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京地区】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5 课内阅读——【北京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课内阅读——【北京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5课内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5课内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课内阅读(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北京市海淀·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跨越半个地球的“太空授课”①同学们,你们一定记得这样的场面:2021年12月9日和2022年3月23日,两次在“天宫”之上,神舟十三号三名“太空老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少年,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和物理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②在这两场分别长达四十余分钟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中国空间站绕行了地球近半圈,期间,三名“太空老师”的授课内容始终都能清晰、流畅地传回地面。这背后展现了中国航天强大的测控技术能力,这其中,中国的天基中继系统——“天链”卫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③“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2021年11月7日,中国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所创造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经典一瞬,就是通过“天链一号”01星实时传回地面的。④此次“太空授课”,新一代的中国“天链”则展现了更强大的功能。新一代“天链”卫星增加了新的成员——“天链一号”04星和“天链二号”01星。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天链”传输的速率大大提升,从而带来的是更加清晰的话音和更为流畅的画面。⑤除了在“太空授课”这样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中大放异彩,“天链”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中国空间站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双向的图像话音服务和网络服务,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就可以和地面的工作人员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并能够在空间站中上网,实时收看电视。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天宫”之外,天链卫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具备大速率传输能力的“天链”,在管好用好,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根据内容,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①三名“太空老师”在月球上以天地互动的方式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②“天链”卫星保证了“太空老师”授课内容始终都能清晰、流畅地传回地面。( )③宇航员翟志刚“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经典一瞬,是通过“天链一号”04星实时传回地面的。( )④“天链一号”02星和“天链二号”01星是新一代“天链”卫星增加的新的成员。( )2.从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余”“近”的运用,可以体会出 3.在第③自然段中找出“什么是‘天链’卫星”内容的语句。4.文章第⑤自然段具体从 和 两个方面来说明“天链”卫星的重要作用。【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错误 2.文章的严谨性,“余”是剩余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超过四十分钟啊;“近”是接近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接近地球的半圈,但是还不够。3.”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是其定义的描述。 4.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知识点】说明文【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①从第一自然段“……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少年,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和物理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可知这句话正确。②从第二自然段“ “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 ”可知这句话正确。③从第三自然段“ 2021年11月7日,中国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所创造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经典一瞬,就是通过‘天链一号’01星实时传回地面的。”可知这句话错误。④从第三自然段“ 新一代‘天链’卫星增加了新的成员——‘天链一号’04星和‘天链二号’01星。 ”可知这句话错误。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错误2.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余” “近”的运用,可以体会出文章的严谨性,“余”是剩余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超过四十分钟;”近" 是接近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接近地球的半圈,但是还不够。
故答案为:文章的严谨性,“余”是剩余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超过四十分钟啊;“近”是接近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接近地球的半圈,但是还不够。3.结合文中语句:”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 ,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 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一一天路 ,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 "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 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是其定义的描述。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是其定义的描述。4.从"天链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天链,在管好用好,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
故答案为: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 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 2.(2021·北京顺义区·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表里的生物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③一天,我对父亲说:④“我爱听这表的声音。”⑤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⑥“只许听,不许动。”⑦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⑧“小孩儿不许动表。”⑨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⑩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⑪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⑫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⑬“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⑭“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⑮“为什么呢?”我又问。⑯“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⑰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⑱“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⑲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⑳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21)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2.联系上下文完成:(1)⑰自然段“我吓了一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感到愉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⑱自然段“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对“这么好的表”上文是这样描述的: (3)对㉑自然段“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样的话”是指⑳自然段“我”见人就说的话。B.“这样的话”“我”说了很久呢。C.“我”后来不说了,是因为“我”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加了,不再像原来那样天真、幼稚了。D.后来“我”对这件事印象不深了。3.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简要说明理由。 5.