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57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57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57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
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考试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共39小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气体能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铁锅生锈3.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A.铁 B.钙 C.碘 D.锌4.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氢能 C.石油 D.天然气5.下列废弃物品可以投放到如图所示垃圾桶的是( ) A.废电池 B.废口罩 C.易拉罐 D.苹果皮6.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合成橡胶 C.羊毛 D.合成纤维7.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铜 B.硫 C.银 D.锌8.碳酸钠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其俗称为( )A.火碱 B.纯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9.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 B.NH4NO3 C.Ca(H2PO4)2 D.K3PO410.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五氧化二磷 B.硝酸银溶液 C.空气 D.氧气11.电动汽车电池核心原材料之一是碳酸锂。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 3 B.核外电子数为 3C.中子数为 7 D.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12.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得到H2B.水由H2、O2构成C.连接正、负极的集气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1:2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13.CO2和CO具有相同的( )A.元素种类 B.相对分子质量 C.碳元素质量分数 D.分子种类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检查气密性15.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C.加水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6.一定条件下,碳和氨气制备甲烷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乙的化学式为 NH3C.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17.下列物质不能与 NaOH 发生反应的是( )A.HCl B.CO2 C.H2SO4 D.NaCl18.一些饮品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0~3.0) B.咖啡(4.5~5.5)C.西瓜汁(5.2~6.2) D.苏打水(7.7~9.0)19.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食盐 B.烧碱 C.熟石灰 D.浓硫酸2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实验室干燥剂2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NaOH溶液与NaCl溶液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B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向两种金属中加入稀盐酸C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气体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二、选择题组20℃时按下表配制溶液,回答下面问题。已知:20℃时,KCl 的溶解度为 34g,40℃时,KCl 的溶解度为 40g。序号①②③④KCl的质量/g2030405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22.所得溶液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④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B.②中溶液质量为 130gC.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5 D.④中溶液升温至 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的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问题。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B.该工艺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C.合成装置里CO2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甲醇(CH3OH)中D.该工艺不仅合成甲醇(CH3OH)还可获得O2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具有可燃性 B.电解装置中的反应为 C.合成装置中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工艺中共涉及两种单质 第二部分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生活现象解释】26.(2分)补齐连线。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A物质—用途B物质一主要成分27.(3分)我国提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天然气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下列措施有利于碳中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植树造林 B.火力发电 C.开发使用新能源28.(1分)“拜拜甜甜圈”,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要减少“甜食”的摄入,因为这类食物中通常都含有大量___________(填写一种营养素的名称),一旦摄入的这种营养素不能被及时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身体里。29.(3分)天宫课堂上,宇航员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演示太空“冰雪”实验。(1)乙酸钠溶液的溶质是______。(2)乙酸钠的化学式为 CH3COONa,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3)制作宇航服的原材料有①羊毛、②棉花、③合成纤维等, 其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科普阅读理解】30. (5分)生活中我们谈到“细菌”往往会心惊胆战。其实细菌不是只有危险的一面,如果掌握了它们的特性,很多细菌也可以为我们服务。氧化亚铁硫杆菌(以下简称为T·f菌,见图1)是一种细菌,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例如用T·f菌脱除工业废气中的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硫化氢(H2S)。其作用原理如右图2所示。这个净化过程中,Fe2(SO4)3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将废气中的H2S脱出,生成FeSO4.FeSO4在酸性溶液中、在T·f菌的帮助之下,只需少量的氧气就又可以转化为Fe2(SO4)3,同时释放的能量还能供给T·f菌生长。用这种方法处理废气大大降低了治污的成本,脱除率达到99.97%,且无废物排出。但要达到高效的关键是要保证体系内FeSO4浓度的稳定,一旦FeSO4浓度降低,T·f菌就会像缺少食物一样逐渐失去活性。实际应用过程发现Fe2(SO4)3在pH=1.9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成了铁的沉淀物——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并在pH=3.2时沉淀完全,使得溶液中的总铁浓度下降,降低了对废气的吸收效率。可见溶液的pH值对这个方法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验测得30℃时,不同pH环境下T·f菌的活性也不同,表现为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溶液的速率不同,如下表:pH0.91.21.51.92.12.42.73.0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速率/(g·L-1·h-1)4.55.36.26.87.06.66.25.6回答下列问题:(1)在环节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呈现-2、___________、+6多种价态。