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安徽地区】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9 小古文阅读——【安徽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小古文阅读——【安徽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9小古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9小古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1·安徽六安·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辩斗: 沧沧凉凉: 2.①在文中空白处补全句子。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1.辩论、争论。 寒凉。2.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示例: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分析】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词义的掌握。见两小儿辩斗: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辩斗,争辩的意思。日初出沧沧凉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沧沧凉凉,清凉,寒凉的意思。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及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2.(2021·安徽马鞍山·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③如乌④,文首⑤,白喙⑥,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⑦,是炎帝之少女⑧,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⑨西山之木石,以堙⑩于东海。【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的一种。③状:形状、样子。④ 乌:乌鸦。⑤文首:头上有花纹。⑥喙(huì):嘴。⑦其鸣自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⑧少女:小女儿。 ⑨衔:叼着。 ⑩堙(yān):填塞,堵塞。】1.抄写文言文中描写精卫鸟样子的语句 ,精卫鸟原来叫 。2.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读了这则文言文,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女娃 2.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来填塞东海。 3.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分析】参考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可知,这个句子是描写精卫鸟样子。从“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知,精卫鸟原来叫女娃。2.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意思是: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来填塞东海。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结合“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可知,精卫具有毫无畏惧、坚韧与执着的品质,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从中我们也学到了精卫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做任何事情,要坚持不懈。 3.(2021·安徽合肥·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1 . 逮:到,及。2 . 穿壁:在墙上凿洞。3 . 以:用。4 . 邑人:同县的人。5 . 大姓:大户人家。6 .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7 . 佣作:做工辛勤劳作。8 . 资给:资助给。9 . 书:读书。10 . 大学:大学问家。1.用“√”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补偿 报酬)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于是 顺心)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心愿 希望)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答案】1.报酬 于是 希望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3.凿壁借光 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分析】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偿:报酬。“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意思:(主人)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遂:于是。“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意思: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愿:希望。5.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这句话中“衡”指匡衡;“乃”是就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意思: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6.考查了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是成语“凿壁借光”的来历,结合阅读可知,凿壁借光本意是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4.(2021·安徽蚌埠·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薛谭学讴①《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讴:唱歇。②郊衢:郊外。1.解释字的意思。未: 2.“薛谭乃谢求反。”一句,正确的解释是( )(1)秦青于是向薛谭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薛谭于是向泰青告别,回家继续学习。3.把“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翻译成观代汉语。 4.写出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的体会。 【答案】1.还没有 2.B 3.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4.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分析】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1.本题考查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写出关键词的含义即可。本题中“未穷青之技”意思是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所以“未”的意思是还没有。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辨析。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和理解。本题中:“乃”的意思是于是,“谢”的意思是道歉。“反”的意思是通“返”,返回。所以本句话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辨析。结合译文进行翻译和理解,本题中“振”的意思是振动,“遏”的意思是停住。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功就骄傲自满。所以我们的体会也是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描述即可。 5.(2021·安徽合肥·小升初真题)阅读直通车。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 )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A.绝句 B.绝妙 C.绝技 D.断绝2.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 )(填序号)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3.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 ”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 。【答案】1.D 2.C 3.高山流水 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分析】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绝”意思是“断绝”,故D项正确。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他认为至此后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故C项最符合。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作答时,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出成语,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让我们知道了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 6.(2021·安徽六安·小升初真题)阅读乐园。学弈弈秋,通国之______。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惟秋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通国: 援: 虽与之俱学: 非然也: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 【答案】1.善奕者也 专心致志 之为听 2.全国 引、拉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这样 3.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1.