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34燃烧、灭火和爆炸③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34燃烧、灭火和爆炸③,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34燃烧、灭火和爆炸③ 一、单选题1.(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烟花爆竹 B.液化气泄漏,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D.火场逃生时,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2.(2023·广西梧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燃烧、灭火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B.家用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C.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高楼起火可以乘电梯逃生3.(202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C.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减少消耗氧气的质量4.(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磷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B.细沙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C.气球可以缓冲管内气压D.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5.(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某兴趣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通过传感器获得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见图二)。对于该实验,兴趣小组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石灰的作用是产生氧气,供白磷燃烧使用B.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C.由实验可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低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D.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没有氧气存在6.(2023·安徽合肥·一模)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化学实验中也有很多妙用。下列实验中有关水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便于观察气体何时收集满B. 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C. 烧杯中的水:既可以提供热量又可以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D. 试管中的水:作为反应物,探究水的组成7.(2023·全国·一模)农家乐用柴火灶大锅煮饭香气四滥,灶内木柴堆积燃烧一段时间,火焰会变小,需要用铁钳挑开,才能再次变旺。下列关于木柴变旺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木柴变得更多 B.降低了木柴的着火点C.带来更多热量 D.木柴与空气接触更充分8.(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的灯芯通常用棉线制作,原理是棉线的着火点高于酒精的着火点B.将酒精灯灯芯拨松可使火焰变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酒精灯火焰上压一块白瓷板,白瓷板变黑,原理是酒精发生不完全燃烧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火焰,原理是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隔离火源9.(2023·河南新乡·一模)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下列关于火灾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层住宅着火时,应乘坐电梯尽快逃离B.图书、档案失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扑灭C.家中的电器着火时,可以直接用水浇灭D.火灾中自救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0.(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生活现象与化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选项生活现象化学知识A烧红的木炭用水浇灭水可降低木炭的着火点B面粉厂严禁烟火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锅底出现黑色燃料燃烧不充分D森林火灾通常形成隔离带灭火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持续 A.A B.B C.C D.D11.(2023·四川成都·统考一模)“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厂周围不需要严禁烟火 B.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下方C.冬季用炭火取暖需关闭门窗 D.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2.(2023·辽宁辽阳·统考一模)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引线接触到火焰后,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变热膨胀,球体破裂,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火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干粉消耗完氧气 B.移除可燃物C.隔绝氧气 D.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13.(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使用锅盖盖灭 B.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预防煤气中毒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加油站、加气站附近,严禁烟火14.(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下列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B.天然气泄漏,不能开排气扇电源C.油锅起火,用水浇灭 D.森林着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15.(2023·四川广安·统考二模)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B.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折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C.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D.图书馆内阁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16.(2023·云南文山·统考一模)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图书馆的重要书籍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B.炒菜时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水浇灭火焰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7.(2023·山西·模拟预测)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首次采用了机器人之间的水下传递,呈现出极富科幻效果的“水火交融”景象。为实现火炬的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A.美化机器人外形 B.火源的防水措施C.燃烧放出的热量 D.降低燃料着火点18.(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图②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氧气浓度C.图③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火焰上方的金属丝吸收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D.由图④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19.(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学习化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 B.楼房起火时乘坐电梯逃生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下水道 D.电动车充电时使用专用充电桩20.(2022·广西梧州·统考二模)2022年清明节期间,岑溪某一山上因祭拜燃烧纸钱蜡烛不注意而引发山火,被人们及时发现而扑灭。一位救火农民采用在火蔓延前方开辟隔离带救火,其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着火点 D.降低温度21.(2023·广东清远·统考一模)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暮蔓”是可燃物B.《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的宋应星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参考答案:1.D【详解】A、烟花爆炸为易燃品,乘坐公共交通时禁止携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液化气为可燃物,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则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否则会引起液滴飞溅,造成更大的火灾,应该用锅盖盖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火场逃生时,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以免闻到烟雾,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C【详解】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不能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水能导电,家用电器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加油站、矿井等场所周围空气中可燃物含量较高,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则要严禁烟火,该选项说法正确;D、高楼起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生,因为高楼起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会引发更大的危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3.C【详解】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C。