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点07 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展开查补易混易错点07 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背斜、向斜、断层以及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构造地貌的原理以及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分析和说明一些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山东高考的第13-15题,2022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17-18题,2022年湖南高考的第19题等都对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问题指向
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
方法及图示
判读事例
看新老关系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
看岩层弯曲
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
看相关数据
地点
海拔(米)
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
A
450
170
B
520
140
C
450
160
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易错02 河谷地貌的演变
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含义
向河流源头侵蚀
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蚀
向河岸两侧侵蚀
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2.常见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地貌
形成
“V”形谷(峡谷)
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曲流(河曲)
发生在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堆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草场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较强
曲峡
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3.河流袭夺
(1)概念: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条件
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4.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②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③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④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易错03 河流堆积地貌
1.河流堆积地貌必要条件
(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2)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貌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①河流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②河水或季节性的洪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③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④洪(冲)积扇扩大并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
平原
河流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季节性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1)形成: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湖)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2)变化
①无三角洲形成:泥沙、沉积环境(沉积空间:河流入海处地势陡峻;海水运动:洋流等带走泥沙;地壳沉降)。
②三角洲面积增大或减小:泥沙来源变化,海平面变化(海退时,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海进时,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三角洲面积减小)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答案】B
【详解】如图所示,地质构造主要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开裂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成谷,A错;甲处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与断层交汇处没有被断层错断,而是覆盖了原有 的岩层结构,说明甲处岩浆活动晚于断层,B对;从沉积岩岩层形成先后顺序来看,①在上而②在下,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晚,C错;岩层③为石灰岩,多形成与浅海环境,④为泥岩,多形成于陆地环境,形成环境不同,D错。故选B。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2-3小题。
2.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2.B 3.A
【解析】2.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
3.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点睛】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后来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由于遗体是被沉积物掩埋,所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下面4-5小题。
4.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5.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比c老 ②bc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 ③b比c新 ④bc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
A.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A 5.D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北侧为河流,所以该地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在甲西北方位大致与甲平行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所以,甲地的小河的流向应与该河流流向相同,为流向东北,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5.信息显示,b岩层覆盖了两条穿过c岩层的断层,且该地为向斜,b岩层位于c岩层中间,因此b比c新,③正确,①错误;b为石灰岩,c为砂页岩,b岩石颗粒物比以c岩石颗粒物小,材料信息表明沉积环境中水越深,沉积的颗粒物越细,表明先形成c岩层时,水较浅,后形成b岩层时,水较深,因此bc期间水深逐渐变深,海岸线向陆地前进,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2023·山东潍坊·统考二模)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沙漠上。世界各大主要沙漠地区均有该地貌发育。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典型形成机制。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沙漠倒置河床砾石的主要特点可能是( )
A.粒径大,磨圆度差 B.粒径小,磨圆度差
C.粒径大,磨圆度好 D.粒径小,磨圆度好
7.沙漠倒置河床形成过程中( )
A.砾石沉积阶段降水较少 B.砂质沉积物被流水侵蚀
C.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D.河流径流流向发生反转
【答案】6.A 7.C
【解析】6.根据材料显示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沙漠上。该河床砾石主要发育在山前冲积扇,受山区洪水作用,冲击力强,带来的砾石粒径大,磨圆度差,A正确,C错误;粒径小的话,一般流水携带能力弱,流速慢,但山前冲积扇一般水流来自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流水携带能力强,砾石粒径大。BD错误;故选A。
7.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由于早期山前冲积扇形成过程中,砾石与胶结物联合在一起,不容易被侵蚀,后期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C正确;风力侵蚀作用加强,砂质沉积物被风力侵蚀,B错误;使得沙漠倒置河床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砾石沉积阶段降水较多,山前冲积扇发育,A错误;沙漠倒置河床主要是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并不是河流径流流向发生反转,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堆积物粒径变化很大,在一些扇的上部有比小卡车还大的巨石,1公尺左右的砾石可被冲到扇缘,大砾石与黏土也可在同一处堆积中出现。在堆积层序方面,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因每年有季节性的洪水和植被发育,所以垂直剖面中可出现一系列的埋藏的有机质层,各有机质层在横向上都相当连续,这说明沉积物依次覆盖在前一年的草被之上。在干旱区,洪水稀少,且常以泥石流形式出现,往往被局限在扇顶深谷中。因此在堆积层序中出现直线到曲线形的岩屑舌,可从扇顶伸延到扇中或更远。由于堆积作用区向侧向和下游不断摆移,冲积扇的内部结构表现为一系列的透镜状与楔状体在垂直方向相互交替堆叠,它们是粗、细和混合粒级的堆积物构成的复杂层组,在横向上相互错叉或尖灭。
(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沉积物输送系统从源到汇的地形变化可视为一个从供源区到汇积区的“天然沙漏”,一般情况下以侵蚀作用为主的上半部大于以沉积作用为主的下半部。不同坡度沉积物的主导输送作用力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形态,常见的几何形态主要有扇状、帚状、朵叶状、乌足状等。下图为新疆克拉玛依柳树沟流域源汇体系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图中I、Ⅱ、Ⅲ对应的区域名称是( )
A.供源区—输送区一汇积区 B.汇积区—输送区一供源区
C.输送区一供源区一汇积区 D.供源区—汇积区—输送区
9.坡度角较大时,输送沉积物的主要作用力是( )
A.重力 B.摩擦力 C.浮力 D.偏向力
10.坡度角最小时,沉积体系呈现的平面展布形态最可能是( )
