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考试版),共8页。
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 学(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Zn-6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明在2023年春节期间做了下面几件事情,其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煮汤圆 B.贴春联 C.堆雪人 D.剪窗花2.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淘洗后可以食用 B.用甲醛浸泡海参可以延长保鲜时间C.为了方便可以多吃含亚硝酸盐的熟食 D.补充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效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C.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是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铟原子的核内电子数是49B.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C.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D.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O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检测溶液的pH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6.安徽黄山屯溪绿茶,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享誉国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7.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类别,纵坐标表示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物质所属物质类别是单质B.B物质的化学式为FeOC.可以用CO和C物质在高温下生成A物质D.E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所以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氖原子和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所以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D.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都是酸雨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B.t1℃时,将30g甲放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70g的甲溶液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甲溶液变成P点的甲溶液10.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由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该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H2+O2CH3OH+ H2O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鉴别硬水和蒸馏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B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12.某小组借助传感器研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漏斗内压强不变)匀速滴加另-种溶液,如图 1所示。用pH传感器测定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实验结果一样B.X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进行到20 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稀盐酸、氯化钠D.实验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pH曲线相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二、科普阅读题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堆。1836年,英国科学家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改良,制成了如图所示的Zn-Cu电池。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普通干电池主要由铜帽、锌筒、碳棒、密封塑料、MnO、NH4Cl等构成。蓄电池是一类放电后可以再充电,能反复使用的电池。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连续地注入活稀硫酸性物质,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奥电池,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1)短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2)普通干电池中含有NH4Cl,NH4Cl在农业上的用途有______。(3)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4)氢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三、实验题14.(5分)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图,请回答:(1)写出编号Ⅰ仪器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用B装置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为______;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4)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非常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G来收集氨气,应从______端通入气体。(填“a”或“b”)四、流程题15.(5分)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备1中发生反应C+H2O(气)CO+ H2,体现了碳单质的______性质。(2)设备2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3)氨气转变为液氨是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4)写出设备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5)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_。五、科学探究题16.(8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设计实验】(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1):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3)为了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是显中性还是显酸性,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实验延伸】(4)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填一种即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5)同学们又从数据表达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对“NaOH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的反应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如图2和图3。请你思考:Ⅰ、由图2可知,此反应是一个______反应;Ⅱ、图3曲线表示______(填编号)①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至过量;②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Ⅲ、图3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六、计算题17.(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g;(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无锡卷)-化学(考试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长沙卷)-化学(考试版),共7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考试版),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