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南京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江苏南京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语文·全解全析
1.【答案】(1)示例:涓涓细流
(2) 谧 lǚ
(3) 资 姿
(4)坚守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从“涓涓细流”和“落落余晖”中任选一幅,用简体正楷字正确、工整地书写下来即可。注意“涓”或“晖”的书写正确。暉,是“晖”的繁写体。
(2)根本题考查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1)静谧:安静。谧,读作mì。
(2)一缕:读音yī lǚ,一丝;一股。
(3)本题考查字形。
摇曳生资——摇曳生姿(姿态闲雅,婀娜多姿的样子)
(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坚守:坚决守护保卫,不放弃。
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根据“漫漫人生,我愿……最真的初心”语境,此处是坚决守护保卫,不放弃的意思,因此应使用“坚守”。
2. 【答案】 燕然未勒归无计 山河破碎风飘絮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受任于败军之际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燕然未勒、
3.【答案】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解析】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
从图表上看,2020-2021年读书学习及休闲娱乐的柱状图数据几乎没变,而公益活动的柱状图变化明显,在逐年增加。综上,可以总结为: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4.【答案】示例1: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示例2:努力拼搏,敢于担当,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歌词“明天是社会栋梁”“明天要撤起民族自教的巨浪”“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等内容可知,老师出示这段歌词的用意是希望同学们可以有家国志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故赠言可围绕这个来写。
示例: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5.【答案】示例:我选择C项,因为活动的主题是“岁月如歌”,C是最符合的主题的,C图中蓝天白云,还有几个青春少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既突出了主题又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首先分析是否与主题“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相符。然后分析图片的要素是否符合初中生。据此分析,C图片是最符合的。“岁月如歌”直接彰显主题“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图片中的四个青少年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据此分析,C图片最合适。此外,A图“童心飞扬”不符初中毕业相册。B图“致青春”意思是即将结束的青春时光带来的无限缅怀,图片的人像与初中生不符,应适合用于大学毕业相册封面。
6. 【答案】示例一:何日再相逢 再画青春梦 示例二:①莫要忘初心 ②愿君似春风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此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示例:①何日叙旧情;②愿君似少年。
7.【答案】(1)烤 (2)告诫 (3)觉得美味
【解析】(1)根据小篆字形来分析,“炙”从肉从火,肉在火上烤。故“炙”的本义是烧烤。取其大者炙热:选其中比较大的烧烤加热。
(2)戒之曰:告诫她说。戒,告诫。每戒过子慎勿说:每次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
(3)食蚝而美:喜欢吃海南的牡蛎,并认为味道很鲜美。美,本义为形容词,美味。在句中用作动词,觉得美味。
8.【答案】A
【解析】B.根据乙文中的“又益煮者”可知,“炙热”吃比煮着吃要更加美味,本项“美味不相上下”有误;
C.根据乙文中的“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可知,苏轼不让儿子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是因为不想让北方君子争相前来,分走自己的美味,并不能体现那里生活的清苦;
D.根据丙文中的“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可知,作者认为苏轼不希望朝中大臣来此分食的想法,是他用自己贤明的君子风度来看待别人,这说明作者是理解苏轼这一想法的;
故选A。
9.【答案】示例1:“云海天涯两渺茫”运用夸张手法,夸大了杭州与密州的距离,想到自己和友人天涯两隔,相望渺茫,颇有黯然别情。
示例2:“醉笑陪公三万场”中的“三万场”运用夸张手法,夸大了日后与友人重聚时欢聚的次数,还未分别就想要将今后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重拾,再追忆。这里既有不舍之情、别后思念之意,更有一番豁达豪迈之气。
【解析】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意为: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作者觉得东武与余杭之间的距离就如同远隔无涯一般,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两地距离之远。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距离遥远,相见自然就遥遥无期,所以此处夸张里包含了作者因为与友人分离两地的黯然神伤之意。