A. B. C.D.
【答案】8.A 9.A 10.D
【解析】8.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以侵蚀作用为主的上半部大于以沉积作用为主的下半部。I区域面积最大,因此可以判断其为供源区;Ⅱ区域面积小,可以判断其主要是坡度较陡的沉积物输送区;Ⅲ区域面积居于中间,且位于下游地区,可以推测其应该为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汇积区,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坡度角较大时,输送沉积物的主要作用力是重力,由于较大的坡度,沉积物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向河流下游运动,A正确;摩擦力会阻碍沉积物的移动,B错误;浮力是垂直向上的力,同样也不会影响沉积物向下游移动,C错误;偏向力会影响沉积物向河流一侧偏移沉积,而不会使其向下游移动,D错误;故选A。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体系形态和随坡度逐渐减小时变化特点呈现出:扇状、帚状、朵叶状、鸟足状依次变化。因此坡度角最小时,沉积体系呈现的平面展布形态最可能是鸟足状三角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
(2023·全国·一模)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区域内典型地貌景观——天坑是由溶洞大厅形成的,且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读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图1所示区域内( )
A.地表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透水性较好 B.乌江流域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
C.羊水河出露的地层形成早于中石院天坑 D.当地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2.图2中各序号,能够正确表示天坑景观形成过程的是( )
A.②-③-④ B.④-⑦-③ C.⑥-①-③ D.③-④-⑤
【答案】11.C 12.B
【解析】11.根据材料,该区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说明是石灰岩在流水侵蚀(溶蚀)的结果,A错误;根据图1中信息,乌江河道处有断层构造,,地壳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断层活动,B错误;根据图1信息,羊水河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羊水河出露的地层形成早于中石院天坑,C正确;当地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所以选C。
12.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形成溶洞,溶洞坍塌逐渐形成天坑景观。图中①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③表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⑦为地壳抬升。天坑景观形成过程的是④-⑦-③。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023·广东·模拟预测)地质工作者在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澜沧江某干流河段附近发现一处古河道(图-a),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过程,工作者在达德沟口附近某处(海拔3244m)开挖人工剖面(图-b)。河流中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受水动力制约,水动力减弱沉积物为黏土。据此完成13-14题。
13.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 )
A.古河道 B.澜沧江 C.达德沟 D.软流层
14.推断该剖面形成过程中大致经历了( )
A.12次洪水 B.2~3次洪水
C.3~4次洪水 D.1~2次干旱
15.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流改道②高地初步形成③弯曲河道形成④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答案】13.C 14.B 15.D
【解析】13.由于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因此可以判断出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以及沙土磨圆度相对较差,说明其不是来源于河流,因为河流的沉积物磨圆度很好,AB错误。软流层为岩浆,软流层不是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D错误。由于达德沟海拔较高,所以达德沟的固体碎屑物可能会移动到古河道上进行堆积,因此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达德沟,C正确,故选C。
14.当出现洪水时,水量较大,流速较快,因此洪水会带来大量的砾石,砾石在地层沉积会产生河流相砾石,所以河流相砾石的数目能够代表洪水次数,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剖面有2~3个河流相砾石层,因此该剖面形成过程中大致经历了2~3次洪水,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中古河道为弯曲的,因此可以判断出弯曲河道先形成,弯曲河道形成后导致高地初步的形成,由于高地的初步形成,河湖向沉积交替出现,并且最终河流发生改道,形成现如今的澜沧江干流,所以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堆积物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通过快速侵蚀、搬运形成的产物,它包含着大量地质条件的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信息。
(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支撑砾岩是指洪积扇地表之下的松散砾石层,由分选较好的砾石组成,砾石间极少有泥沙等细粒填充物。支撑砾岩是不同丰枯时期、不同含沙量的水流先后作用的结果。图示意某洪积扇支撑砾岩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该地支撑砾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7.与①阶段相比,③阶段河流( )
A.水位高 B.流速慢 C.搬运能力强 D.沉积作用强
【答案】16.D 17.B
