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427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427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427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⑦ 一、单选题1.(2023·重庆·模拟预测)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2.(2023·山东东营·模拟预测)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木炭与氧气接触面积大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温度升高,分子挥发得快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3.(2023·四川泸州·统考二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4.(2023·山西晋中·统考一模)下列有关水银(汞)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增大 B.原子的体积扩大C.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D.原子的个数增多5.(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一模)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质量变小 B.氧分子的数目变少C.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氧分子的体积变小6.(2023·福建·模拟预测)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吹胀气球——气体分子体积变大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氧元素组成D.唯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7.(2023·上海虹口·统考一模)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的体积小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8.(2023·山西·统考模拟预测)某海水淡化系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从而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光热作用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B.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每个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少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9.(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医院里通常会储备大量氧气罐以备急救使用。已知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氧气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变小B.氧分子在钢瓶内静止不动C.打开钢瓶释放氧气时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大D.氧气被吸入人体后,分子种类不会改变10.(2023·河北·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态氧变成气体时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1.(2023·黑龙江·模拟预测)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2.(2023·广西柳州·统考一模)下列事实解释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在炭火盆旁放一碗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13.(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柱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酒精分子有规则运动 B.酒精分子体积变大C.酒精分子质量变小 D.酒精分子间间隙变大14.(2023·河南·校联考一模)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到“稻花香”说明了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5.(2023·江苏宿迁·统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D.氧气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16.(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结构不同1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增大单位体积内氧气分子的数目可促进可燃物的燃烧B.光合作用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18.(2023·陕西榆林·统考一模)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生铁硬而脆,钢坚硬而有韧性——含碳量不同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分子受热,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19.(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夏天钢轨缝隙变小——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20.(2023·河北唐山·模拟预测)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参考答案:1.B【详解】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整个教室均可闻到味道,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2.D【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氧分子多,木炭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的缘故,说法错误;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说法错误;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有氢、氧元素,说法错误;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答案:D。3.A【详解】A、构成水和冰的分子种类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B、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不符合题意;D、“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更旺,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详解】水银是金属汞,由汞原子构成,水银体温计中汞柱遇热会上升,是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选C。5.C【详解】A、降温过程中,氧原子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降温过程中,氧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降温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符合题意;D、降温过程中,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详解】A 、液氧和氧气都是氧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A正确;B、吹胀气球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B错误;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正确;D、唯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正确。故选B。7.C【详解】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隙。故选C。8.B【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在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选项正确;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故选:B。9.C【详解】A、将氧气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不变,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小,不符合题意;B、氧分子在钢瓶内也在不断运动,不会静止不动,不符合题意;C、打开钢瓶释放氧气时氧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氧分子间的间隙变大,符合题意;D、氧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和体内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会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间隔变大,液态氧变成气态时,氧分子间的间距变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缘故,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故该选项说法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择C。11.B【详解】A、在墙外闻到了墙内的花香,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选项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体现了汞原子间隔变大,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的本质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选项正确;D、液氧和氧气分子种类相同,只是状态不同,都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故选B。12.D【详解】A、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炭火盆旁放一碗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D【详解】A、酒精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酒精分子体积不变,故B错误;C、该变化是物理变化,酒精分子质量不变,故C错误;D、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柱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酒精分子间间隔变大,酒精液体体积增大,故D正确。故选:D。14.D【详解】水稻花中的芳香分子不断运动扩散至周围空气中,被人嗅到,故选D。15.C【详解】A、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B、氧化汞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选项解释正确;C、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有间隔,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并没有改变,该选项解释错误;D、氧气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16.C【详解】A、水结成冰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还在不停的运动,故A错误;B、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带电,所以溶液能导电,故B错误;C、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和水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故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故D错误;故选C。17.B【详解】A、增大单位体积内氧气分子的数目,可以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机会,可促进可燃物燃烧,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D、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18.B【详解】A、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则生铁的硬度比钢大,该选项解释正确;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常见的碳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该选项解释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9.D【详解】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温度升高使铁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随之变化,不是大小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20.A【详解】A、吹胀气球,气球中的气体变大,压强变大,则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该选项解释错误;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解释正确;D、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该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9微观示意图②,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⑤,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24微观现象解释⑥,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