此题考查按原文填空。根据文言文原文填空即可。需要学生平时做到熟练背诵。2.此题考查字义。结合注释可知,通国:全国。“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引、拉。“虽与之俱学”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1)句中重点词语有援:引、拉。之:鸿鹄,天鹅、大雁一类的鸟儿。句意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2)句中重点词语有弗:不如;句意为: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吗?不是这样的。 7.(2021·安徽芜湖·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注释:①说:yuè,同“悦”,愉快。②愠:yùn,生气,发怒。】1.这里的“子”指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_,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 ,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4.以下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答案】1.孔子 2.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排比 反问 学习方法 4.D【分析】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1.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3.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反问:(1)反过来对提问 的人发问。(2)也叫反诘。修辞格的一种。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如“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仔细阅读文言文内容,可知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论的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8.(2021·安徽安庆·小升初真题)阅读如下《学弈》一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展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2.解释加点词语。思援弓缴而射之( ) 弗若之矣( )3.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人____________,另一个人____________,我想劝第二个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 代词,指鸿鹄,即天鹅。 不如 3. 专心致志 心不在焉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否则的话会一事无成的。【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所以停顿可划分为:使/弈秋/诲/二人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思援弓缴而射之: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代词,指鸿鹄,即天鹅。弗若之矣: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弗若:不如。3.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译文完成填空。《学奕》通过奕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中第二个人学习三心二意,不认真学习,结果什么也没学到。 9.(2020·安徽马鞍山·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②来,世人甚爱牡丹。予③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中通外直⑤,不蔓不枝⑥,香远益清⑦,亭亭净植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⑨焉⑩。予谓⑪菊,花之隐逸者⑫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⑬!菊之爱⑭,陶后鲜有闻⑮.莲之爱,同予者⑯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⑰。【注释:①甚蕃:很多。 ②李唐:指唐朝。 ③予:我。 ④濯清涟而不妖:清水洗涤但不妖艳。 ⑤中通外直: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⑥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⑦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雅。 ⑧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⑨亵玩:靠近玩弄。 ⑩焉:相当于“啊”。⑪谓:认为。⑫隐逸者:隐居的人。⑬噫:相当于“唉”。⑭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⑮鲜有闻:很少听说。⑯同予者:像我一样的。⑰宜乎众矣:应当有很多人吧。】1.作者将三种花进行比较,赞美了莲的品质。请在第一段中,用“ ”画出具体描写莲的特点和品质的一句话。2.第二段中,作者把菊花比作 ,把牡丹比作 ,把 比作 。3.请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填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意思。对于 , ?【答案】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隐士 富贵的人 莲花 君子 3.莲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分析】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考查寻找关键句子,首先找到第一段,通读后,进行翻译,在得到大概意思后进行寻找。然后可以发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即描绘莲的特点和品质。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在明白文章大意后,可以发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将菊花、牡丹、莲花比作隐士、贵人、君子。3.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莲之爱"中的“之”意为结构组词“的”,“爱”为喜爱,“同予者何人”为倒装句,意为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所以全局意思为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0.(2021·安徽宿州·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善弈(yí yì) 鸿鹄(hú gào) 弓缴(jiǎo zhu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②非然也。(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3.写出“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 4.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时,一个 ,另一个 ,我们从中感悟到 。【答案】1.yì hú zhuó 2.教导 这样 拉、引 3.只听奕秋的教导 4. 非常专心,只听奕秋的教导 虽然也在听,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鹅飞来,想拉弓射箭射下来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分析】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着,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与另一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学得好。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道:“不是这样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善弈(yì) 鸿鹄(hú) 弓缴(zhuó)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诲”是“教导”的意思。②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是“这样”的意思。思援弓缴而射之: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援”是“拉、引”的意思。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惟弈秋之为听”句子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导。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可知,文中主要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在弈秋的教导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而另一人三心两意导致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故本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11.(2020·安徽六安·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用该字组成一个成语。诲二人奕( ) ( )2.用“∕”划分朗读节奏。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3.解释加点的字。①通国之善奕者也( ) ②惟奕秋之为听(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非然也。( )4.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条件差不多的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习,学习成绩可能不同。文中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你受到怎样的启示?(1)“ ”(2)启示: 【答案】1.huì 诲人不倦 2.使奕秋∕诲二人奕 3.擅长 只 拉 引,这样4.只听奕秋的教诲。5.设问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习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解析】1.