【解析】16.读图分析可知,②应为第一个洪水期阶段,流速快,砾石沉积先在河床底部,较小粒径的沉积物填充其缝隙;③应为枯水期阶段,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只能搬运走缝隙间的小颗粒沉积物,砾石间缝隙变小,结构紧密稳定;①应为第二个洪水期阶段,洪水期流速快,由于砾石间缝隙小,结构紧密稳定,后沉积小颗粒只能分布在砾石层上,形成支撑砾岩。因此该地支撑砾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由上一问解析可知,③阶段为枯水期,①阶段为洪水期,与①阶段相比,③阶段河流水位低,流速慢,搬运能力弱,河流携带泥沙较少,沉积作用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洪水期洪积扇上游山区流水将不同大小粒径的颗粒物带到洪积扇上堆积,枯水期时,径流量小,侵蚀能力(携带、搬运能力)减弱,流水将小颗粒沉积物搬运到下游,只留下无法搬运的砾石,(小颗粒物质容易被侵蚀,砾石不易被侵蚀而被堆积下来)之后洪水期再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搬运到此,堆积到大块砾石的表层,底层形成支撑砾岩。
(2023·山东菏泽·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校考二模)贵州高原北部发育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两种喀斯特地貌组合,保存于喀斯特山间盆地的河流阶地对区域地貌演化具有指示意义。下图示意贵州高原旺草盆地阶地剖面和绥阳盆地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18-20小题。
18.芙蓉江T1阶地形成时( )
A.地壳下沉幅度较小 B.河流含沙量较大
C.河流流量较大 D.河流流速较慢
19.与芙蓉江阶地相比,洋川河阶地( )
A.地壳抬升幅度较大 B.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C.地壳抬升幅度较小 D.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
20.两个盆地边缘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应为( )
①旺草盆地——深切峰丛②绥阳盆地—深切峰丛③旺草盆地—平缓丘丛④绥阳盆地—平缓丘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8.D 19.C 20.B
【解析】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才能使原来的河漫滩出露形成河流阶地,A错误;该阶地的沉积层薄,说明河流含沙量较小,B错误;河流流量较大会使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大,不符合沉积层薄,C错误;该阶地是唯一没有沉积砾石层的,说明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细,D正确;故选D。
19.对比两幅图的海拔和阶地数量,可知与芙蓉江阶地相比,洋川河阶地地壳抬升幅度较小,A错误,C正确;同样是河流阶地,形成作用都是河流堆积和河流侵蚀交替形成的,BD错误;故选C。
20.结合第二问,平缓丘丛地势较为平缓,说明抬升幅度较小,应为绥阳盆地,③错误,④正确;深切峰丛地势起伏大,说明抬升幅度较大,应为旺草盆地,①正确,②错误;综上,排除ACD,故选B。
【点睛】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在地壳稳定时,一般先侧蚀和沉积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然后地壳抬升,河流开始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原先的河漫滩形成阶地。
(2023·全国·一模)2022年10月20日新闻媒体发布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从空间站拍摄的黄河入海口附近区域的照片(图1)。图2为1992年和2012年黄河河口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21-22小题。
21.图1中所示地区( )
A.以河流侵蚀地貌为主 B.多条支流汇入干流
C.是我国冬小麦的产区 D.气象、水文灾害少
22.图2反映1992年到2012年( )
A.河道出现明显摆动 B.陆地面积增长400km2
C.河流自北向南入海 D.河流北岸芦苇退化严重
【答案】21.C 22.A
【解析】21.根据材料可知,图1为黄河入海口附近区域的照片,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以河流沉积地貌为主,A错误;图1地区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多地上河景观,没有多条支流汇入干流,B错误;黄河入海口在我国山东省境内,山东使我国冬小麦的产区,C正确;由于黄河泥沙进入平原地区后沉积下来,造成河床不断抬高,人们筑堤对黄河水进行约束,形成了地上河的现象,易泛滥,D错误;故选C。
22.对比图2两幅图,可以发现2012年黄河入海口处的河道比1992年的入海口处河道出现了向北摆动,A正确;根据图中比例尺可以大致计算两幅图的实际面积是800km²,从1992年-2012年陆地面积增长的部分远远不到图幅面积的一半,B错误;2012年河流自南向北入海,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河流北岸芦苇面积有所增加,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河流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二、综合题
23.(2023·海南海口·文昌中学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的主体是260万年以来堆积的黄土,主要成分是粉砂质沉积物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耕种的影响,黄土高原上不断发育沟壑,现今形成沟壑万千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第四纪不同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沟谷的演变。
分别指出间冰期和冰期黄土高原沟谷演变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答案】外力作用:间冰期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冰期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理由: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沟谷侵蚀严重;冰期气候干冷,风力大、搬运作用强,风挟带的沙尘在黄土高原沟谷中大量沉积,填充沟谷。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沟谷的演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间冰期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产生大量地表径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侵蚀严重;冰期气候干冷,流水侵蚀作用减弱,风力大,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挟带大量沙尘在黄土高原沟谷中大量沉积,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使得沟谷被填平或部分填充。
