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展开
2023年安徽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共12分)
1.(1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下不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煤的燃烧 B.汽车尾气的排放
C.工业废气的排放 D.动植物的呼吸
2.(1分)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织网 B.汽油挥发 C.水果腐烂 D.蜡烛熔化
3.(1分)学校采购了一批75%消毒酒精喷雾,存放处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
A. B. C. D.
4.(1分)芳樟醇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香料之一,其化学式为C10H18O。下列有关芳樟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154g
C.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5.(1分)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6.(1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基于事实的推理错误的是( )
A.铁制品和铜制品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铝制品在相同环境下也易生锈
B.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变红,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也能变红
C.碳酸钠加入稀盐酸、稀硫酸中有气泡生成,加入醋酸中也能有气泡生成
D.木炭、硫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蜡烛在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产生白烟
B.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氧化铁固体,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热量
8.(1分)碳酸氢钠(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常用于制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某同学为探究发酵粉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样品20.0g,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假设样品中除NaHCO3之外的其他成分加热不发生变化,也不与盐酸反应,直接进入固体B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产生CO2的质量为3.1g
B.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7.5g
C.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含有剩余的HCl
D.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0%
9.(1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物质甲属于有机物
C.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X的值为5
10.(1分)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铝、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该金属粉末样品2.4g,放入一定量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含有镁、铝、铁
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9.5g D.反应后溶质可能为MgCl2、AlCl3和FeCl3
11.(1分)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A
12.(1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可以共存且呈无色的是( )
A.FeCl3、HCl、MgSO4、KCl B.HCl、NaCl、CuSO4、MgSO4
C.Na2CO3、K2SO4、BaCl2、KCl D.NaNO3、BaCl2、KOH、CaCl2
二、复习专题(共5题;共28分)
13.(5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四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原文作者邹才能、林忠华等,有删改)
(1)(1分)碳中和战略有利于控制 的排放,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2)(1分)碳封存时常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分)碳替代指用新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目前人类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4)(1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请列举一个你可以做到的事情 。
14.(5分)如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制备氧气和二氧化碳所需的仪器与药品。请回答:
(1)(1分)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仪器组合是 (从图1中选填编号),选用的药品是 (从图3中选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分)选取图3中的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分)用图2的装置收集氧气,应该从 管(填“m”或“n”)通入氧气。
15.(6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1分) (一)配制溶液
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配制方案如下。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所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分)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1分) (二)认识溶液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装有50g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30g的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A、B、C三个烧杯中所盛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序号)。
(4)(1分)图二:能表示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甲”或“乙”)。
(5)(1分)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
(6)(1分)图三: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6.(7分)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及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1分)猜想1: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2: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3: ;
(2)(1分)【进行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配成溶液向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量 | 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 。 |
②取少量步骤①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 说明固体中,还含 。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的猜想3是正确的。
(3)(1分)【反思与交流】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1分)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5)(1分)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应向溶液中滴加 。
17.(5分)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剩余固体中含有铜、木炭粉和氧化铜。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并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罗同学取固体样品10.0g,逐滴加入该稀硫酸并微热,充分反应后,用去稀硫酸20.0g,过滤、干燥后得滤渣8.4g。
(1)(1分)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4分)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气体,会引起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气体,会引起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气体,会引起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的呼吸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不会引起大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2.【答案】C
【解析】【解答】A. 铁丝织网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汽油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水果腐烂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蜡烛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答】酒精属于易燃物,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性物质标志。
A. 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符合题意;
B. 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 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性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 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性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酒精属于易燃物,图标的含义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A. 芳樟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8+16×1=15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故不符合题意;
C. 芳樟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8):(16×1)=60:9:8,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D. 芳樟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15:2,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符号为Ti。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不是“g”。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A、铁制品和铜制品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铝制品在相同环境却不易生锈,因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A符合题意;