考查汉字注音。诲,huì,组词:诲人不倦、冶容诲淫、麈尾之诲2.考查句子朗读。“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故可划分为:使奕秋∕诲二人奕3.考查字词解释。①“通国之善奕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善:擅长、善于。②“惟奕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个人)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只。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拉。④“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这样。4.考查句子翻译。“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其中一个人)只听弈秋的教导。5.考查修辞判断。“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有问有答,可知是设问。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与题干意思一致。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2.(2020·安徽芜湖·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ou)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àn)③于郊衢(qú)④,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遏(e)⑥行云。薛谭乃谢⑦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注释]①讴:唱歌。②穷:穷尽。③饯:以酒食送行。④衢:大路。⑤抚节:敲起拍板。抚:拍打。节:一种古代乐器。⑥遏:阻止。⑦谢:认错,道歉。1.“自谓尽之”的“谓”的意思是 ;“薛谭乃谢求反”的“反”的意思是 ;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里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求反”是因为___________,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答案】1.以为 返回 2.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夸张 秦青歌唱技艺的高超 3.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学无止境,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解析】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自谓尽之”的解释为:就以为学尽了。“谓”的解释为:以为。“薛谭乃谢求反”的解释为: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反”为通假字,通“返”,解释为:返回。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与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解释为: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声响之大,声音大到振动了林木,响声使流动的云朵都停止了。写出了秦青歌唱技艺的高超。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辞归”的意思是告辞回家。文章写了因为薛谭“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求反”的意思是要求回来继续学习。薛谭不走的原因是因为秦青在送别时“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被秦青的高超演唱技艺所折服。这篇古文通过薛谭自认为学尽了秦青的技艺,于是想回家,在听到秦青的歌声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学精,于是返回继续学习,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13.(2020·安徽铜陵·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之:①助词,的;②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③指弈秋的教导;④指鸿鹄。思援弓缴而射之( ) 通国之善弈者也( )虽与之俱学( ) 一人虽听之(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两人同时学棋,为什么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 ④ ① ② ③ 2.C 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4.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示例:学习要专心致志吧,不能三心二意。【解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思援弓缴而射之”翻译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是代词,代指鸿鹄。“通国之善弈者也”翻译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是助词,的。“虽与之俱学”翻译为: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之”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人虽听之”翻译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句意,是否正确理解了句子的结构。句中停顿,单从字面上不易掌握,必须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A.“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正确朗读节奏是: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正确朗读节奏是: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意思是: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D.“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正确朗读节奏是:为是/其智弗/若与?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弈:下棋。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整句话翻译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4.本题考查对本章内容理解。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根据题目要求并结合译文来回答,再加上自己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的情景说自己的得到的启示即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从中受到的启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4.(2019·安徽宿州·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训练。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之,又不得。瞋(chē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注释:(1)鸡子:鸡蛋。(2)箸:筷子。(3)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4)瞋:同"嗔",发怒。(5)蹍:踏,踩。1.本文主人公是 ,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文章主要是通过对他的______描写来体现这一特点的,相关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请写出你对下列几个字词的理解。食:_____ 掷:_______ 复:______ 啮(niè)破:_______3.请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niǎn)之,又不得。 【答案】1.王蓝田 性急 动作 刺 举 掷 2.吃 (把鸡蛋)扔到地上 又 咬破 3.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于是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分析】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描写手法的辨析,注意结合文章分析。这篇文言文主要介绍了王蓝田性急的性格,他的性格是通过他吃鸡蛋的“刺”“举”“掷”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来。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解释。注意结合句子来理解,不要添字。食:吃。掷:(把鸡蛋)扔到地上。复:又。啮(niè)破:咬破。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翻译时不要漏掉关键词语,另外,如果句子缺少成分,则要补上缺少的部分,加括号可以表示增补或说明内容。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如:止是停的意思;蹍(niǎn)是踩的意思。句子的意思: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于是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小古文阅读——【重庆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0小古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10小古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小古文阅读——【湖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小古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12小古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小古文阅读——【浙江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9小古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9小古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