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课件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这套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的编排注意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下面从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工基础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五个方面,介绍教材的编排体系。(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本理论 全套教材的知识安排,注意各年级内及各年级间的联系,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对内容的安排采用了将各部分知识分散处理,相对集中的方法。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高一首先在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高二介绍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高三再介绍一些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二)元素化合物知识 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高一教材首先介绍了碱金属和卤素两个最典型的金属族和非金属族。在元素周期律后,介绍了氧族和碳族。在高一的基础上,高二首先介绍了周期系中非金属的最后一族 ---- 氮族。按周期律系统,氮族应放在碳族之前,放在高一介绍。新教材将氮族放在最后,放在高二第一章是因为与碳族相比氮族知识更复杂,也更系统。(三)化工基础知识 高一介绍了硅酸盐工业和环境保护知识。高二主要介绍合成氨工业,删掉了硝酸工业、钢铁工业和铝的冶炼。重点突出了合成氨工业中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高三介绍了硫酸工业、氯碱工业的综合性内容。
第01讲 反应热 焓变
2
自然界的能量存在形式有很多种,势能、生物能、热能、太阳能、风能等。
自然界的能量存在形式有很多种,势能、生物能、热能、太阳能、风能等。
太阳能可以用来烧热水,化石能源像石油天然气煤都是可以直接燃烧供热的,温泉的热能也能直接利用。这种利用方式,就存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生物化石能转化为热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就是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再转化为蒸汽机的机械能。但是,蒸汽机的能量利用率仅仅6%-15%,大量的能量损失掉了。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学发展并且利用起来了。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而电动机的效率能达到87%甚至更高。得力于电学理论的发展,发电机制造出来了,发电机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厂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热能,蒸汽推动发电机组工作,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水电则是先筑大坝抬高水位,水的势能增加,水流动时冲击涡轮旋转,带动发电机组工作,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如今的生活中,以电能的利用为基础,大量的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常见的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机械能,这就涉及到空调压缩机、电风扇、电水壶、洗衣机等电器。
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例如,燃料的燃烧、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等会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而有些反应,如工业上煅烧石灰石的反应等会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模块一 反应热及其测定
一、体系与环境
物质
能量
以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
在热学中体系是与周围其他部分区分开来的根据需要所研究的对象。如我们可将盐酸、NaOH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简称体系(又称系统)。
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如盛有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环境。
体系与环境之间存在_______交换或_______交换。
二、反应热的定义1.定义:在等温条件下①,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_______或从环境_______的______,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ΔH表示。 2.说明:许多反应热可以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例如,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导致体系与环境之间的温度产生差异。在反应前后,如果环境的温度没有变化,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就会使体系的温度升高,这时可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释放
吸收
热量
认识本实验用到的仪器——量热计
测定原理——测量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变化,根据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实验操作】(1)反应物温度的测量。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盐酸, 打开杯盖, 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 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打开杯盖, 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 立即盖上杯盖, 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________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3)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
最高
【数据处理】(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__________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 计算温度差(t2 - t1),将数据填入下表。
平均值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4)实验数据处理为了计算简便,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的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生成1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0.418(t2 - t1)kJ
0.418(t2 - t1)/ 0.025 kJ
(1)为了保证0.50mol· L-1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因为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酸稍微过量也可以)(2)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5)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少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6)多次试验求平均值时,若有某一组的实验数据有明显偏差,应直接舍去。(7)隔热层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四、中和热的定义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放出 57.3 kJ 的热量。ΔH =-57.3 kJ/mol。
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
浓溶液混合放热
若生成 BaSO4等沉淀,放热
【例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燃料燃烧,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光能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A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变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 0.5mol·L-1NaOH 溶液分别与 0.5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A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3】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2)如果不盖杯盖,所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将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调整反应物用量后所放出的热量与原实验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与原实验_____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答案】 环形玻璃搅拌器 偏小 不相等 相等 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模块二 反应热与焓变
一、内能、焓、焓变1.内能(符号为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影响。2.焓(符号为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3.焓变: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严格地说,对反应体系做功有限定,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符号:________,单位: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温度
压强
物质的聚集状态
等压
ΔH
kJ / mol
kJ·mol-1
二、焓变的意义1.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ΔH为________,即ΔH_______。2.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减小,ΔH为________,即ΔH_______。
负值
<0
正值
>0
三、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①所有燃烧反应;
②大多数化合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⑥铝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③高温条件下C、H2、CO作还原剂的反应。
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不是。如:H2O2的分解、KClO3的分解,属于放热反应。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比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吸放热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四、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分析焓变 1.放热反应(ΔH<0):反应物的总焓(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焓(能量)。2.吸热反应(ΔH>0):反应物的总焓(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焓(能量)。3.计算公式: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
焓(H)
反应物
生成物
ΔH < 0
放热反应
焓(H)
ΔH > 0
吸热反应
生成物
反应物
五、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键能相对大小分析焓变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2.断键需要 能量,成键需要 能量。3.键能:断开(形成)1 mol某键所吸收(放出)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例如,H-H键的键能是436.0 kJ/mol,那么断开(形成)1 mol H-H键吸收(放出)的能量为436.0 kJ。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吸收
放出
五、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键能相对大小分析焓变4.实例分析由图可知,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分子的过程中, 了 kJ的能量。5.计算公式: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放
183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六、物质的稳定性1. 能量越低越稳定。2. 键能越大越稳定。
【例4】下列物质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A.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B.稀盐酸与金属镁反应C.稀硫酸与氨水反应 D.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研磨
D
题型三: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例5】下列过程中能量变化与图像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
D
题型四: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分析焓变
【例6】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D
题型四: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分析焓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能量图也可以表示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过程B.CO2所具有的能量比CO和O要高C.状态Ⅰ→Ⅱ的过程可以说明,形成化学键会向环境放出能量D.状态Ⅰ→Ⅱ→Ⅲ的过程中,反应体系经历了向环境吸收和放出能量的过程
【变6】已知:N2(g) +3H2(g) 2NH3(g) △H=-92.4 kJ/mo1.若断裂1 mol H-H、1 molN≡N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akJ、b kJ。则生成1 mol N-H放出能量的数值为A. B. C. D.
B
题型五:键能的计算
【例7】如图所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B.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kJ能量C.断裂1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D.1molN2和1molO2的反应热ΔH=-180kJ·mol-1
D
题型六: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键能相对大小分析焓变
【例8】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下图中,表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图中过程①需___(填“吸收”或“释放”)。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的证据为____。(3)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_____。
题型六: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键能相对大小分析焓变
【答案】a 吸收 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11反应热焓变练习解析版docx、111反应热焓变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 反应热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 反应热评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二反应热与焓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作业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ΔH0,Q3Q2Q1,b-6a-3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