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课一练
展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1.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源于( )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 B.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
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 D.工厂制度的不断发展
2.1769年瓦特制成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为“魔”,因为它不断地吞吐顺火,而且动作像个魔王,但这个“恶魔”日后却对英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蒸汽机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有( )
①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 ②英国的钟表业获得发展
③工厂在城市中大量出现 ④英国初等教育获得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如图是1500~1800年英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四国农业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 )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B.殖民扩张带来了人口的外流
C.生产方式变革影响人口的分布 D.欧洲农业生产出现较大衰退
4.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18世纪80年代下半期,运河开凿业在全英国掀起高潮。到1830年,英国已拥有人工运河4000多千米,70个主要城市中除卢顿外都与水路连接起来。运河业的兴盛主要是因为,英国( )
A.自然条件的优越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行政体制的完善 D.城市规模的扩大
5.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爱尔兰,需要早起上班的人,会雇用“敲窗人”来叫醒自己,每周只需付约6便士。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在早上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反映出( )
A.工作时间过长使矛盾激化 B.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C.钟表发明增强了时间观念 D.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纪律
6.有学者指出:18世纪中期,英国中等阶层的人数和财富日益壮大,个人乃至家庭的花销也相应增加,不同于贵族偏爱的昂贵紧俏的手工奢侈品,他们更愿选择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于是大众消费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迫使商品制造者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效率。据此可知,英国( )
A.工业革命源于阶级结构变动 B.生产技术创新加快了利益追逐
C.市场需求助推了工业化进程 D.社会观念变迁主导消费与生产
7.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描述了1820—1920年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棉布出口情况,对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向亚洲扩张棉纺织市场是其全球扩张的一部分
B.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成为棉花的主产地
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D.19世纪中后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棉布大量出口印度
8.“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9.下表为 1781-1820 年英国生产一匹优质绒面呢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变化表。据表 3 可知,工厂制度的实行( )
类别/年份 | 1781-1796年 | 1796-1805年 | 1805-1820 |
成年男性 | 100 | 41 | 36 |
成年女性 | 100 | 25 | 25 |
儿童 | 100 | 30 | 30 |
A.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B.缩小了贫富差距的程度
C.推动了社保体系的建立 D.隐含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10.在1833年工厂法颁布以前,英国儿童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会达到14、15小时以上,遇到工作任务特别繁忙的时节,儿童们甚至一天要连续工作18小时。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B.成年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C.未成年人自主意识尚未形成 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1.英国大部分工人生活在城市贫民区,工作环境单调,他们被迫屈从于由机器运转控制的生活规则,经常是没有停歇地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六天。在1831年到1866年间的英国,四次霍乱最少造成14万人死亡。这反映出( )
A.工人阶级人身自由的丧失 B.工业革命恶化居民生存状况
C.贫富分化使悲观主义盛行 D.医学落后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12.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950万吨,这是由于(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通讯工具不断革新
13.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据此推知,增长更为突出的乙国和丙国分别是(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项目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 钢产量(单位:千吨) |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 |||
1871 年 | 1891 年 | 1871 年 | 1891 年 | 1871 年 | 1891 年 | |
甲 | 860 | 1897 | 80 | 740 | 13.259 | 26.025 |
乙 | 1665 | 9203 | 69 | 4277 | 29.5 | 14.09 |
丙 | 1564 | 4641 | 521 | 2352 | 37.9 | 94.2 |
丁 | 6600 | 7499 | 600 | 3200 | 127 | 186 |
A.英国、德国 B.英国、法国 C.美国、德国 D.美国、法国
14.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 )
A.机器大生产 B.手工作坊劳作 C.专门化工场 D.人工智能技术
15.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会雇佣贫困儿童在纺织业、煤矿业等行业中做工。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行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工厂中使用童工的现象越来越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发展使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 B.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
C.工业革命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16.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猪肉33%,牛肉29%,黄油25%,羊肉25%,这一时期的英格兰农产品价格下降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B.城市的消费需求增大
C.农产品进口数量增加 D.殖民地农业发展迅速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工厂的状况,证实了男女工人和童工所处的地狱般的恶劣环境。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
委员会调查人员 | 伊丽莎白 ·本特利 |
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家纺织厂工作的? | 6岁那年(1815年) |
你在工厂里做什么? | 我是一个小落纱工 |
你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 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点 |
解释一下你的工作内容? | 当纺键上的线满时,把纺机停下,取下算键,拿下所有的线轴,把它们拿到卷线轴上,再换上空线轴,开动纺机 |
这使你一直很忙吗? | 是的,机器太多,它们转得那么快 |
假如你慢了或来晚了,他们会怎么做? | 用皮带抽我们 |
有没有用皮带逼着你们超负荷工作? | 是的 |
你因为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吗? | 是的,我13岁就开始出现了 |
你现在住在哪里? | 破房子里 |
