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冠英中学、百泉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冠英中学、百泉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糖类能为人类提供能源和热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下列选项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大米、馒头 B. 鸡蛋、牛肉 C. 蔬菜、水果 D. 豆油、肥肉
2.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工厂的废气,处理后排放
B. 易拉罐、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C.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来减少“白色污染”
3. 下列有关鉴别和除杂的目的和对应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目的:鉴别硫酸铜粉末和碳酸钠粉末。方法:加水后观察现象
B. 目的: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方法:伸入燃烧的木条,观察现象
C. 目的: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方法:加入适量盐酸
D. 目的: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硫酸铜。方法:加入过量锌粉,过滤
4. 某同学在家里做家庭小实验,下列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食醋除水垢 B. 蒸发食盐水 C. 过滤黄泥水 D. 用钢丝球打磨铁锈
5.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锌、氦气 B. 氮气、干冰 C. 石墨、氯化钠 D. 硫酸铜、氨气
6.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 新移栽或者长势不佳的树木,可以给树木输营养液来促进树木的生长,营养液中含有的以下几种组成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KNO3 B. MgSO4 C. Ca3(PO4)2 D. CO(NH2)2
8.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干燥氧气 D. 滴加少量液体
9. 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N2 B. NO2 C. NO D. H2
10. 在化学课堂上,应该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11. 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他的下列操作中一定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 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 B.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溶解氯化钠用的烧杯残留有水 D. 转移配制好的生理盐水时有洒落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分别向等质量的Mg(OH)2和MgO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C.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13. 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合是( )
A. Cu2+、Na+、SO42−、Cl− B. Ba2+、K+、OH−、SO42−
C. Ca2+、Mg2+、NO3−、Cl− D. Na+、K+、Cl−、CO32−
14. 将100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收集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 48g B. 36g C. 32g D. 28g
15.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既能做保护气又能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 ______ 。
(2)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 ______ 。
(3)酸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______ 。
16. 某同学在厨房发现了很多物质和现象都包含着化学知识。
(1)厨房里食盐包装袋上写着“加碘食盐”,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碘属于人体所需的 ______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厨房里做饭用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洁精快速洗去,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 ______ 作用。
17. M、N、P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若M中混有少量N,最好采用 ______ 的方法提纯M。
(3)t1℃时把40gM投入80g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是 ______ g。
18.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所创立的侯氏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侯氏联合制碱法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如果粗盐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镁,除去氯化镁所用的试剂是 ______ 。
(2)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3)步骤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19. 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Na2CO3②MgCO3③CaCO3④K2CO3,分别投入盛有足量且等质量稀盐酸的四个烧杯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填序号);将12g镁、铝、锌的混合物放入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1g,则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______ g。
20. 点燃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纯净物
C2H5OH
O2
CO2
H2O
CO
反应前质量/g
4.6
8.8
1.1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7
5.4
X
(1)表格中X=______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1.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给固体加热时,为什么试管口需要略向下倾斜?