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有多处,请摘录一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 6.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不少于50字。(1)对文中爸爸一系列的做法,有些人欣赏,有些人并不认同,你的看法是什么?(2)“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又产生新问题、解答疑问……有人说“我”是胡思乱想,也有人说是探究和思考,你怎么看? 【答案】1.说明了“我”年少时的天真、好奇的特点,同时为下文发现“表里的生物”做了铺垫。 2.(1)“我”实在想象不出,神秘美丽的表的世界里,会有一个小蝎子;我的猜测没有错。(2)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3)D 3.《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4.从文中写“我”不断追问父亲并问清缘由可以看出“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5.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孩子觉得表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而蝎子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把这么一个可怕的东西放到美妙的东西里面,孩子感到不可思议。 6.(1)赞同。文章父亲用形象的比喻来回答,虽然不是确定的答案,但却富有情趣,激发了孩子更大的探索欲望。【解析】1.考查了理解句子的含义。《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说明了“我”年少时的天真、好奇的特点,同时为下文发现“表里的生物”做了铺垫。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上文内容:“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可知“我吓了一跳”是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神秘美丽的表的世界里,会有一个小蝎子;我的猜测没有错。“我也感到愉快”是因为我的猜测没有错。(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上文内容:“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可知。(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我”后来不说了,不是因为“我”对这件事印象不深了。是因为“我”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加了,不再像原来那样天真、幼稚了。3.考查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读文可知:《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5.考查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6.此题是开放题。结合文章内容任选角度作答即可。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不要脱离原文内容。【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3.(2021·北京房山区·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几声(jiān ruì)的枪声和一阵分乱的喊叫声后,(cán bào)的便衣从外面一拥而入,闯了进来。他们像一群(mó guǐ)似的包围了我们,母亲、妹妹和我被关进了拘留所。十几天后,我们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那一面后,等来的是父亲被(zhí xíng)绞刑的消息。(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jiān ruì cán bào mó guǐ zhí xí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似的sì 便衣biàn B.似的shì 便衣pián C.似的sì 便衣 pián D.似的shì 便衣 biàn(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法庭 B.绞刑 C.拘留 D.分乱(4)与“一拥而入”一词中“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呼后拥 B.拥兵百万 C.蜂拥而至 D.拥军优属(5)下面是“被”字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A.撇 B.横钩 C.竖 D.点(6)本文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结合课文表达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统领全文。B.本文是按照“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C.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D.本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限追思之情。【答案】(1)尖锐、残暴、魔鬼、执行;(2)D;(3)D;(4)C;(5)D;(6)D。【分析】语段讲了李大钊被被捕时的情形。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原课文内容得非常熟悉。【解答】(1)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首先对拼音要正确拼读,再是要把词语写对。(2)考查对多音字的认识。结合语境,“似”读“s씓时,组词为似乎、相似等。在”似的”中“似”读shì;“便”读“pián”时,组词为便宜,在“便衣”中“便”读biàn.所以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D。(3)考查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分乱”中“分”字应该是“纷”,故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D。(4)考查对词语中重点字的理解能力。“一拥而入”中的“拥”,意思是拥挤;“前呼后拥”中,“拥”是维护;“拥兵百万”中,“拥”是拥有;“拥军优属”中,“拥”是拥护;只有“蜂拥而至”的“拥”也有拥挤的意思,故选C。(5)考查汉字笔画顺序。“被”字按笔画顺序写是:①点、②横撇、③竖、④撇、⑤点、⑥横钩,被”字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B。(6)考查文章的结构顺序。《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时间顺序结构文章的,说本文是按照“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显然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2020·北京平谷·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②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以上两个自然段主要写出了老北京过元宵节的三个习俗,这三个习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3.在“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中,结合加点的词语,说一说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4.人们在元宵节吃元宵,寓意是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请写出一个自己还知道的节日习俗及寓意。 【答案】1. 挂灯笼 买花炮 吃元宵 2.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各式各样,人们都去观灯会。 3.朴素自然、流畅通达、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4.人们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寓意是团团圆圆、康乐幸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选文句子“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可知,作者写了元宵节的三个习俗:挂灯笼,买花炮,吃元宵,突出了元宵节美好快乐的特点。据此整理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语段能力。解答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句子,进行概括作答。通过阅读第①自然段,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可知,这段话描写了北京人过元宵节时的热闹场面: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各式各样,人们都去观灯会。据此概括作答,有类似答案也可。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作者语言特点能力。“京味儿”通常指一种风格现象,是由人与城市之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京味儿”文学内容上一般是用俗白、风趣的北京话书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表现具有浓郁京华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世态。而老舍先生一般在写作上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朴素自然、精致而不雕琢、雅俗共赏、耐人寻味。据此整理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及寓意的理解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写出所知道的节日习俗及寓意即可。示例:农历五月五日吃粽子,赛龙船,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晚上,人们赏月、吃月饼,其主题是“圆”,象征着丰收、团圆;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吃腊八粥、腌腊八蒜,象征温暖、圆满、和谐、吉祥等。 5.(2020·北京平谷·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1.酸碱试纸又被称作“石蕊试纸”的原因是 。2.三个事例采用过渡句“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好处是( )A.说明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B.