(2)环节②的反应原理为:,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3)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的化学式中“3”表示___________的个数。(填写序号)A.铁元素 B.铁原子 C.铁分子(4)用T·f菌脱除废气中的H2S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5)请结合文中信息,判断工业用T·f菌脱硫应选择的最佳pH范围是___________<pH<___________。【生产实际分析】31. (3分)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 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1)黄铁矿进入沸腾炉之前需要粉碎,目的是______。(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______(写出两种)。(3)接触室中生成 SO3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参与反应的 SO2和 O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32.(3分)以镁矿石(主要成分为MgCO3和SiO2,其中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问题:(1)在“酸浸”环节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2)“沉镁”环节物料之间反生了复分解反应: ,“沉镁”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3)“加热”环节,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Mg(OH)2,测得如图2是所示容器内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为提高矿石的浸出率或提高产率(合理即可,但是写“使反应更快”、“是反应更易发生”、“使物料接触更充分”不给分);(2)此环节生成了Mg(OH)2,属于碱,和酸能够发生反应不能共存;(3)350℃以上,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解析】(1)在“酸浸”环节加入过量稀硫酸,能够使硫酸与镁矿石中的碳酸镁反应更彻底,其目的是为提高矿石的浸出率或提高产率(合理即可);(2)“沉镁”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理由是此环节生成了Mg(OH)2,属于碱,和酸能够发生反应不能共存;(3)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温度高于或等于350℃时,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得到的固体是纯净的氧化镁。【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33. (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加热 KMnO4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用 A、B 制备并收集完 O2,后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a.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b.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3)用 C 收集 O2时需进行验满操作:______,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 O2。(4)D 中,铁丝在 O2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______。34. (4分)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1)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2)操作④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3)若操作③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步骤⑤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35. (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 CO2性质的实验。(1)观察到 2 号瓶内下方纸条先变红、上方纸条后变 红,能证明的 CO2物理性质是______。(2)能证明 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36. (3分)我国北方的水比南方的更“硬”一些,烧水时易产生水垢。(1)水质“硬”是由于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家庭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 剂是______。(2)生活用水需将天然水净化处理。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①河水外观浑浊,因其含有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②物质 X 能除去水中的臭味,X 可能是______。37.(2分)用下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I、通入 CO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处红磷均无明显变化。II、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氧气,a 处红磷无明显变化,b 处红磷燃烧。(1)II 中 a 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2)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科学探究】38.(6分)“固体酒精”是乙醇、硬脂酸、NaOH 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同学们对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制备“固体酒精”的工艺流程如下:实验 1 探究加料方式对制备“固体酒精”的影响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 用量相同时,用不同的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加料方式硬脂酸和NaOH同时加入乙醇先将硬脂酸溶于乙醇,再加入NaOH将硬脂酸和NaOH分别充分溶于2份乙醇后,再混合完全溶解所需时间60min45min30min实验 2 探究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在不同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 用量相同时,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序号温度/℃现象④30混合后立即生成“固体酒精”,产品不能混合均匀⑤40混合后立即生成少量“固体酒精”,产品局部混合不均匀⑥60混合后不立刻生成“固体酒精”,可以混合均匀实验 3 探究硬脂酸的含量对“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温度下,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制备“固体酒精”并点燃,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序号乙醇/g硬脂酸/g氢氧化钠/g燃烧现象⑦9631熔化流淌⑧9361少量熔化流淌⑨X6.51不熔化流淌【解释与结论】(1)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补全化学方程式:______。(2)在较高温度下,上述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C17H35COONa)均匀地分散在乙醇中,冷却后形成“固体酒精”。由此可知,“固体酒精”______固态乙醇(填“是”或“不是”)。(3)实验 1 中,③为最佳加料方式的依据是______。(4)实验 2 中,生成“固体酒精”过快,会导致产品均匀性较差,因此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是______(5)实验⑨,x=______。(6)实验 3,对比实验⑦~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7)下列关于“固体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固体酒精”燃烧时保持固体状态提高了其使用时的安全性B.“固体酒精”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运输、携带C.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需考虑燃烧时长和热值D.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需考虑燃烧时是否产生黑烟异味【实际应用定量计算】39.(2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为:。计算:要制备3.2kg氧气,至少需要取过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答案】 石油 ;;AC,【答案】糖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