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运用。(22分)
1.(4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ㅤㅤ我们不断前行,从未懈dài( ),只为实现美好的梦想。我们知道前进的道路不会_____,总有曲折艰辛。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勇敢面对,寒冬不会永远,霜雪必然消融。草长莺飞,春天已至,让我们满怀希望,拥抱生活。
(1)看拼音写汉字。
懈dài
(2)给加点字注音。
长
(3)横线处应选择的词语是
A.左右逢源
B.得心应手
C.一帆风顺
D.一往无前
2.(3分)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请仿照“碳中和”的解释示例,说说什么是“碳达峰”。
3.(4分)依据下面对话情景,完成填空。
小文要参加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临出门时,爸爸叫住他。
爸爸:“植树是个体力活,太辛苦!小孩子就不要参与了。”
小文:“(1) ”
爸爸又说:“你也种,我也种,只管种来,不管活,有什么用!”
小文反驳说:“(2) ”
4.(9分)小文同学制作了诗文辑录表,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诗句
情感
出处
窈窕淑女,(1) 。
真挚之爱
《诗经•周南》
(2) ,天涯若比邻。
旷达之趣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青青子衿,(4) 。
相思之盼
《诗经•郑风》
欲把西湖比西子,(5) 。
喜爱之情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隔篁竹,闻水声,(6) ,心乐之。
览胜之乐
柳宗元《(7) 》
式微式微,胡不归?(8) ,胡为乎泥中?
(9)
《诗经•邶风》
5.(2分)下面是南京神策门上的一副春联,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唤黄莺,玉局神开梅放早
梦追赤兔,长风策起业争先
A.此联将城门名“神策”二字嵌入,巧妙自然。
B.黄莺啼、早梅放,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盎然春意。
C.对联尾字“早”“先”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
D.整副对联赞美了古都金陵的优美风光和悠久历史。
二、阅读。(34分)
6.(12分)古诗文阅读。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四时幽赏录•步山径野花幽鸟(节选)
[明]高濂
ㅤㅤ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时抱焦桐①,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②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③?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
[注释]①焦桐:泛指名琴。②萧然:潇洒、悠闲。③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1)小语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请你用“/”帮他划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朗读停顿,限1处)
②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断句,限2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
(3)请你仿照小语的创意,为甲诗和丙文各设计一个打卡景点。
小语:我设计打卡“望溪亭”。依据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游客们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小溪蜿蜒曲折,如若蛇行,隐隐约约,时隐时现。
甲诗:
丙文:
7.(10分)文学作品阅读。
ㅤㅤ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ㅤㅤ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央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ㅤㅤ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ㅤㅤ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ㅤㅤ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ㅤ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ㅤㅤ“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ㅤㅤ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1)按照要求,给本选段拟写小标题(每处不超过七个字)
从事件角度:
从场景角度:
(2)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揣摩“我”的心理)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品析描写和抒情的表达作用)
(3)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选段表达的矛盾处提出质疑。
示例:我想质疑的是,明明戏让“我”昏昏欲睡,但《社戏》最后却说:“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我的质疑:
8.(12分)组合文本阅读。
ㅤㅤ材料一
ㅤㅤ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ㅤㅤ材料二
ㅤㅤ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
ㅤㅤ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做同义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令”,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长”本义是“久远”,借为县长的“长”。“县令”“县长”是“令”“长”的引申义。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
ㅤㅤ材料三
ㅤㅤ象形字本于图画,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但文字本于语言,语言发于声音,以某声命物,某声便是那物的名字,这是“名”。“名”该只指声音而言。画出那物形的大概,是象形字。“文字”与“字”都是通称;分析地说,象形的字该叫做“文”。“文”本于“名”,如先有“日”名,才会有“日”这个“文”,“名”就是“文”的声音。
ㅤㅤ象形有抽象作用,又有指示作用,如“刀”字上加一点,表明刃在那里。这样,旧时所谓指事字其实都可以归入象形字。象形还有会合作用,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表示一个意义;那么,旧时所谓会意字其实也可以归入象形字。但会合成功的不是“文”,也该是“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但甲骨文里三种字都已经有了。这里所说的程序,是近人新说,和“六书说”颇有出入。“六书说”原有些不完备不清楚的地方,新说加以补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