说明发现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思考C.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找到答案D.突出相似,增强说服力【答案】1.因为它是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制作的。 2.D【解析】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由原文“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可知,酸碱试纸是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制作的,所以又叫“石蕊试纸”。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叙述与结构。过渡句“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意思相近,显示出层层递进的意思,这样把三个自然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突出三个故事的相似,并增强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提问这一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6.(2020·北京平谷·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⑨“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⑩“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⑪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⑫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⑬“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⑭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⑮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⑯“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⑰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⑱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⑲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嘴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⑳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1)“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22)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23)父亲瞅了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4)“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25)“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26)“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27)“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28)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29)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30)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31)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32)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33)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1.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A.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B.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被捕前C.被审时、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D.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2.读文中对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描写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 )A.强化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突出了对事件记忆的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B.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遇害的日子C.在叙述过程中,抓住父亲的言行,突出父亲的英雄形象D.提出问题,让读者产生带着问题继续往下读的欲望4.⑧-⑱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作者在写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时,父亲给作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诗篇。请简单写出一个除了上文李大钊外,自己了解的先烈的革命事迹。 【答案】1.A 2.李大钊是一个忠于革命、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人。3.A 4.处变不惊。从“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可以看出来。 5.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不幸辆牲在敌人的大刀下,那时她还未满十五周岁。【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写作顺序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文段的内容“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可以得出描写的是被捕前;根据文段第八段的内容“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可以得出描写的是被捕时;根据文段第24到27段,可以得出描写的是被审时。根据文段第30到33段,可以得出描写的是被害后。2.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从“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和“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可以得出都是对李大钊的神态、语言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于革命、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人。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文章最后两段话点明了李大钊被害的日子,结合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点明了这一天,这样开头和结尾的呼应,更凸显出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突出了对事件记忆的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根据自己对文段的理解,写出在文章中,父亲给作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例如有父亲的从容淡定,处变不惊。由原文中的“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可以看出来。5.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除了上文李大钊外的革命事迹还有: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攻打隆化城。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2、邱少云。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3、黄继光烈士。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7.(2019·北京西城·小升初真题)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àn zhuǎ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盘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biàn pián)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jué jiào)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垮 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 留)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 映)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1.把括号里的不正确的字和读音用“\”画掉。2.用“ ”画出一个排比句。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请谈一谈。 【答案】1.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3.这段话主要写了时间来去匆匆,在不经意的时候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4.时光宝贵,我们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切莫万事成蹉跎。【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尽管,jǐn guǎn;旋转,xuán zhuǎn;水盆,盛水的盆;便,biàn;觉察,jué chá;跨过,大步越过;溜走,偷偷走掉;影儿,影子。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排比,指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阅读选段可以找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句子连用了三个“……的时候(时),……从……过去”,属于排比句。