“醉笑陪公三万场”意为: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三万场”运用夸张的修辞,极言两人相处欢宴次数之多。联系写作背景,此词作于杨元素设宴为苏轼饯别之时,两人尚未分别,作者就在想象日后两人相聚时的情景,既表现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作者别后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更包含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分别不算什么,待到他日重逢,只管欢宴数场,尽叙情意。
10.【答案】示例1:甲词中上片“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还未分别,苏轼就想象日后功成名就后和友人再次相聚诉衷肠的场景,一扫开篇淡淡的离愁,乐观可见一斑;而乙文中,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这种蛮荒之地,但他却能自得其乐,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了“生蚝”这种美味,可见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在琐细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体现其“乐观”。
示例2:甲词下片中“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劝好友不必戚戚于黯然离别之情,苏轼不以世俗的方式来表达离情别绪;乙文苏轼挖掘“生蚝”这种美味,还写信给小儿子让他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这些方面都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性格。
示例3:乙文苏轼挖掘“生蚝”这种美味,还写信给小儿子让他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丙文中记载了苏轼让小儿子为海南有生蚝保守秘密,防止北方的官员来分食,用诙谐之语调侃自己遭遇这则趣事,可以见得,苏轼在人生低谷中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
示例4:甲词中上片“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还未分别,苏轼就想象日后功成名就后和友人再次相聚诉衷肠的场景,一扫开篇淡淡的离愁;丙文文末“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作者记载了别人对苏轼这则趣事的评价,指出表面上是说怕士大夫争着南来,使他不能独享此美味。其真正的含义则是不希望有人再像他这样远贬蛮荒。苏轼在远贬蛮荒之地,处境糟糕之时,还能有如此格局,可见其心胸豁达,也是“乐天”的一种体现。
【解析】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甲词中的“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作者还未与友人分别,就在畅想日后两人重逢时的欢饮场面,“云海天涯两渺茫”中因两人分离后相隔遥远的黯然一扫而空,充满了乐观的情绪。“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词人对给他饯行的杨绘说,“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完全不必费神分辨。离殇从来是不用诉,诉不出的。痛哭也好微笑也罢,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从来都是不一样的。作者乐观的情绪同样蕴含其中。
乙文中“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作者告诫儿子不要把海南有美味的生蚝告诉别人,怕那些身处北方的君子们都争相上海南来,分走自己的美味。语调诙谐,完全没有被贬的郁闷苦涩。他能在被贬蛮荒之际发现生蚝的美味,又能用幽默的语调调侃自己的被贬,表现了他性格的乐观。
丙文中“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有人说东坡这样说话,即不希望朝中大臣来此,是怕他们分走了自己的美味,是用自己贤明的君子风度来看待别人,真正的含义是苏轼不希望朝中大臣再像自己一样被贬到蛮荒之地。身处逆境,却还心系他人,这同样体现他性格上的乐观与豁达。
【点睛】译文:
[甲]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酒阑人散,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乙]己卯冬至的前二天,海蛮献蚝,剖开壳,得到几升肉。将肉与浆和酒放在一起煮,吃起来非常好吃,从未有过的美味。又取了一些大的,烤熟了,嚼着吃。又比煮来吃更好。每次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害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争着做苏轼所做的,请求贬到海南来,把我的美味分走。
[丙]苏东坡在海南的时候,喜欢吃海南的牡蛎,并认为味道很鲜美,于是写信给儿子苏过说:“不要让朝廷中的士大夫们知道这件事,否则那些官吏员们恐怕会争着设法调到海南来做官,来分享鲜美的牡蛎美味佳肴了。”让士大夫们以南迁为乐,那么,那些忌恨排挤苏东坡的人就不会让他到海南了。有人认为苏东坡写这种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
11.【答案】【丙】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
【丙】“为了”表目的,根据材料三“其次,做人诚实守信,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可知,“赢得他人尊重”是“做人讲诚信”带来的影响,而非目的;
故选【丙】。
12.【答案】大多数人认为社会诚信状况会影响对他人的信任感。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材料二是对“社会诚信状况对他人信任感影响情况调查”,其中认为有很大影响的占30.3%,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48.48%,认为完全不影响的占21.21%,据此可知,大多数人认为社会诚信状况会影响对他人的信任感。
