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 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 课时 | 1课时 | 上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了解这个定理的证明,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在前一节的联系中,体会互逆的思维过程. 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及综合运用. | ||||
教学活动设计 | 二次设计 | ||||
课堂导入 |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也就是说知道角的关系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可是老师从一张轻轨的图片和伸缩门的情景看到的却恰好是另一种有意思的情况,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意义吗? |
| |||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自学指导 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已知∠MBA=130°,求∠BAN的度数. 合作探究 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对于证明,需要运用反例,学生难理解,教师讲授时注意多解释和帮助.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几何语言: 因为a∥b,所以∠1=∠2. 练一练 如图,已知a∥b,∠1=50°,求∠2的度数. 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 求证:∠1=∠2. 证明:因为a∥b, 所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3(对顶角相等), 所以∠1=∠2(等量代换).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几何语言:因为a∥b,所以∠1=∠2. 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
续表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已知:如图,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 求证:∠1和∠2互补. 证明:因为a∥b, 所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3=180°(平角的定义), 所以∠1+∠2=180°(等量代换).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因为a∥b,所以∠1+∠2=180°. 教师指导 (1)归纳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两直线平行 (2)总结证明的一般思路及步骤 |
|
当堂训练 |
1. 如图所示,EL∥FK,PG∥QH.找出图中与∠1相等的角.
2. 已知∠3=∠4,∠1=47°,求∠2的度数.
| |
板书设计 | ||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 | ||
教学反思 | ||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学好证明,必须学会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初学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对于几何语言不很清楚,几何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老师有必要强调: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相结合是学好证明的基本功,画图时按要求将符合题意的图形画出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所画图形的多种情况.(2)能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掌握“题”与“图”的对应关系,一般图形不要画成特殊图形,否则就意味着人为增加了已知条件,反之,特殊图形也不要画成一般图形,这两种做法都没有真实的表达题意.(3)图形力求准确,便于观察,有利于解题. |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5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及反思,共3页。
初中数学5 角平分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5 角平分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1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1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