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把握情感,理清脉络,咀嚼词句,品味诗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含义。(教学重点)
2.根据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重点)
3.含英咀华品词句,再现诗歌展现的画面,品味诗歌的韵味。(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解读课题,理解诗义
了解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诗人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看到了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有感而作的。
2、解读题目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山名,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题目的意思:停宿在北固山下
3、朗读诗歌
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4、理解诗义
首联: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颔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颈联: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尾联: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总结:通过分析了关键词句,可知这是一首游子思乡的诗歌。
二、把握情感,理清脉络
1、分析情感
首联:交代背景和游踪,就是在青山之外,在碧绿的江水里边前行。作者此时的情绪是比较平缓的。
颔联:江水江面与岸边齐平,然后风推着他的小船在江水中前行,就是认为给人一种开阔的意见,所以情绪比首联要稍微高昂一些的。
颈联:新旧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一种感受,就是新的这样一种意境。所以此时他的情绪在一个最高点。
尾联:作者看到了大雁,又想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说他其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所以此时作者的情绪比较低落。
理清脉络
根据对每联的分析,可以得出情感的变化:
三、咀嚼词句,品味诗味
设置问题:
按照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比较下面的两幅画,看看哪幅画更能贴切的表现诗歌内容呢?
分析关键字:
平:说明春天的潮水上涨,潮水好像和岸边齐平。
阔:说明江面开阔,视野也跟着开阔。
风正:正不但指顺风,而且是和风。
悬:风帆高悬于江面。
得出结论:
颔联表现了江上行舟,江面开阔、风平浪静、风帆高悬的情境,意境恢宏阔大。通过刚才的分析,很容易判断出来第一幅图更能表现颔联的场景了。第二幅图江面并不开阔,所以第二幅图并不符合颔联的场景。
小结: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学自研,交流展示,拓展提升,课后反思,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