13.【答案】 诚信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延续的基石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诚信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材料二“诚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一个重要基石”,材料三“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即可提炼我们提倡诚信的主要原因。
14.【答案】大多很不满意; 阅读荷兰画家传记; 没有找到草编坐垫的歪椅子或木鞋;生气恼怒;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
已知信息“在阁楼里,给自己画肖像,感到满意”对应第①段,“隔一段时间后再看”对应第②段。
①根据第③段中的“只是当他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再看这些画时,他大多很不满意”可得:大多很不满意;
②根据第⑥段中的“他正在读一位荷兰名画家的传记”可得:阅读荷兰画家传记;
③根据第⑧段中的“草编坐垫的歪椅子没找到,木鞋也没有”可得:没有找到草编坐垫的歪椅子或木鞋;
④根据第⑪段中的“他恼怒地补了一条线,怏怏地盯住椅子。不对。他生气了”可得:生气恼怒。
⑤根据第⑱段中的“年轻人坐下来,重新拿出最新的一幅自画像。但是他不喜欢”可得:不喜欢。
⑥根据第⑳段中的“年轻人找来他的艺术家帽子,决定出去走走”可得:决定出去走走。
15.【答案】(1)阁楼的象征意义:阁楼象征年轻人的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场所。在文章的结尾,年轻人离开了阁楼,意味着年轻人追求理想的彻底失败。
(2)宝贵的东西:不要对名人的故事亦步亦趋,要学会停下脚步审视自身;要学会坚持,不要心浮气躁;要有耐心,学会观察。(符合文意,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考查词句理解。
(1)根据首段中的“他想当画家,但是还有些困难需要克服。目前他静静地住在阁楼里,长大了一些,习惯了在一面小镜子前坐上几个钟头,试着给自己画肖像”可知,年轻人想要做一个画家,他在阁楼里作画。根据第⑥段中的“他正在读一位荷兰名画家的传记。他读到,此人心中充满一定要成为好画家的激情,简直是走火入魔”可知,他在阁楼里读知名画家的传记,想着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知名的画家。所以阁楼象征着年轻人的理想和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场所。联系末段中的“辛辛苦苦,最终免不了失望,毕竟世上再好的画家也只能画出事物表面,一个追求深度的人终究不适合做专业画家”可知,年轻人最终放弃了自己成为一个画家的理想。所以走出阁楼意味着年轻人追求理想的彻底失败。
(2)可从第⑬段中的椅子说的“好好看看我吧!我就是我,不会变样了”,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藤椅可以教给它的小主人什么宝贵的东西。
“好好看看我吧”是告诉小主人,要想成为一句优秀的画家,就一定要有耐心,学会观察。
“我就是我,不会变样了”,结合第⑦段中的“模仿大师的范例,尝试一下这条通往伟大之路”可知,“我就是我,不会变样了”是告诉年轻人不要一味模仿名人的故事与做法,要学会停下脚步审视自身,发现自己的特长,走最适合自己的路。
“好好看看我吧”是告诉小主人,要学会坚持,好好观察,不要心浮气躁。
16.【答案】示例:
第一层:思维肤浅,认识停留在表面。 | 示例:年轻人只是按照大师的成功经验进行表面的模仿,只看到了他画木鞋、藤椅,没看到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内心浮躁,急于求成。 |
第二层:思考相对全面,理解相对深入,但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关联 | 示例:年轻人只是按照大师的成功经验进行表面的模仿,内心浮躁,急于求成,忽略对身边事物的体察和认识。不耐烦听取他人的忠告和建议,对绘画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
第三层:思维全面深刻,能结合文本,相互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关联。 | 示例:年轻人只是按照大师的成功经验进行表面的模仿,只看到了他画木鞋、藤椅,没看到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没有意识到并不是“藤椅”本身而是日复一日观察藤椅的过程让大师走向成功。年轻人对自我的认识过高,认为自己是“一个追求深度的人”,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深度,只是自命清高。他忽略“生活中举足轻重的所有细节”,内心浮躁,急于求成,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努力,忽略对身边事物的体察和认识。年轻人不耐烦听取他人的忠告和建议,面对挫折选择逃避,而不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不善于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是推卸责任,认为画不好藤椅,是因为椅子“全身上下都歪歪斜斜的”,甚至后来认为绘画本身就存在“短处”,自己应该重新考虑是否去当个作家。 |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⑦段中的“模仿大师的范例,尝试一下这条通往伟大之路”,第⑥段中的“比如此人每逢天气不好无法出门写生,他就坚持不懈、激情满满地画下所有眼前看到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可知,年轻人只是简单的模仿大师,这种模仿只是表现的模仿,他只在单纯在画,却没有大师那种坚持不懈,激情满满的状态。更没有意识到,是长时间的观察让大师走向了成功,而不是一时兴起的模仿。
根据第②段中的“看得出来我有点思想家派头或者类似的气质。我只需把嘴角稍许向下一弯,表情就非常有个性,十足地忧郁”和末段中的“一个追求深度的人终究不适合做专业画家”可知,年轻人是一个自视过高的人,他认为自己有思想家的派头和气质,认为自己是一个追求尝试的人。根据他画椅子的过程可以看出,他内心浮躁,幻想一夜成名,不愿意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进行练习与创作。根据第④段中的“年轻人同自己住的阁楼以及里面摆放的各种物件之间的关系不太理想,算不上亲密,不过幸好还谈不上恶劣。他对它们的亏待和大多数人相比不多也不少:他很少注意到它们,和它们不熟”可知,他忽略了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又怎么能成为一个知名的画家呢?
