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及答案
展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课题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授课人 | 邱丽娟 |
三维目标 | ① 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②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重点 |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
难点分析 | ①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②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这份学案。相信我能行,努力一定行!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2、明确体裁: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3、了解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填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 歌: 。
意思是 。
5、注音: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怒号
三重 茅 长 林梢
飘转 丧 乱
广厦 俄顷
大庇 见 此屋
[课堂探究]
一、阅读思考、探究
1、整体感知
1)认真听课文朗读,揣摩诗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表现的情感
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如: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和意?
语调高昂,还有悲哀、愤怒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其中:“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
3)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后齐读
2、文本探究
逐层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想像每节情景。
⑴读第一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
⑵赏析第二诗节
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⑶赏析第三诗节
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
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看看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⑷第四节的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齐读第四节,看本段表现诗人怎样情怀?这段中的两个“安”意思相同吗? “安”的仅仅是房子吗?
3、在杜甫的很多诗歌中都有这种推己利人的思想。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hòng)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追问:你从本诗中读出了什么?
4、齐读课文,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5、收集杜甫体现忧国忧民的诗句
四、课后拓展
以诗赏诗,向课外延伸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政治腐败,贫富不均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山河破碎,金瓯尚缺
3)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垂老别》)
——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
4)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
5)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月夜》(756年))
——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自学交流,整体感知,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合作探究,把握主旨,拓展延伸,小结反思,达标检测,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轻松预习,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讲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