(2)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2. 中国空间站“天宫”中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从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得到的什么信息? ______
23.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KNO3、MgCl2、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请分析白色粉末的成分 ______ 。
(2)写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______ 。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有些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24.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方法是将点燃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木条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______
(2)相对于A装置来说,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者停止。请你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是什么? ______
(3)如果使用C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操作方法是什么? ______
25. 纯金属和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1)工业上用铜丝做导线,这是利用了铜丝的 ______ 性。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实验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______ 。
(3)我国每年都因为钢铁生锈造成很大的浪费,请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______ 。
(4)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
①请分析滤渣中的成分 ______ 。
②写出引起溶液质量变小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5)根据图示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求出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大米、馒头主要提供糖类,故A正确;
B、鸡蛋、牛肉主要提供蛋白质,故B错误;
C、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故C错误;
D、豆油、肥肉主要提供油脂,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大米、馒头主要提供糖类进行分析;
B、根据鸡蛋、牛肉主要提供蛋白质进行分析;
C、根据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进行分析;
D、根据豆油、肥肉主要提供油脂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答案】C
【解析】解:A.废气经过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易拉罐、矿泉水瓶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所以C不正确;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工厂的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分析;
B、根据易拉罐、矿泉水瓶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分析;
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D、根据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白色污染与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C
【解析】解:A、加水后观察现象,硫酸铜溶解时溶液显蓝色,碳酸钠溶解时溶液为无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着的木条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但在氧气中会燃烧的更旺,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盐酸与碳酸钠、氢氧化钠均能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D、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溶液,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A
【解析】解:A、食醋除水垢,原理是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B、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过滤黄泥水只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打磨铁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A、锌和氦气分别属于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分别是由锌原子、氦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则有新物质生成的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A、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B、MgSO4中不含N、P、K元素,不属于化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倾倒液体时要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瓶塞没有倒放,故A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
C.浓硫酸干燥氧气,导气管要“长进短出”,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的洗气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可判断反应前后Cu、H、N、O三种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反应后
Cu原子 3 3
H原子 8 8
N原子 8 6
O原子 24 2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2个分子中含2个N原子、2个O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由1个N原子、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10.【答案】C
【解析】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A、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反,如果没有使用游码,则溶质的质量不变,不一定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C、溶解氯化钠的烧杯中残留有水,会导致水的质量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配制好的生理盐水时有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等质量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中,氧化镁含镁元素质量大,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氯化镁质量应该多,故A不正确;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饱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降低。当温度恢复到原来温度,溶解度和刚开始一样,质量分数也恢复到原来大小,故B正确;
C.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依据化学方程式,稀硫酸足量时,同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完全反应,铁粉生成氢气质量大,故C不正确;
D.浓硫酸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分数变小,故D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等质量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中,氧化镁含镁元素质量大进行分析;
B、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饱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进行分析;
C、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分数变小进行分析。
该题为图像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反应时间等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13.【答案】C
【解析】解:A.含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不符合题意要求,故A错误;
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选项中四种离子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无色,故C正确;
D.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pH=1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有有色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四种无色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要注意题目中能够隐含的条件等。
14.【答案】C
【解析】解:100g碳酸钙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为100g×16×3100×100%=48g。
生成的22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为22g×16×244×100%=16g。
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为48g−16g=32g。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HeNa+ SO2
【解析】解:(1)空气中含有的、性质稳定的、密度比空气小能填充气球的是稀有气体中的氦气,氦气由氦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为He;
(2)图中微粒的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表示的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符号为Na+;
(3)酸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写为SO2。
故答案为:(1)He;
(2)Na+;
(3)SO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答案】微量 CH4+2O2CO2+2H2O乳化
【解析】解:(1)碘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3)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所以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洁精快速洗去。
故答案为:(1)微量;
(2)CH4+2O2CO2+2H2O;
(3)乳化。
(1)根据碘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t1℃时,M和P的溶解度相等 降温结晶 112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N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M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t1℃时,M和P的溶解度相等。
