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案,共5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材简析本章主要内容是: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材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本章在中考中考查并不多,主要考点有邻补角与对顶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命题与定理、平移,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较小.教学指导【本章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本章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和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如:在计算与相交线有关的角度问题时,常利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解决.2.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利用平移的方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课时计划5.1 相交线 3课时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2课时5.3 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5.4 平 移 1课时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邻补角和对顶角.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及其推证过程,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的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对顶角性质的探索,在复杂图形中找出邻补角和对顶角.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如图,∠1与∠2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有公共顶点O,且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2.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C )3.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图(1)中∠1与∠2是一组对顶角B.图(2)中∠1与∠2是一组对顶角C.图(3)中∠1与∠2是一组邻补角D.图(4)中∠1与∠2是一组邻补角4.已知∠A与∠B是一组邻补角,如果∠A=36°,那么∠B的度数为144°.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42°,OA平分∠COE,求∠DOE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与∠BOD的关系,根据OA平分∠COE,可得∠COE与∠AOC的关系,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由对顶角相等,得∠AOC=∠BOD=42°.因为OA平分∠COE,所以∠COE=2∠AOC=84°.由邻补角的性质,得∠DOE=180°-∠COE=180°-84°=9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例2】如图,直线AC、EF相交于点O,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且∠BOE=∠EOC,∠DOE=72°,求∠AOF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因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较复杂,所以想到列方程解答,根据观察可设∠BOE=x,则∠EOC=2x,然后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解答】设∠BOE=x,则∠EOC=2x.因为∠AOB与∠BOC互为邻补角,所以∠AOB=180°-3x.因为OD平分∠AOB,所以∠DOB=∠AOB=90°-x.因为∠DOE=72°,所以90°-x+x=72°,解得x=36°.所以∠AOF=∠EOC=2x=7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D=160°,则∠BOC的大小为( D )A.20° B.60° C.70° D.160°2.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2和∠4.3.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已知∠BOD=30°,OE是∠BOC的平分线,则∠EOA=105°.4.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1)若∠AOC=36°,求∠BOE的度数;(2)若∠BOD∶∠BOC=1∶5,求∠AOE的度数.解:(1)∠BOE=180°-∠AOC-∠COE=180°-36°-90°=54°.(2)因为∠BOD∶∠BOC=1∶5,∠BOD+∠BOC=180°,所以∠BOD=30°.因为∠AOC=∠BOD,所以∠AOC=30°,所以∠AOE=∠COE+∠AOC=90°+30°=120°.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我们知道: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2对;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6对;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12对……(1)10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________对;(2)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________对.【互动探索】(1)如图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2(对)对顶角;如图2,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6(对)对顶角;如图3,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12(对)对顶角……按这样的规律,10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90(对).(2)由(1)得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的对数为=n(n-1).【答案】(1)90 (2)n(n-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变化特征.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相交线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5.1.1 相交线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自学部分,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