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 课件
展开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的。在古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把它用作判断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司马迁《鸿门宴》)
<主>,<谓>也。<主>者,<谓>。<主><谓>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夫战,勇气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梁父即楚将项燕。(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苏洵《六国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贾谊《过秦论》)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司马迁《鸿门宴》)
……者,……也。……,……也。……者,……。……者也。
为、乃、即、则、皆、诚……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动作、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动作、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贾谊《过秦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句中不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补出被动词。
帝感其诚。(列御寇《愚公移山》)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司马迁《屈原列传》)洎牧以谗诛。(苏洵《六国论》)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
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攻下。
为……所……见……于……受……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贾谊《过秦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在古汉语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省略句是指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现代汉语中也有省略句,不过,在文言文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文言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所以准确地把握文言文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主语的省略,在古汉语中尤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重复前面的词句会显得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便舍船,从口入。(口)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儿惧,(儿)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蒲松龄《促织》)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司马迁《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司马迁《鸿门宴》)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古汉语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在并列的句子中,在并列的句子中,如果前、后句子用了同样的动词,句中这个动词有时就会省略。有些省略的谓语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亡羊》)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屠惧,投(狼)以骨。(蒲松龄《狼》)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此人一一为(村里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司马迁《陈涉世家》)
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蒲松龄《促织》)
古代汉语中常常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量词补充出来。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蟹六(只)跪而二(只)螯。(荀子《劝学》)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屠惧,投(狼)以骨。(蒲松龄《狼》)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蟹六(只)跪而二(只)螯。(荀子《劝学》)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故在古汉语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可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可前置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有时为了强调它,也会前置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常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①宾语必须是代词。常见代词:吾、我、予(余)、已、自,汝、尔、若,之、是、此、斯、兹、彼。②全句必须是否定句, 必须有否定词“不、未、毋(无)、弗、勿”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疑问代词既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王问:“何以知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唯利是图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言以蔽之。(《论语·为政》)夜以继日。(《庄子·至乐》)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它,也会前置。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常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司马迁《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唯利是图
夜以继日。(《庄子·至乐》)
张良西向侍。(司马迁《鸿门宴》)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古汉语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结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客有吹洞箫者(苏轼《赤壁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苟以天下之大(苏洵《六国论》)至于怨诽之多(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贾谊《过秦论》)田百顷,楼阁万椽(蒲松龄《聊斋志异》)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翻译这种句子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到动词前作状语。
提示:关注省略介词的情况,如沛公军(于)霸上
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申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以事]具告(之)
动词/形容词+于/乎+宾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钟情如我辈者(林觉民《与妻书》)——[如我辈]钟情者,能忍之乎
古今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会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我少年中国,美哉!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林觉民《与妻书》)——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渺渺兮予怀。何为其然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何由知吾可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不见保。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籍何以至此?若属皆且为所虏!客何负于秦哉!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田百顷,楼阁万椽。折藏之,归以示成。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终必不蒙见察。戍卒叫,函谷举。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倒装句语法公式,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类型总结,被动句,练习练习,直接判断,判断句类型小结,被动句类型小结,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二宾语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巩固练习,有状语一定要后置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 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句,“者也”句,“者”“者也”句,“也”字句,无标志句,用“为”“是”表判断,边练边悟,被动句,“于”字句谓语+于,“为”字句为+动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