(2)由于M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M中混有少量N,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3)t1℃时,M的溶解度是40g,则该温度下80g水中最多可溶解M的质量为80g×40g100g=32g,则把40gM投入80g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是32g+80g=112g。
故答案为:(1)t1℃时,M和P的溶解度相等(合理即可);
(2)降温结晶;
(3)112。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解:(1)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从而除去氯化镁;
(2)步骤②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3)步骤③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
(2)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3)2NaHCO3Na2CO3+CO2↑+H2O。
(1)根据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9.【答案】④①③② 47.5
【解析】解: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MgCO3+2HCl=MgCl2+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可知,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84g、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138g,则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碳酸镁生成二氧化碳最多,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最少,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最大,故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①③②。
12g金属混合物和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211g,则生成氢气质量为12g+200g−211g=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则需要的HCl的质量为1g÷(136.5×100%)=36.5g,则含氯元素的质量为36.5g×35.536.5×100%=35.5g,故蒸干得到的固体质量为12g+35.5g=47.5g。
故答案为:
④①③②;47.5。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盐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1.44C2H5OH+11O26CO2+12H2O+2CO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得X=4.6+8.8+1.1−7.7−5.4=1.4;
(2)化学方程式中,C2H5OH、O2、CO2、H2O、CO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4.6g46:8.8g32:7.7g−1.1g44:5.4g18:1.4g28=4:11:6:12: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4C2H5OH+11O26CO2+12H2O+2CO。
故答案为:(1)1.4;
(2)4C2H5OH+11O26CO2+12H2O+2CO。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解:(1)加热试管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而引起热的试管炸裂,则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吹灭蜡烛,风带走了蜡烛火焰周围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1)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者火点以下。
【解析】(1)根据加热试管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而引起热的试管炸裂,进行分析;
(2)根据吹灭蜡烛,风带走了蜡烛火焰周围的热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4H2+CO2CH4+2H2O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为CO2、乙为H2、丙为CH4、丁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CH4+2H2O。
(2)由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等。
故答案为:(1)4H2+CO2CH4+2H2O;
(2)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合理即可)。
(1)根据甲为CO2、乙为H2、丙为CH4、丁为H2O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等进行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一定有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能有硝酸钾 MgCl2+2NaOH=Mg(OH)2↓+2NaCl或BaCl2+H2SO4=BaSO4↓+2HCl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解析】解:(1)将白色粉末加水,得到白色沉淀,而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无色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且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而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钡,但硝酸钾不能确定。
(2)由前面分析可知,发生的反应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Cl2+2NaOH=Mg(OH)2↓+2NaCl、BaCl2+H2SO4=BaSO4↓+2HCl。
(3)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有:滤纸破损或烧杯不干净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故答案为:(1)一定有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能有硝酸钾;
(2)MgCl2+2NaOH=Mg(OH)2↓+2NaCl或BaCl2+H2SO4=BaSO4↓+2HCl;
(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1)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2)根据发生的反应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3)根据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有:滤纸破损或烧杯不干净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4.【答案】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集气瓶盛满水,将氢气从b管口通入,将水从a管口排出
【解析】解:(1)在b管验满,则说明二氧化碳从a口通入,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2)B装置中,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由于气体密度比水小,则用C装置收集时,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将氢气从b管口通入,将水从a管口排出。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集气瓶盛满水,将氢气从b管口通入,将水从a管口排出。
(1)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进行分析;
(2)根据B装置中,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装置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
(3)根据气体密度比水小,则用C装置收集时,先将集气瓶盛满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导电 3CO+Fe2O32Fe+3CO2 红色粉末变黑色 尾气中有没有反应的CO,会污染空气 涂油刷漆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Zn+2AgNO3=Zn(NO3)2+2Ag
【解析】解:(1)金属具有导电性,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丝具有导电性;
(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氧化铁为红色,生成的铁粉为黑色,则实验现象为固体由红色粉末变黑色;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则尾气需要处理;
(3)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刷漆、涂油等能防止铁生锈;
(4)①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则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又由于得到的为无色滤液,而硝酸铜溶液为蓝色,则说明硝酸铜完全反应,但由于不确定锌是否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②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2Cu(NO3)2=Cu+Zn(NO3)2
65 6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锌与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大,则溶液质量减小的为锌和硝酸银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5)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6g+100g−125.8g=0.2g;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0.2g
652=x0.2g,解得x=6.5g;
则铜的质量分数为26g−6.5g26g×100%=75%;
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5%。
故答案为:
(1)导电;
(2)3CO+Fe2O32Fe+3CO2;红色粉末变黑色;尾气中有没有反应的CO,会污染空气;
(3)涂油刷漆(合理即可);
(4)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Zn+2AgNO3=Zn(NO3)2+2Ag;
(5)75%。
(1)金属具有导电性,据此分析;
(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及生成物的颜色的变化及一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及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4)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反应的规律及反应的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金属的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适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较好的计算能力即可解答。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6g,2g的水,9gB.9,2克甲醇与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0页。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69g, 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