B、酚酞溶液滴入碱溶液中变红,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是碱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也是碱溶液,所以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变红,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也能变红。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稀盐酸、稀硫酸是酸,醋酸也是酸,所以碳酸钠加入稀盐酸、稀硫酸中有气泡生成,加入醋酸中也能有气泡生成。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硫是可燃物,木炭、硫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蜡烛也是可燃物,所以蜡烛在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铝常温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铝膜分析;
B、根据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C、根据碳酸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D、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7.【答案】C
【解析】【解答】A. 浓盐酸具有挥发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产生白雾,不符合题意;
B. 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 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氧化铁固体,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符合题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B、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分析;
C、根据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D、根据生成二氧化硫为结论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答】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样品20.0g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3.1g,说法不符合题意;
B、样品20.0g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3.1g,根据 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44:18,则生成固体A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为2.2g、0.9g,设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则
解得x=5.3g,说法不符合题意;
C、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不会含有剩余的HCl,说法不符合题意;
D、根据钠元素守恒,设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6.8g;
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A.加热一段时间的发酵粉样品后,固体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是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B.将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作为已知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算出固体A中碳酸钠的质量;
C.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B中不可能含有氯化氢;
D.经计算原发酵粉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9.【答案】A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符合题意;
B、物质甲是C2H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氧化物,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由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可知,X=5,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先确定甲的粒子构成,再由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式,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利用化学式及方程式进行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样品中不一定含有镁,故不符合题意。
B. 样品中不一定含有镁、铝、铁,故不符合题意。
C. 生成0.2g氢气,氢气来源于稀盐酸,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氢离子与氯离子的质量比为1:35.5可以求出,氯离子的质量为7.1g,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7.1g+2.4g=9.5g,故符合题意。
D. 反应后溶质可能为MgCl2、AlCl3和FeCl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镁、铝、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以知道,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gA1℃时,A的65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时,由于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这个过程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A,溶液由饱和溶液都析出晶体,溶剂质量不变、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要想从饱和A溶液中除掉少量的杂质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FeCl3、HCl、MgSO4、KCl能共存,但FeCl3溶液显黄色,故不符合题意;
B. HCl、NaCl、CuSO4、MgSO4能共存,但CuSO4溶液显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C. Na2CO3和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K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故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 NaNO3、BaCl2、KOH、CaCl2能共存,且溶液显无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铁盐溶液显黄色,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铜盐溶液显蓝色。
13.【答案】(1)二氧化碳或CO2;碳替代
(2)
(3)太阳能(合理即可)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碳中和战略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目前人类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氢能等;
(4)响应“低碳生活”,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随手关灯等。
【分析】(1)碳中和战略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随手关灯、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均响应“低碳生活”。
14.【答案】(1)①②⑦⑧或 ①②④⑥⑧;乙、丙;CaCO3+2HCl=CaCl2+H2O+CO2↑
(2)2KMnO2K2MnO4+MnO2+O2↑;
(3)m
【解析】【解答】解:(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仪器组合是:①②⑦⑧或 ;制取二氧化碳,不选择稀硫酸,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二氧化碳和水CaCO3+2HCl=CaCl2+H2O+CO2↑;
(2)根据所给药品,应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和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3)用图2的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确定发生装置,由二氧化碳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由此选择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15.【答案】(1)4:21
(2)偏小
(3)B
(4)甲
(5)31.6
(6)降温结晶
【解析】【解答】(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所需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故所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g:84g=4:21;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由图可知,B中有固体剩余,故B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4)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二中甲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5)B烧杯中,在20℃时,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g-4.2g=15.8g,故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5.8g×2=31.6gKNO3,所以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g;
(6)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答案】(1)部分变质,既有Na2CO3,又有NaOH
(2)碳酸钠或Na2CO3;溶液变为红色;NaOH或氢氧化钠
(3)
(4)证明有Na2CO3存在,并除去Na2CO3
(5)Ca(OH)2溶液
【解析】【解答】(1)结合题意,由猜想1、猜想2可知,猜想3为:部分变质,既有Na2CO3,又有NaOH;
(2)①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取少量步骤①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说明固体中还含NaOH;
(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由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有Na2CO3存在,并除去Na2CO3,因为Na2CO3溶液显碱性会干扰NaOH的检验;
(5)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应向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两者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即可。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酚酞遇碱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17.【答案】(1)1.6
(2)解:设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9.8%。
【解析】【解答】(1)铜、木炭粉和氧化铜中铜和木炭粉不与硫酸反应,所以结束后得到的8.4g滤渣为铜和木炭粉,氧化铜的质量=10.0g-8.4g=1.6g,故填:1.6;
【分析】(1)根据固体减少质量即为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2023年安徽省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研究发现,奥司他韦,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中和反应在生产,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