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保温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473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保温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473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保温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473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保温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保温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保温试题(一)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古代文物或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西汉素纱禅衣
B.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
A.A B.B C.C D.D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的模型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苯的分子结构模型
3.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天宫课堂”授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及“C919”飞机等,均展示了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结晶水合物属于化学变化
C.载人飞船采用了太阳能刚性电池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飞船使用
D.“C919”飞机机身使用的材料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4.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8g 正丁烷和 10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13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 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
C.标准状况下,1L 液态水中含有的 H+数为 10ˉ7NA
D.2.0g D2O 和 H218O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 1.8NA
5.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利用稀硝酸和KSCN溶液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
B.向月饼包装袋中加入铁粉防止月饼氧化变质
C.苛性钠能与盐酸反应,故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铜盐能杀死某些细菌,并能抑制藻类生长,因此游泳馆常用硫酸铜作池水消毒剂
6.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取纯净的Fe(OH)2沉淀
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A.A B.B C.C D.D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项目与所述化学原理关联不合理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原理
A
传统工艺:雕刻师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HF能与SiO2反应
B
社区服务:演示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快速反应产生大量CO2
C
家务劳动:用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疏通厨卫管道
铝粉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并产生H2
D
水果电池:以锌、铜和柠檬为原料制作水果电池
锌能与柠檬中酸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8.有机化合物M、N、P之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M的分子式为 B.最多可消耗
C.P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缩聚形成高聚物 D.N、P均可与溶液反应
9.下图为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化合价的关系图,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气体b制取漂白粉:
B.a和c的溶液反应生成气体b:
C.向d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e溶液制备烧碱:
10.某药物的一种成分均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元素X、Y、Z、W、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其它几种元素不同周期,W与E原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均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B.氢化物的沸点:
C.第一电离能: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11.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一种新型人工固氮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元素均呈现了两种价态
B.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假设每一步均完全转化,每生成2 mol NH3,同时生成1.5 mol O2
D.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只含离子键
12.某快充Li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i电极为负极 B.电池放电过程中,向Cu电极移动
C.该电池可使用有机电解液或离子液体电解质 D.该电池为一次电池
13.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粗品,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一种生产芒硝并进行纯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煤粉高温下反应所得CO和Na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溶解”时需要适当降低温度
C.“操作I”是趁热过滤 D.含少量Na2S的乙醇可通过分液的方法回收乙醇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将产生的气体导入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Ka1(H2CO3)>Ka1(H2S)
B
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Cl2>Br2
C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的1mol/LCH3COONH4溶液和0.1mol/LCH3COONH4的pH,测得pH都等于7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将炽热的木炭和浓硝酸混合,产生红棕色气体
加热条件下,浓硝酸被木炭氧化为NO2
A.A B.B C.C D.D
15.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 ,温度和压强对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其中x和y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代表的是压强 B.