(材料选自《经典常谈》,有删改)
(1)对三则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汉字不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出自众多“后世圣人”之手。
B.古人在造字之初,就按照“六书”的法则创造出了丰富的汉字。
C.我们现在所用的字常有一字数义现象,往往是由“假借”带来的。
D.近人提出了汉字的发展逻辑,对不少的旧说进行了补充修正。
(2)小语在默写《诗经•关雎》时常把“在河之洲”中的“洲”写成“州”,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告诉他怎样避免这个错误。
(3)朱自清说《经典常谈》中“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并没有自己的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4)小文正在学习唐诗,你会推荐他选择阅读《经典常谈》中的哪一篇?请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备选篇目:①《诗经》第四②《四书》第七③《诗》第十二
三、作文。(44分)
9.(9分)请你介绍班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流程。
提示:
(1)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2)不少于120字。
10.(3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
ㅤ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培根随笔》
ㅤㅤ请以《读你,使我______》为题(“你”指你读过的一本书),在横线上填个词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2分)
1.(4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ㅤㅤ我们不断前行,从未懈dài( ),只为实现美好的梦想。我们知道前进的道路不会_____,总有曲折艰辛。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勇敢面对,寒冬不会永远,霜雪必然消融。草长莺飞,春天已至,让我们满怀希望,拥抱生活。
(1)看拼音写汉字。
懈dài 怠
(2)给加点字注音。
长 zhǎng
(3)横线处应选择的词语是 C
A.左右逢源
B.得心应手
C.一帆风顺
D.一往无前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懈怠”的“怠”不要写作“戴”。
(2)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草长莺飞”的“莺”应读作“zhǎng”。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么做都很顺利,也比喻人办事圆滑。
B.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
C.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D.一往无前:指不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放在眼里,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奋勇前进。
句中的意思是前进的道路不是非常顺利的,所以选择“一帆风顺”。
故选:C。
【解答】答案:
(1)怠
(2)zhǎng
(3)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3分)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请仿照“碳中和”的解释示例,说说什么是“碳达峰”。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仿照“碳中和”的解释示例,说说什么是“碳达峰”。观察“碳达峰”示意图可知,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由此可知: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解答】答案:
示例: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点评】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叙述准确,言词得体,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3.(4分)依据下面对话情景,完成填空。
小文要参加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临出门时,爸爸叫住他。
爸爸:“植树是个体力活,太辛苦!小孩子就不要参与了。”
小文:“(1) 爸爸,我知道你是害怕累着我,但是植树造林是一项公益活动,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爸爸又说:“你也种,我也种,只管种来,不管活,有什么用!”
小文反驳说:“(2) 那是以前的情况,现在的管护已经规范许多了,成活率会有较大提升的。 ”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劝说语言首先要有称呼,然后顺着对方的意思说出做法的合理性,然后说出劝说的理由和建议,注意语气要委婉。
【解答】根据“小孩子就不要参与了”,可以这样说:“爸爸,我知道你是害怕累着我,但是植树造林是一项公益活动,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根据“只管种来,不管活,有什么用”,可以这样说:“那是以前的情况,现在的管护已经规范许多了,成活率会有较大提升的。”
答案:
示例:
(1)爸爸,我知道你是害怕累着我,但是植树造林是一项公益活动,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那是以前的情况,现在的管护已经规范许多了,成活率会有较大提升的。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9分)小文同学制作了诗文辑录表,请你根据提示填空。
诗句
情感
出处
窈窕淑女,(1) 君子好逑 。
真挚之爱
《诗经•周南》
(2)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旷达之趣
(3)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青青子衿,(4) 悠悠我心 。
相思之盼
《诗经•郑风》
欲把西湖比西子,(5)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喜爱之情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隔篁竹,闻水声,(6) 如鸣佩环 ,心乐之。
览胜之乐
柳宗元《(7) 小石潭记 》
式微式微,胡不归?(8)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9) 劳役之怨
《诗经•邶风》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歌情感、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根据歌知识点的掌握作答。
