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⑤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⑤,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⑤ 一、单选题1.(2023·四川德阳·统考一模)下列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其微观解释有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中燃烧木炭,O2参与反应,N2不参与——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C.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2.(2023·重庆·模拟预测)大美临沂,四季景色如画,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春天万紫千红——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B.夏天云消雾散——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C.秋天丹桂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D.冬天白雪皑皑——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3.(2023·云南·模拟预测)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合的是A.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C.“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7800L石油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35L的钢瓶中——加压后分子变小4.(2023·山东·统考一模)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热作用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C.蒸发腔中的海水为饱和溶液D.海水淡化过程,水分子间的间隔先变大后变小5.(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对物质的用途或实验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B.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发生改变C.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稀硫酸和稀盐酸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6.(2023·重庆·模拟预测)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气温升高,气球胀大:气体分子变大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7.(2023·云南昭通·统考一模)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构成不同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和原子均可分8.(2023·宁夏吴忠·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B.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C.要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就必须保持氧分子不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9.(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气体可以被压缩一一气体分子体积变小B.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一一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一分子构成不同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0.(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NH3 B.Hg C.O2 D.NaCl11.(2023·云南·模拟预测)“墙里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A.分子可再分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改变 B.二氧化碳分子获得能量C.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变大 D.二氧化碳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13.(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间间隔变大B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分子之间有间隔C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阳离子种类不同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 A.A B.B C.C D.D14.(2023·安徽亳州·统考二模)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诗词中描述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蒸气凝结成雪,水分子间隔变小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15.(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A.“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16.(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冬季在室外晾晒湿衣服干的慢温度低时,分子运动速率减慢B固体药品配成溶液后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物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更大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A.A B.B C.C D.D17.(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少量食盐加入水中完全溶解——氯化钠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它们溶液中都含有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擦涂酒精消毒时能闻到气味——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18.(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氯化钠溶于水——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H+19.(2023·陕西西安·统考一模)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H+和OH-结合生成H2O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不同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D把食盐颗粒放入水中,食盐颗粒逐渐溶解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A.A B.B C.C D.D20.(2023·陕西渭南·模拟预测)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时发生分解分解时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B氯化钠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均匀分布C篮球久置会变瘪分子体积变小D水在0℃时结冰分子不再运动 A.A B.B C.C D.D21.(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
参考答案:1.B【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墙内的分子跑到了墙外,故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A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燃烧木炭,O2参与反应,N2不参与是因为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而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氧气能与木炭反应,氮气不能与木炭反应的原因是二者分子构成不同,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与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无关,故B解释错误,符合题意;C、水沸腾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大,过程中需要加热,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C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烂变质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故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D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春天万紫千红——不同物质呈现不同颜色,说明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故A正确;B、夏天云消雾散——雾散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说明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故B正确;C、秋天丹桂飘香——桂花的香气分子运动被闻到,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D、冬天白雪皑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水分子的间隔改变,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D。3.D【详解】A、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相符合;B、过氧化氢溶液是由水、过氧化氢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相符合;C、“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相符合;D、7800L石油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35L的钢瓶中,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合;答案:D。4.C【详解】A、光热作用下,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不变,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C、蒸发腔中的海水不断被腔外的海水补充,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D、蒸发腔中,光热作用下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在冷凝腔中,水蒸气遇冷失去能量,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选项正确;故选C。5.B【详解】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只含有一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B、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而汞原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C、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稀硫酸和稀盐酸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6.B【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解释正确;B、气温升高,气球胀大: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解释错误;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释正确;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解释正确;答案:B。7.B【详解】A、水变为水蒸气后,水分子不变,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体积变大,该选项解释不正确;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则其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解释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两者分子均是由氢、氧原子构成,原子的构成相同,该选项解释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解释不正确。故选B。8.A【详解】A、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A说法错误;B、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一部分酒精分子会相互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间,故B说法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要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就必须保持氧分子不变,故C说法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故D说法正确;故选A。9.A【详解】A、气体可以被压缩,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A符合题意;B、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详解】A、NH3由氨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Hg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O2由氧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11.D【详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墙里的花开后,具有花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墙外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故选D。12.A【详解】A、干冰升华时,二氧化碳分子不变,其结构也不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则二氧化碳分子获得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C、干冰升华时,二氧化碳由固体变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D、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B【详解】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正确;B、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是通过发生聚合反应制得的,解释错误;C、FeSO4溶液为浅绿色是因为亚铁离子显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是因为铁离子显黄色,阳离子种类不同,解释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解释正确。故选:B。14.B【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水蒸气凝结成雪,水分子间隔变小,故A正确;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结成冰,但水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B错误;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闻到香味,故C正确;D、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B。15.B【详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正确;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D、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高温金也不与氧气反应,故正确。故选B。16.D【详解】A、冬季在室外晾晒湿衣服干的慢,是因为温度低时,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故A正确;B、 固体药品配成溶液后反应速率更快,是因为反应物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更大,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正确;D、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而不是金属离子,故D不正确;故选D。17.A【详解】A、少量食盐加入水中完全溶解,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了水分子中,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均含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D、擦涂酒精消毒时能闻到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四处扩散,使人闻到气味,不符合题意。故选A。18.B【详解】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则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分散在水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D、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氢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9.B【详解】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故选项A正确;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项B错误;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故选项C正确;D、把食盐颗粒放入水中,食盐颗粒逐渐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故选项D正确;故选:B。20.B【详解】A、水通电时会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此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没有改变,说法错误;B、氯化钠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均匀分布,说法正确;C、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篮球漏气造成的,微观上篮球中的分子逸散到空气中,说法错误;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说法错误。故选B。21.B【详解】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是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A正确;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原子体积不变,故B错误;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是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故D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9微观示意图②,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⑥,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