C.正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可提高的转化率
16.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充放电,b极电势均低于a极
B.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a极室移到b极室
C.放电时,0.2mol的电子通过电解质从b极流向a极,b极减少2.4g
D.充电时,a极电极反应式:Na2Fe[Fe(CN)6]-2e-=Fe[Fe(CN)6]+2Na+
二、实验题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
资料:铁氰化钾可以与Fe2+形成蓝色沉淀,常用于Fe2+检验。
(1)实验室常用70%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制备S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向试管B中溶液通入SO2至饱和,溶液变成红色,静置5min后,溶液的颜色从红色慢慢变回黄色。静置9h后,溶液慢慢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①甲同学认为溶液变红的原因是通入SO2后,Fe3+水解程度增大,形成Fe(OH)3胶体。乙同学根据SO2的性质否定了这一推论,原因是_______。
②丙同学取上述5min后的黄色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SO2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丁同学认为该结论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两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实验方案及现象_______。
(4)查阅资料:Fe3+能与S(IV)微粒形成红色配合物。
该小组同学分析SO2水溶液成分,猜想可能是其中含S(IV)微粒SO2、H2SO3、_______与Fe3+形成配合物而使溶液呈现红色。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
加入试剂
现象
I
2mL1mol/LNaHSO3溶液;再滴加几滴盐酸
溶液变成红色,比(3)中溶液红色深;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
II
2mL1mol/LNa2SO3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比I中溶液红色深
①a=_______。
②根据实验I现象,溶液中SO2、H2SO3浓度增大,红色消失,说明红色物质可能与SO2、H2SO3无关;_______,红色物质可能与有关。
(5)通过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①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可以发生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②_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8.三氧化二镍(Ni2O3)是重要的电子元件和蓄电池材料,工业上利用含镍废料(主要含Ni、Al、Fe的氧化物,SiO2、C等)制备Ni2O3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①在该实验条件下NaClO3、Fe3+不能氧化Ni2+。
②常温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离子pH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pH
7.2
3.7
2.2
7.5
完全沉淀pH
8.7
4.7
3.2
9.0
③萃取的原理为。Ni2+(水相) + 2HR(有机相) ⇌NiR2(有机相)+ 2H+(水相) 回答下列问题:
(1)“预处理时,可以用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除去废料表面的油脂油污。
(2)“浸出时,提高浸出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任写一种)。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氧化时,加入NaCl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常温下,“调pH时,溶液中Ni2+浓度为0.1mol/L,为使Al3+等杂质离子沉淀完全(),经过计算,需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
(5)“萃取时,操作若在实验室进行,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烧杯。请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该流程中用H2SO4反萃取的原理___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19.乙烯、丙烯是极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中国石化集团于2021年11月17日宣布,我国已经实现“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丙烯”工业化生产,此技术或大幅缩短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减排二氧化碳。
(1)已知裂解过程存在两个反应:
ⅰ.
ⅱ.
则_______;下列措施最有可能提高丙烯产率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减小压强 B.分离出 C.升高温度 D.使用对丙烯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2)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的丁烷,控制适当条件使其发生如下反应:,测得丁烷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X表示_______ (填“温度”或“压强”),_______(填“>”或“Ka1(H2S),故A正确;
B.有机层呈橙红色,说明有Br2生成,则KBrO3作氧化剂,Cl2作还原剂,并不能得出氧化性Cl2>Br2,故B错误;
C.测得的pH都等于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但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所以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C错误;
D.可能是浓硝酸发生分解生成NO2,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故D错误;
答案选A。
15.D
【详解】A.压强越大,的转化率越高,温度越高,的转化率越低,所以题图中x代表的是压强,A正确;
B.题图中y代表的是温度,且温度越高,的转化率越低,所以,B正确;
C.温度越高,压强越大,正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正反应速率:,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时,越大,的转化率越低,D错误;
故选D。
16.C
【分析】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由图可知,b极附近单质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b是负极,电极a是正极,充电的时候,电极b是阴极,电极a是阳极,以此解题。
【详解】A.放电时,b极是负极;充电时,b极是阴极,无论充放电,b极电势均低于a极,A正确;
B.充电时,属于电解,根据电解原理,Na+通过交换膜移向阴极,即从a极室移到b极室,B正确;
C.电子不能流经电解质,应沿着导线传递,C错误;
D.充电时,a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a2Fe[Fe(CN)6]-2e-=Fe[Fe(CN)6]+2Na+,D正确;
故选C。
17.(1)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2Fe3++SO2+2H2O=2Fe2+++4H+
(3) Fe3++3H2OFe(OH)3+3H+,H2SO3H++,SO2的通入将抑制Fe3+水解 制取SO2前,先往A装置内通入过量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制取SO2,并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5min后取黄色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 、 1 实验II中加入Na2SO3溶液比实验I中加入NaHSO3溶液,溶液红色更深