【解答】答案:
(1)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
(2)海内存知己
(3)王勃
(4)悠悠我心(注意“悠”的书写)
(5)淡妆浓抹总相宜(注意“妆”的书写)
(6)如鸣佩环(注意“佩”的书写)
(7)小石潭记
(8)微君之躬
(9)劳役之怨
【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5.(2分)下面是南京神策门上的一副春联,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唤黄莺,玉局神开梅放早
梦追赤兔,长风策起业争先
A.此联将城门名“神策”二字嵌入,巧妙自然。
B.黄莺啼、早梅放,有声有色,使人感受到盎然春意。
C.对联尾字“早”“先”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
D.整副对联赞美了古都金陵的优美风光和悠久历史。
【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赏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春唤黄莺”“梦追赤兔”,起笔便点明了春光春色,一对欢快灵动的小动物,使人们眼前跳动着春的音符。上下联的第二分句,又用“梅放早”(春的标志)、“业争先”来状写自然界的春和人类社会的春,使全联春意盎然。整副对联没有写古都金陵的悠久历史。
故选:D。
【点评】赏析对联时要注意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二、阅读。(34分)
6.(12分)古诗文阅读。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四时幽赏录•步山径野花幽鸟(节选)
[明]高濂
ㅤㅤ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时抱焦桐①,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②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③?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
[注释]①焦桐:泛指名琴。②萧然:潇洒、悠闲。③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1)小语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请你用“/”帮他划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朗读停顿,限1处)
②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断句,限2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
(3)请你仿照小语的创意,为甲诗和丙文各设计一个打卡景点。
小语:我设计打卡“望溪亭”。依据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游客们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小溪蜿蜒曲折,如若蛇行,隐隐约约,时隐时现。
甲诗: 我设计打卡“洞庭湖”。依据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游客们荡舟洞庭,可以欣赏水天一色,水势浩渺。
丙文: 我设计打卡“山居之景”。依据是“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游客们漫步山间,游目骋怀,可以欣赏遍地野花,倾听鸟儿呢喃,任凭花香涤荡心胸。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乙]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丙]山深自有幽雅的胜境,真正的意趣有很多。当春末夏初之时,走向树林与山峰,只见松树和竹林交互相映衬。纵观远眺,景色宜人。路边的野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似有似无闻之让人心里宁静安怡,不是檀和麝那种浓郁之香。山中的鸟儿雌雄相和,好像在你一言我语在讲话,听来甚觉清雅有韵律,不是笙簧这样的乐器可比拟的。其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一切的关键,目光所及之处让人开心愉悦,安静地观赏也不觉得厌烦。有时会抱古琴到松树下的大石头上弹奏一两首。我虽身在充斥着音乐的山林间,但看到满目的美景,感觉自己已是画中人物。远远听得见山村茅屋正午时分的鸡鸣,还有砍树伐木发出的声音,与我弹奏的樵答曲相互应和。经过山丘和沟壑,更觉得出世几层。能欣赏到此番风景没有任何费劲之处,全凭脚步就能到达,何处不是我栖息的所在呢?又何必和世俗之人,分辩你多我少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和断句。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
①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其岸势”是主语部分,“犬牙差互”是谓语部分,应划分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句意:能欣赏到此番风景没有任何费劲之处,全凭脚步就能到达,何处不是我栖息的所在呢?据此应划分为: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远听,远远地听见;相答,互相应和。句意为:远远听得见山村茅屋正午时分的鸡鸣,还有砍树伐木发出的声音,与我弹奏的樵答曲相互应和。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仿写。根据选文内容,结合所给示例,抓住洞庭湖和山居之景的特点来写即可。如:我设计打卡“洞庭湖”。依据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游客们荡舟洞庭,可以欣赏水天一色,水势浩渺。
答案:
(1)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
(2)远远听得见山村茅屋正午时分的鸡鸣,还有砍树伐木发出的声音,与我弹奏的樵答曲相互应和。
(3)示例:我设计打卡“洞庭湖”。依据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游客们荡舟洞庭,可以欣赏水天一色,水势浩渺。
我设计打卡“山居之景”。依据是“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游客们漫步山间,游目骋怀,可以欣赏遍地野花,倾听鸟儿呢喃,任凭花香涤荡心胸。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10分)文学作品阅读。
ㅤㅤ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ㅤㅤ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央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ㅤㅤ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ㅤㅤ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ㅤㅤ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ㅤㅤ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ㅤㅤ“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ㅤㅤ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1)按照要求,给本选段拟写小标题(每处不超过七个字)