根据第⑯段中的“小伙子跳了起来。‘透视!’他怒吼道,‘捣蛋鬼椅子现在要来教训我了!透视是我的事,跟你无关,你给我记住!’”可知,他拒绝别人善意的忠告与建议。根据第⑮段中的“全身上下都歪歪斜斜的”可知,他把自己画不好椅子的原因归结为椅子“全身上下都歪歪斜斜的”。根据末段中的“他记得自己早就有一回注意到绘画的短处”可知,他甚至认为画画本身就存在了短处,认为自己“应当认真考虑一下,是否按照幼时的兴趣当作家”。
17.【答案】(1)“智多星”或“赛诸葛”
(2)暗藏“卢俊义反”的玄机。
(3)示例:智取生辰纲,火烧大名府,博学多智。
(4)示例:《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人物的积累。
吴用:《水浒传》中人物,表字学究, 绰号智多星,道号“加亮先生”。原本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私塾先生,但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与晁盖自幼结交,帮他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因此上梁山。后凭借其才华,激林冲火并王伦,又帮助梁山破祝家庄。晁盖死后帮助宋江坐上梁山寨主并攻破曾头市、大名府。在梁山处在上升期,收服许多头领。梁山大聚义后,两败童贯、三胜高俅,并推动招安进程。接受招安后,随梁山军队南征北战。平灭了几方势力后,被封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害死后,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片段二中吴用的四句口歌“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是一首藏头诗。由每句歌词的第一个字可知是“卢(芦)俊义反”。
(3)本题考查仿写。形式上,用“人名+情节(事例)”。内容上,写吴用事迹。
示例:结合【片段一】可拟写为:吴用智取生辰纲。
(4)本题考查推荐语。结合《水浒装》有关内容和主题等写推荐语即可。
示例:《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挚天立地的人物英雄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中国读者。它还被翻译成日、朝、德、英、法等多种语言,为全国人民所捧爱,成为世界文学名著。身为国人,不可不读。
18. 【答案】例文:
因为有你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地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以“因为有你”为题作文,关键确定两个词语,一个是“你”,一个是“因为”,“因为有你”带有默默支持、无私帮助的含义,这个题目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意思:感谢一个为你的成长和安心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一个人或者一种力量。这里的“你”可以是生活中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例如:诗歌、祖国等,后两种思路属于创新思路,更容易获得更高分。
第二,思路。从题目上看,本文适合写出记叙文或者是散文。因为题目里有个“你”,全文最好使用第二人称。先明确“你”的具体所指,然后明确因为有你,所以如何了。这是文章写作的重点,这个过程中可以重点写因为有你带来的积极的影响,也可以重点写因为有你带来积极影响的原因,或者二者融合。文章可以写一人一事,可以写一人几事,因为有妈妈,所以生活充满幸福,可以抓取几个片段来写,妈妈在生活中的温暖的关怀,在学习上的严厉和鼓励,在思想上的引导等等;可以写一株梅花,写梅花傲雪斗霜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等等。最好是写一些小的事情和细节,以小见大。
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徐州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徐州卷)(全解全析),共9页。
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无锡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无锡卷)(全解全析),共12页。
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南京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江苏南京卷)(全解全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