24.(2023·重庆·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的主要经济区域,其中的下龙湾景区有一大奇观——月亮湖,它是一个被石灰岩绝壁环抱的淡水湖湾,被称为“海上天坑”,只有一条长约60米的狭窄溶洞与外面的海水相连。潮起潮落时,溶洞的高度仅为2.5米至4米,游客只能乘坐小船进入。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是到月亮湖旅游的最佳时期。左图为下龙湾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月亮湖溶洞通道景观图。
(1)指出月亮湖溶洞所属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2)分析月亮湖是淡水湖的主要原因。
(3)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红河三角洲形成的地理过程。
【答案】(1)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成因:流水侵蚀。
(2)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大气降水多;有河流入湖,淡水补给量大;只有一条长约60米的狭窄溶洞与外面的海水相连,与海水交换量少。因此该湖为淡水湖。
(3)红河挟带大量泥沙,在进入海洋时,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形成红河三角洲。
【分析】本大题以红河三角洲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湖泊补给类型以及地貌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红河三角洲位于越南北部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本地区石灰岩广布,综合以上信息,月亮湖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主要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特殊地貌。
(2) 根据题干信息月亮湖为淡水湖,因此补给量大于支出量,湖泊补给主要来自于雨水补给和河流补给。本地区位于越南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量较多;根据图中信息,该湖泊有河流注入,淡水补给量较大;同时,根据材料信息“只有一条长约60米的狭窄溶洞与外面海水相连”可知,该湖泊与海水交换量较少。综合以上信息,该湖泊为淡水湖。
(3)根据所学知识,河口三角洲地区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在于流水堆积和海水顶托共同作用而成。红河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流下游,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在此沉积,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因此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红河三角洲。
25.(2023·广东·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岩的流动性和塑性较其他岩石更强,且密度相对较低。历史上,扎格罗斯山脉某地因内部盐岩层活动触发了约4.2亿立方米的巨型岩崩,短期内造成岩崩体堵河。研究表明,该地的褶曲类型对岩崩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左图示意该地地质构造,右图示意盐岩层活动剖面。
(1)说出该地的褶曲类型并简述其对岩崩的促进作用。
(2)说明盐岩层活动触发巨型岩崩的过程。
(3)分析巨型岩崩对河谷位置和形态的影响。
【答案】(1)背斜。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石质疏松,易破碎崩塌;背斜两翼的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不稳定;向上拱起的背斜为盐岩上涌提供空间。
(2)地壳运动施加较强的挤压力,盐岩流动性强、塑性强,(在背斜轴部)上涌;岩层(背斜)顶部受到流动盐岩的顶冲,变得更加陡峭;临河一侧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
(3)受岩崩体堵河影响,河流向北改道,河谷北移;岩崩体上游河道落差减小,河谷逐渐展宽,岩崩体下游河道落差增大,河谷下切加深。
【分析】本题以盐岩的性质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区的岩层为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该褶曲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影响,岩石较破碎,石质疏松,易破碎崩塌;背斜两翼的岩层倾向与坡向的走向一致,岩层极其不稳定,易滑坡;而向上拱起的背斜顶部为盐岩上涌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
(2)由于地壳运动对岩盐施加较强的挤压力,根据材料可知盐岩流动性强、塑性强,在背斜轴部位剧烈上涌,背斜顶部受到流动盐岩内部压力冲击,使得背斜顶部变得更加陡峭,坡面更加陡峭,临河一侧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
(3)滑坡崩塌体堵塞河道,使得河流改道向北改道,河谷向北移;岩崩体堵塞河道,抬高了河床,使得上游河道落差减小;由于河道堵塞,抬高河床,使河谷逐渐变宽;岩崩体堵塞河道,抬高了河床,使得下游河道落差增大,河谷下切侵蚀加深,河谷加深。
查补易混易错点09 垂直地域分异-【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9 垂直地域分异-【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查补易混易错点09垂直地域分异-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docx、查补易混易错点09垂直地域分异-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点06 内外力作用与板块运动-【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6 内外力作用与板块运动-【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查补易混易错点06内外力作用与板块运动-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docx、查补易混易错点06内外力作用与板块运动-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点05 河湖水文特征-【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5 河湖水文特征-【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查补易混易错点05河湖水文特征-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docx、查补易混易错点05河湖水文特征-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