——节选自英国议会委员会对英国国工厂的调查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价值。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
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
图一、图二反映了 一战之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00一1801年,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低以及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供养家庭数量上涨,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这是因为当时工业革命实现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B项正确;民主政体不会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工厂制度发展属于农业劳动人口减少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蒸汽机使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同时工厂制大量出现,工厂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准点上下班,因此推动了钟表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工人的文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推动了英国教育事业的发展。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由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从1500年到1800年,英国、荷兰等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英国下降幅度较大,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就通过圈地运动和改良农业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节约了农业劳动力,推动多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国家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故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影响产业人口的分布,C项正确;圈地运动导致的农村人口减少、殖民扩张造成的人口外流是导致人口变化的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两项;由材料中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无法推知欧洲农业生产出现大衰退,因为这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采煤、棉纺织业和冶金业迅速发展,煤炭等大宗物资与商品的运输成为运河时代兴起的直接动因,工业化催生了近代交通运输革命。在铁路交通兴起之前,低廉的运价与丰厚的利润刺激了英国近代运河业的发展与兴盛,蒸汽机广泛应用、轮船的发明推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运河交通网连接的大都是工业城镇,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地区与农村辐射扩散。所以近代英国运河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B项正确;自然条件只是开凿运河的基础条件之一,不是近代英国运河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近代英国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所以行政体制的完善不是近代英国运河业的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根据近代英国运河业的兴盛不能断定英国的城市规模已经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中工厂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要准时上班,所以才需要有人帮助叫醒,反映出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纪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时间观念所体现的规章制度,并不能说明工作时间长,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素质的变化,只是要遵守上班的时间,排除B项;当时还没有钟表,如果有,就不需要叫床服务了,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中等阶层的人数和财富日益壮大,个人乃至家庭的花销也相应增加,不同于贵族偏爱的昂贵紧俏的手工奢侈品,他们更愿选择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于是大众消费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迫使商品制造者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效率”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由于中等阶级的壮大,推动了社会消费的变革,大众消费品需求增大,国内市场扩大,这种市场需求变化迫使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C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推动力是市场的需求,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非阶级结构的变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生产者为追逐利益而进行技术创新,而非“生产技术创新加快了利益追逐”,排除B项;社会观念变迁“主导”消费与生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为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领域,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手摇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而不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成为棉花的主产地 ”,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廉价的棉纺织品打开了中国市场 ,因此“英国向亚洲扩张棉纺织市场是其全球扩张的一部分”的说法正确,但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洋务运动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棉布大量出口印度,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可知,材料侧重强调工业革命的实质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指的是工业革命后盛行的自由主义思想代替了之前的政府对生产、经济的限制行为,即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代了重商主义经济政策,D项正确;工厂是生产组织形式,不是经济运行规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工业城市生活方式”不是经济运行规则,排除B项;“机器大工业生产”反映的是生产方式,并非经济运行规则,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观察表格数据,我们发现如果以1781-1796年新机器尚未产生重大影响前所需要的工人数量为100的话,那么,在此后的10年中,对于男性工人需求量直接减少了大约60%,成年女性劳动力工人需求量更是减少了近80%,需求的减少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呢绒工人的失业问题,D项正确;表格仅涉及绒面呢行业,无法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A项;生产一匹优质绒面呢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的大幅减少,是因为机器的大规模推广所致,之后工人工资也减少很多,贫富差距事实上在增加,排除B项;仅从劳动力数量变化表上,无法推知社保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儿童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会达到14、15小时以上,遇到工作任务特别繁忙的时节,儿童们甚至一天要连续工作18小时”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不仅大量使用童工劳动,而且童工的劳动强度严重超标,影响儿童正常成长,这势必成为当时社会新的问题,A项正确;B项中“严重短缺”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题干中未涉及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使英国大部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居住生活环境糟糕。