,避免上当受骗。“培训机构背弃诚信原则”与题意无关。6.【答案】(1)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明辨是非,学会正确选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依法自律,自觉守法等。【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与犯罪关系的理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 拓展练1.【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维权的认识,根据所学,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哟啊学会勇于法律受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观点正确;B“一切手段”的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C观点错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合法私有财产;D观点错误,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正确答案选A。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关知识。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劝阻,有效制止校园暴力;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能向恶势力低头,应理智地采取回避的态度,尽可能不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沉着应对社会暴力,重要的是要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的特征及其逃跑方向,并及时向保卫部门或110报警;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既不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也不采取非法手段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故选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刘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A错误。李某的行为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B错误。李某的行为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C错误。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题文中,李某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受到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刘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分析可知,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①错误;贺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②正确;高某、路某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③正确;王某的行为触犯了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题干中陈女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求退费遭拒绝,她应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D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该案件属于民事案件;B是缺乏维权意识的表现;C是非法方式。故选:D。解答时要紧扣相应的教材内容,结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关内容进行解答。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题文中,“顺走”无人售货超市中的商品属于不诚信行为,小罗因多次“顺走”商品,其行为达到相关标准而被法院判处刑罚,说明了实施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受到刑罚处罚,A正确;B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沾染不良习气及时改正不一定会走向犯罪;C错误,法不可违,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D错误,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属于同一个概念,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或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故选:A。7.【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的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青少年要加强自我保护,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8.【答案】(1)依法治国或全面依法治国。(2)刑事责任。(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多方面的,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法律义务。9.【答案】正确【解析】该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种类;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三种: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依据课本内容,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故题干表述正确.识记违法行为的含义不难作答该题。10.【答案】错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根据所学,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轻微,又称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大,情节严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所以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模拟练1.【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此题是要选择“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不是行政违法,也不是刑事违法。“谎报险情”和“强迫子女辍学”属于行政违法。2.【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遵章守法的认识。我们不仅要自觉守法,尊重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3.【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性质的认识。材料中的赵某,犯抢劫罪,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我国刑法,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行为。4.【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自我保护很重要,但不是要远离社会,我们要融入社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5.【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防微杜渐的理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思是“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6.【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刑法的认识。刑法是对犯罪行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7.【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遵守法律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出力,没有旁观者,做“职业执行者”不合题意。8.【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会纵容违法犯罪,“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智勇双全。9.【答案】张某的做法是错误的。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就可以任意实行犯罪行为,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加强自我修养,杜绝不良行为。10.【答案】(1)要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2)首先观察双方力量的对比,不要硬碰硬,而要保全自己,减少伤害;要学会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要记住歹徒的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和必要的物证。【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保护自我措施的认识。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在保全自我的前提下,科学地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考点19 公民义务(考点专练) (含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考点14 违法犯罪 自我保护(考点详解)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刑罚的含义、种类分别是什么?,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有哪些?,怎样应对违法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专题练习考点05 生命的思考(考点专练) (含答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