排比句列举了生活中的细节,而时间就是在不经意间来去匆匆,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和惋惜。以“……的时候(时),……从……过去”仿写一句话即可,注意排比的格式。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选自《匆匆》,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4.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围绕“珍惜时间”来写即可。 8.(2019·北京通州·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最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1.短文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突然( ) 奇特(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4.从阿瑟林斯基的事例中,你得到哪些启发? 【答案】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2. 忽然 奇怪 3.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4.真理并不神秘,它藏在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去探究,去实验,就可能有所收获。【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学生要熟记学过的作家作品,也要扩大自己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积累。本文选自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文主要讲了通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尔发现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花会变红和奥地利医生发现人做梦时眼珠会转这三件事来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懈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2.本题考查近义词。学生首先要弄清楚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找到与这个词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即可。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巩固积累。3.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解答本题,要认真解读文本。找到这一段的关键句、关键词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一段主要讲了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获得的启示。学生要通读全文,根据文中的奥地利医生的事情,简单谈谈自己的收获即可。睡觉是一件小事情,但却被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9.(2019·北京·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课文《匆匆》节选段落,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1.作者在描写时间怎样匆匆流过时用词不同,如“过去”“跨过”,请你从文中再找出至少三处类似的词语,先用横线画出这些词语,再联系这些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重点语句,填写表格。重点语句蕴含的复杂情感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我掩面叹息 3.作者通过吃饭、洗手等生活细节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得匆匆。回顾你的校园生活,仿照节选段落,从不同方面写一写小学时光的匆匆而逝。 【答案】1.飞去 溜走 闪过 我体会到时间流逝飞快以及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回的惋惜与无奈。 2.作者想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只能眼看着时光流逝。 体现了作者面对时间流逝却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惋惜之情。3.于是——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溜走;游戏的时候,日子随笑声飞逝;跑步的时候,日子则在脚步声中跳走。【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通读段落内容不难找出表示时间匆匆流过的词语,如“过去、飞去、溜走、闪过”等,用横线画出即可。作者用这些词语,把看不见的时间流逝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飞快,感染力极强;段落中,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默、休息等,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因此,谈体会的时候应围绕“时间流逝飞快”“感到惋惜和无奈”来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控。句中“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一些列动作描写展示了日子在人们不经意间来去匆匆,这样的流逝让作者“掩着面叹息”, 既惋惜又无奈。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分析例句的特点,再结合题干中的要求进行仿写。段落中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对生活细节进行描述从而表现时光匆匆。因此仿写时,应按照题干要求选取校园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具体情景,如读书、游戏、上课、跑步、与同学交谈等,可以适当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时间流逝。注意语句要通顺,符合逻辑。 10.(2022·北京市海淀区·小升初真题)精妙文段阅读,完成问题。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 rónɡ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 qià 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故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选自季羡林散文《夹竹桃》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觉得 jué 故而乐之 yuè B.觉得 jiào 故而乐之 lèC.觉得 jué 故而乐之 lè D.觉得jiào 故而乐之 yuè2.文段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荣 融洽 B.相容 融洽 C.相荣 融恰 D.相容 融恰3.下面词语中的“开”,与文段中“开在一起”的“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花结果 B.开天劈地 C.开源节流 D.开动脑筋4.文段中的“宛”字,第七笔正确的一项是( )。 A.乚 B.横钩 C.丿 D.横折钩5.文段中,“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一句使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 B.顶针 C.比喻 D.排比6.五一长假,李新全家和爷爷奶奶回到故乡,她看到爷爷老宅子的柱子上有一副有关“夹竹桃”对联,当时大致记了下来。可是回来后又忘了,她对其中两个词的上下位置产生怀疑。请你帮她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括号里,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颜色②声名不负__________桃共竹全凭__________白兼红A.①② B.②①【答案】1.C 2.B 3.A 4.D 5.C 6.B【知识点】语段阅读;夹竹桃【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 觉得 ”意思是感觉到了。“觉”读“ jué ”。“ 故而乐之 ”所以内心很快乐。“乐”读“ lè ”。
故答案为:C2.“相容”同时并存;互相包容。结合句子语境,所以是“容”。“融洽”彼此的感情好,没有抵触。结合句子语境,所以是“融”。
故答案为:B3.“开在一起”的“开”开放的意思。A:“开花结果”的“开”开放的意思。意思相同 ;
B:“ 开天劈地 ”开辟天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才有了世界。“开”开辟的意思。意思不相同;
C:“ 开源节流 ”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财物来源并节省开支。“开”开辟的意思。意思不相同;
D:“ 开动脑筋 ”有目的用大脑认真,全神贯注的去思考。“开”开始的意思。意思不相同。
故答案为:A4.“宛” 的笔顺为:点、点、横钩、撇、横撇、点、横折钩、竖弯钩。第七笔是横折钩。
故答案为:D5.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句中把“夹竹桃的花”比作“雪、火”,所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6.从“ 白兼红 ”可知,前面填的是“颜色”,上句填的就是“声名”。
故答案为: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课内阅读——【重庆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8现代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8现代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课内阅读——【湖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7课内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7课内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课内阅读——【江苏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7课内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7课内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