B项正确;“丧失”说法绝对,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时间过长,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状况,没有提到英国工人的悲观主义,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霍乱的流行,加剧了贫民区居民的死亡数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题干涉及的时间1770至1850年,我们不难判断出,此周期英国在开展工业革命,材料中英国煤产量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运用,需要煤炭作为燃料,A项正确;内燃机的普遍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史实,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信息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的大量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通讯工具不断革新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煤炭不相关,材料与没有涉及通讯工具不断革新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表格中所涉及的时间点都是“1871年”和“1891年”,即表格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即乙丙应该是美国和德国,就美国和德国而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德国要更快一些,美国的能源产业发生变革,石油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表格中煤的产量下降,据此可以判断乙是美国;1871年,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其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慢一些,据此可以判断丙是德国,C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丁国的生铁产量、钢产量和煤产量起点最高,这与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因此丁是英国,进而得出甲是法国,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工厂代替工场,其实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因此是实现了机器大生产,A项正确;手工作坊劳作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排除B项;专门化工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也已经有了,排除C项;人工智能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后,行业技术的革新,工厂使用童工的现象越来越少。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行业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使得童工不适应机器化大生产。B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儿童社会地位没有提高,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使用童工是由于童工的工资比成年劳动力低,排除C项;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专业化,而不是复杂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降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这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A项正确;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英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消费需求增大应导致物价上涨,排除B项;从18世纪70年代起英国由粮食出口国转变为粮食纯进口国,农产品依赖进口严重,不会在1871-1875 年间至1894-1898 年间出现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排除C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殖民地农业开发思潮在英国国内逐渐兴起,英国人开始加强对殖民地农业开发的关注,这与题干所列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圈地运动的推动;海外殖民扩张;技术的进步。
(2)材料属于一手史料,对于研究工业革命中的工人的工作环境、工厂的生产方式、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等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和资金,海外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发生提供了海外市场和资金,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技术条件。所以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历史条件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圈地运动的推动;海外殖民扩张;技术的进步。
(2)根据“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可知这属于一手史料,因此对于研究工业革命中的工人的工作环境、工厂的生产方式、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等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18.【参考示例】
论题: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的深层原因。
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纷纷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但是老牌强国英法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后起的德国在统一之后迅速崛起,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开始寻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与英国矛盾逐渐激化,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战争全面爆发。
【详解】论题:解读“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可知,英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最低,只有1.3左右,法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是1.9左右,德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是4.6左右,二美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是8.0左右。解读“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可知,英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48%,法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25%,德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9%,意大利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3%,综上可知英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最低,但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最高,德国的工业增长倍数较高,但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较低,所以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的深层原因。
论述:根据材料“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最低,只有1.3左右,法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是1.9左右,德国的工业增长倍数是4.6左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有巨大差异,老牌强国英法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后起的德国在统一之后迅速崛起,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材料“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可知英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48%,法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25%,德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9%,意大利占有殖民地的数量比例是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德国开始寻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与英国矛盾逐渐激化,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与妻子索菲亚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萨拉热窝事件后来被认为是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战争全面爆发。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是全伦敦各等级比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