从事件角度: 看戏途中所见所感
从场景角度: 令人陶醉的月夜
(2)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揣摩“我”的心理)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品析描写和抒情的表达作用)
(3)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选段表达的矛盾处提出质疑。
示例:我想质疑的是,明明戏让“我”昏昏欲睡,但《社戏》最后却说:“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我的质疑: 明明“我”心“沉静”,是静下来、清醒了,但又“自失”,茫然无所措,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分析】本语段出自课文《社戏》,写历经波折后的“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去看戏;写月夜行船的所见所闻所感;突出了“我”看戏心情的急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解答】(1)本题考查语段标题的拟写。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所选语段,并掌握标题拟写的一般原则。标题拟写一般可以是对内容的概括,也可用贯穿文段的线索。选段内容发生在看戏途中,写了我们月下行船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事件角度可以拟写为:看戏途中所见所感;从场景角度可以拟写为:令人陶醉的月夜。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很重的心忽而轻松”“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写出了“我”看社戏时愉悦的心情。
②“横笛,宛转,悠扬”“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月夜的迷人;“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运用直接抒情,写出了“我”被美好的景色陶醉、自失的情状。
(3)本题考查仿写。根据例句格式,写出自己的质疑即可。
答案:
(1)看戏途中所见所感
令人陶醉的月夜
(2)①写出了“我”看社戏时愉悦的心情。
②运用环境描写、直接抒情,写出了月夜的迷人,“我”被美好的景色陶醉、自失的情状。
(3)明明“我”心“沉静”,是静下来、清醒了,但又“自失”,茫然无所措,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点评】给文段拟写小标题: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的信息,根据人物、事件加上简单的修饰词表述出来即可。
8.(12分)组合文本阅读。
ㅤㅤ材料一
ㅤㅤ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ㅤㅤ材料二
ㅤㅤ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
ㅤㅤ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做同义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令”,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长”本义是“久远”,借为县长的“长”。“县令”“县长”是“令”“长”的引申义。假借本因有音无字,但以后本来有字的也借用别的字。所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
ㅤㅤ材料三
ㅤㅤ象形字本于图画,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但文字本于语言,语言发于声音,以某声命物,某声便是那物的名字,这是“名”。“名”该只指声音而言。画出那物形的大概,是象形字。“文字”与“字”都是通称;分析地说,象形的字该叫做“文”。“文”本于“名”,如先有“日”名,才会有“日”这个“文”,“名”就是“文”的声音。
ㅤㅤ象形有抽象作用,又有指示作用,如“刀”字上加一点,表明刃在那里。这样,旧时所谓指事字其实都可以归入象形字。象形还有会合作用,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表示一个意义;那么,旧时所谓会意字其实也可以归入象形字。但会合成功的不是“文”,也该是“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但甲骨文里三种字都已经有了。这里所说的程序,是近人新说,和“六书说”颇有出入。“六书说”原有些不完备不清楚的地方,新说加以补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
(材料选自《经典常谈》,有删改)
(1)对三则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汉字不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出自众多“后世圣人”之手。
B.古人在造字之初,就按照“六书”的法则创造出了丰富的汉字。
C.我们现在所用的字常有一字数义现象,往往是由“假借”带来的。
D.近人提出了汉字的发展逻辑,对不少的旧说进行了补充修正。
(2)小语在默写《诗经•关雎》时常把“在河之洲”中的“洲”写成“州”,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告诉他怎样避免这个错误。
(3)朱自清说《经典常谈》中“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并没有自己的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4)小文正在学习唐诗,你会推荐他选择阅读《经典常谈》中的哪一篇?请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备选篇目:①《诗经》第四②《四书》第七③《诗》第十二
【分析】本文是以“汉字造字方法”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阅读拓展,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第四题考查阅读拓展。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结合“‘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故选:B。
(2)结合材料二“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分析,“洲”字是形声字,意思是水中的岛屿,在记这个字时知道意思与与水有关,“氵”(水)是形旁,表意,“州”为声旁,就不会写错了。
(3)结合材料三“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但甲骨文里三种字都已经有了。这里所说的程序,是近人新说,和‘六书说’颇有出入”分析,《经典常谈》采用的近人新说,如材料三文字发展的逻辑程序,就引用了近人新说;结合材料一“《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材料三“‘六书说’原有些不完备不清楚的地方,新说加以补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分析,朱自清先生也常常作出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材料一“《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材料三“新说加以补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所以这个说法只是作者自谦而已。