(5)溶液碱性越强,配位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取SO2并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装置A用70%H2SO4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取SO2;装置B中,FeCl3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溶液变成红色,静置5min后,溶液的颜色从红色慢慢变回黄色,静置9h后,溶液慢慢由黄色变为浅绿色,表明溶液中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实验可确定先发生配位反应,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详解】(1)70%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2SO4、SO2等,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答案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SO2与FeCl3溶液反应,FeCl3变成FeCl2,同时SO2转化为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4H+。答案为:2Fe3++SO2+2H2O=2Fe2+++4H+;
(3)①FeCl3溶液、二氧化硫溶液都呈酸性,水解将受抑制,原因是:Fe3++3H2OFe(OH)3+3H+,H2SO3H++,SO2的通入将抑制Fe3+水解。
②黄色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表明黄色溶液中含有,可能是SO2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是混在SO2中的O2将H2SO3氧化所致,设计实验方案及现象:制取SO2前,先往A装置内通入过量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制取SO2,并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5min后取黄色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答案为:Fe3++3H2OFe(OH)3+3H+,H2SO3H++,SO2的通入将抑制Fe3+水解;制取SO2前,先往A装置内通入过量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制取SO2,并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5min后取黄色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可发生分步电离,则含S(IV)微粒包括:SO2、H2SO3、、。
①装置B中,FeCl3溶液为2mL0.5mol/L,而探究实验中,试管内2mLamol/LFeCl3溶液中加入2mL1mol/LNaHSO3溶液或1mol/LNa2SO3溶液,最终要达到FeCl3溶液浓度为0.5mol/L,所以a=1。
②根据实验I,加入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且加入Na2SO3溶液,溶液红色更深,通过对比实验可知;实验II中加入Na2SO3溶液比实验I中加入NaHSO3溶液,溶液红色更深,红色物质可能与有关。答案为:、;1;实验II中加入Na2SO3溶液比实验I中加入NaHSO3溶液,溶液红色更深;
(5)由实验可知,FeCl3溶液中加入NaHSO3溶液,再滴加几滴盐酸,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黄色,FeCl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红色更深,由此可得出结论:
①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可以发生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②溶液碱性越强,配位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答案为:溶液碱性越强,配位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点睛】FeCl3与SO2在水溶液中可能发生配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主次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18.(1)Na2CO3
(2) 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含镍废料粉碎、适当增加硫酸浓度等) 二氧化硅、碳
(3) 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利于铁元素的除去
(4)4.7~6.7
(5) 分液漏斗 Ni2+ (水相) + 2HR(有机相) ⇌NiR2(有机相)+ 2H+(水相),反萃取时,加入H2SO4,氢离子浓度变大,平衡逆向移动,镍进入水层被反萃取
【分析】含镍废料处理后加入硫酸酸浸,二氧化硅、碳不反应成为滤渣1,镍、铝、铁转化为硫酸盐,加入氯酸钠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调节pH,将铁、铝转化为沉淀得到滤渣2,滤液萃取分离出镍,加入稀硫酸反萃取得到硫酸镍,处理得到Ni2O3;
【详解】(1)“预处理时,可以用纯碱Na2CO3溶液除去废料表面的油脂油污;
(2)“浸出时,提高浸出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搅拌、适当升温等;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碳;
(3)NaClO3具有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故“氧化时,加入NaCl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目的是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利于铁元素的除去;
(4)常温下,溶液中Ni2+完全沉淀pH为8.7,则pOH=5.3,,常温下,“调pH时,溶液中Ni2+浓度为0.1mol/L,则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大为,pOH=7.3、pH=6.7,结合图表可知,为使Al3+等杂质离子沉淀完全(),需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4.7~6.7;
(5)“萃取时,操作若在实验室进行,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Ni2+ (水相) + 2HR(有机相) ⇌NiR2(有机相)+ 2H+(水相),反萃取时,加入H2SO4,氢离子浓度变大,平衡逆向移动,镍进入水层被反萃取。
19.(1) D
(2) 温度 < 增
【详解】(1)由ⅰ式−ⅱ式可得到,则−=−()=;反应ⅰ和反应ⅱ都是吸热反应、都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且都生成氢气,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分离出都可以使两个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丙烯的产率不一定提高,使用对丙烯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可以促进反应ⅱ的转化,最有可能提高丙烯产率,所以答案选D;
(2)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丁烷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所以X不是压强,是温度;A点和B点处于同一温度下,A点→B点,丁烷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则A点→B点,压强增大,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所名校2023届高三化学考前联合保温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多所名校高三高考化学考前联合保温卷,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化学考前猜题卷(—)(Word版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