4.D【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能够支持白磷燃烧,可以代替氧气,A正确;B、细沙能够保证在推动注射器的时候白磷不随水移动,影响实验,B正确;C、气球能够缓解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和消耗收缩导致的压强变化,C正确;D、实验前后的变量是白磷是否与氧气接触,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错误。故选:D。5.C【详解】A、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则能使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该选项分析不正确;B、刚开始白磷不燃烧,蜡烛在燃烧,则说明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该选项分析不正确;C、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加入水后,白磷开始燃烧,则说明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低于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该选项分析正确;D、由图可知,最终装置中还含有氧气,则说明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中含有氧气,该选项分析不正确。故选C。6.D【详解】A、收集气体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且便于观察气体何时集满,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则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C、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热水的作用是使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既可以提供热量又可以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水电解时试管中的水是观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D【详解】将木柴用铁钳挑开,能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故选D。8.D【详解】A、酒精灯的灯芯通常用棉线制作,点燃后酒精燃烧而棉线不会燃烧原理是棉线的着火点高于酒精的着火点,选项正确;B、将酒精灯灯芯拨松可使火焰变旺,这样使酒精和空气接触面积增大,从而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C、酒精灯火焰上压一块白瓷板,白瓷板变黑,原理是酒精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选项正确;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火焰,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错误;故选:D。9.D【详解】A.高层住宅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乘坐电梯断电会被困在电梯,故A错误;B.图书、档案失火时,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容易损坏图书、档案,故B错误;C.家中的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浇灭容易引发事故,故C错误;D.火灾中自救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毛巾可起到降温和吸收某些有害气体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10.A【详解】A、烧红的木炭用水浇灭,水能吸收热量,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木炭的着火点不变,选项错误;B、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面粉厂严禁烟火,防止爆炸,选项正确;C、锅底变黑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不可再燃烧的炭黑小颗粒,附着于锅底所致,选项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选项正确。故选A。11.D【详解】A、面粉厂中面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会产生爆炸,故面粉厂周围要严禁烟火,选项错误;B、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选项错误;C、冬季用炭火取暖,炭不完全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故需及时开窗通风,选项错误;D、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因产生的二氧化碳灭火时对这些物品没有损坏,选项正确。故选D。12.C【详解】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引线接触到火焰后,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变热膨胀,球体破裂,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13.C【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使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选项正确;B、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碳的燃烧,预防煤气中毒,选项正确;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发生爆炸,选项错误;D、加油站、加气站附近,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选项正确。故选C。 14.C【详解】A、酒精起火,可用湿抹布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电源,防止发生爆炸,故B不符合题意;C、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C符合题意;D、森林着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利用隔绝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C【详解】A、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B、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折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防止吸入灰尘等,故B正确;C、遇到室内起火,若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火势增大,故C错误;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无残留,故D正确。故选C。16.B【详解】A、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图书馆灭火,该选项做法合理;B、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否则会引起液滴飞溅,该选项做法不合理;C、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则会使火势更旺,该选项做法合理;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以免吸入有害物质,该选项做法合理。故选B。17.B【详解】A、美化机器人外形,与能否在水下燃烧无关,选项错误;B、解决火源的防水措施,确保能在水下燃烧,选项正确;C、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能否在水下燃烧无关,选项错误;D、燃料着火点固定不变,选项错误。故选B。18.B【详解】A、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更快,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选项错误;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选项正确;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选项正确。故选B。19.B【详解】A、酒精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火灾,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C、城市下水道、化粪池存有沼气,沼气遇到火源便会产生巨大能量并引发爆炸,故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下水道,故选项说法正确;D、动车充电时使用专用充电桩,符合安全用电,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0.B【详解】灭火原理是移除(或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采用在火蔓延前方开辟隔离带救火,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B。21.D【详解】A、由题文可知,“白薯蔓”能够燃烧,是一种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B、《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的宋应星,故B不符合题意;C、由题文可知,火折子中含有硫磺,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C不符合题意;D、“吹气”主要目的是增多氧气,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37图标和标识②,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37图标和标识,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微类专题专练(全国通用)-34燃烧、灭火和爆炸⑥,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