(4)《诗》第十二列举了很多唐诗的例子,还重点介绍了解读唐诗的方法,如怎么读比喻、典故等。
答案:
(1)B
(2)“洲”字是形声字,意思是水中的岛屿,在记这个字时知道意思与与水有关,“氵”(水)是形旁,表意,“州”为声旁,就不会写错了。
(3)《经典常谈》采用的近人新说,但朱自清先生也常常作出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材料一“《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所以这个说法只是作者自谦而已。
(4)我会推荐他阅读《诗》第十二。因为这一篇列举了很多唐诗的例子,还重点介绍了解读唐诗的方法。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作文。(44分)
9.(9分)请你介绍班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流程。
提示:
(1)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2)不少于120字。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解答】本题考查探究性学习。作答此题,学生必须充分阅读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重点字词,紧紧围绕材料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首先,说明举办本次《倡导低碳生活》的原因。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问题日益显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失衡加剧、农业生产减收严重……这一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大危机。所以,低碳生活刻不容缓。其次,说明低碳生活的要求。践行低碳生活,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引导公民自觉养成减少使用浪费资源的一次性用品等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和参与低碳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介绍低碳生活的方法。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倡导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尽量以步行、骑车、拼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要杜绝焚烧,清洁家园。规范露天烧烤,不露天焚烧垃圾,及时劝阻或举报露天焚烧和非法排污行为。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0.(3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
ㅤ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培根随笔》
ㅤㅤ请以《读你,使我______》为题(“你”指你读过的一本书),在横线上填个词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读你,使我______”,“你”这里指的是自己读过一本书,由“使我______”可知,横线处应该填写让自己获得何种感悟的词语,如“自信”“自省”“乐观”“坚强”“懂得爱情的美丽”“学会坚持”等。选取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或启示,读完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他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选材得当,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表达清晰流畅,注意书写正确,卷面整洁,没有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
【解答】
读你,使我懂得了爱情的美好、珍贵
读《关雎》,感悟古时候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发现爱情从古至今并没多少变化,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精神寄托之一。到了物欲横流的今天,相信还是有不少的人期望遇到真正的爱情,当然在这个时代,真爱变得越来越稀少,也越发珍贵。
读《关雎》,感受爱情带来的美好憧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那时学习《关雎》,老师在上边讲的声情并茂,我们在下边掩口吃吃发笑。只记得老师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这首诗之韵味,便在这男子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梦寐以求女子的一种狂热的思念和执着。
一见钟情,是这首诗男主人公看到美丽女子的状态,看到了,就喜欢了,就有和她相伴一生的愿望,这是爱情最原始的一种表现,喜欢了就表白了,直接说了出来,对爱情不遮遮掩掩,直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显得更加真实。
对照现代来讲,真正的爱情往往能让人感到振奋和幸福,太拘泥于物质的爱情往往变成了一种仪式,失去了灵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爱而不淫”的优美诗句,为我们甜蜜却又略带一丝忧伤的青葱岁月带来了几多憧憬与向往。“爱情”于我们而言,或许是一个遥远的、甚至现在来说还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话题,也许作为中学生我们就不该谈论这个有点敏感的“话题”,果真如此吗?那不过是“卫道士”冠冕堂皇愚弄人的说辞而已。当然,中学生“早恋”,那是不允许的,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但我们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也无可厚非。
《关雎》,读“你”使我懂得了爱情的美好、珍贵。更懂得了只有心底纯洁,才能有机会体会真正爱情。
【点评】本文写的是一篇读后感,小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发表了自己读完《诗经二首》中《关雎》之后的一些看法。作者认为爱情美好,令人向往,可是太拘泥于物质的爱情往往变成了一种仪式,失去了灵魂,正如作者所言:心底纯洁,才能有机会体会真正爱情。观点独特,思路清晰,说理有理有据,见解很深刻。
25,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5,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阅读上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