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合集)2023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总装调试 B. 燃料注入 C. 点火发射 D. 惯性飞行
2. 某食品配料成分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酱油 B. 老陈醋 C. 料酒 D. 食盐
3.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的是( )
A. CaSO4 B. K2SO4 C. NH4NO3 D. Ca3(PO4)2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黄泥水 B. 称量烧碱
C. 量取稀盐酸 D. 稀释浓硫酸
5.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 )
A. 天然橡胶 B. 天然纤维 C. 合成材料 D. 金属材料
6.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也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
A. 使用光伏发电 B. 尽量使用庄稼秸秆做饭
C. 大量植树造林 D. 推广使用氢燃料汽车
7. “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天眼”的球面射电板是用铝合金板制作的。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 铝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D. 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8.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说法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
A.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B. 用甲醛溶液泡海鲜保鲜
C.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 D. 不吃变质食物以防中毒
9.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0.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态空气属于混合物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11.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
B. 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2.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肉类、蛋类、奶制品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
B. 铵态氮肥和碱性化肥混用会提高肥效
C.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13. 存放药品时,某化学实验员不小心将药品标签撕去了一部分(如图),根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该药品一定不是( )
A. 碱 B. 盐 C. 氧化物 D. 酸
14. 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C6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间苯二胺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 间苯二胺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间苯二胺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D. 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9:1
15.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空气组成模型
B. 原子结构模型
C. 溶液性质模型
D. 物质酸碱度模型
16. 实验设计的严谨性直接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钉生锈需要
氧气
B.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
影响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验证生石灰遇水放
热
A. A B. B C. C D. D
17. 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之一,下列有关分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天然气
物理变化
空气
Y
氧化反应
化石燃料
化学变化
稀有气体
A. A B. B C. C D. D
18. 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能量变化 D.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纯净物
19. 向含有AgNO3、Zn(NO3)2的某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只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B. 滤液中Zn(NO3)2的质量不变
C. 滤渣为Ag、Cu混合物 D. 滤渣质量大于加入的铜粉质量
20. 下列有关除杂实验设计中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CO中少量HCl
先通入足量的NaHCO3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B
除去CaO中少量CaCO3
加入适量的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21. 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结束后,稀盐酸可能有剩余
B. 曲线①表示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
C. 比较b、c两点,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D. a、b、d三点处的溶质成分相同
22. 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反应条件已省略),如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CuCl2
Cu
CuO
B
CO2
Na2CO3
CaCO3
C
CaO
Ca(OH)2
CaCl2
D
Fe
Fe2(SO4)3
Fe(OH)3
A. A B. B C. C D. D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按要求从①氢氧化钙②碳酸钡③镁④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可燃烧的金属单质 ______ ;
(2)一种难溶于水的盐 ______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______ ;
(4)导致酸雨的氧化物 ______ 。
24. (1)“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为市民应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应投入印有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 ______ 。
②为响应“限塑令”,大型超市全部更换成可降解塑料袋,其中一种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分子式为(C2H4O)n,聚乙烯醇属于 ______ (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之一)。
(2)厨房的调料盒中有未贴标签的两种白色粉末,已知是食盐和面碱(碳酸钠)中的各一种,小梅想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质,采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①小梅选择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 ______ (填序号之一)。
A.矿泉水
B.白醋
C.酱油
D.花生油
②小梅用两只玻璃杯分别取两种样品各少许,再各倒入适量所选的鉴别试剂,观察到其中一个玻璃杯内迅速产生气泡,且白色粉末溶解减少,则说明该玻璃杯中放入的白色粉末是 ______ 。(填写化学式)
(3)“天宫”建造全面展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成功,象征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①天和核心舱首次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其关键部件采用了高性能碳化硅(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化硅(SiC)和一氧化碳。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②天和核心舱首次使用霍尔推力器腔体,该腔体采用氮化硼(BN)陶瓷基复合材料,此材料具备低密度、高强度、抗热震、绝缘性好等优点。已知氮化硼(BN)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在制取二氧化碳时,某同学为了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但此装置有一处错误需改进后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错误是 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E装置的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B装置在使用时,分液漏斗下端需要液封
B.用D装置收集O2时,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在导管a口验满
C.实验室制取CO2、O2时,都可以选择BD装置
26. “304不锈钢”和“高锰钢”是电热水壶内胆常用的材料,兴趣小组对两种钢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1】两种钢的成分有什么区别?
【查阅资料】食品级“304不锈钢”的成分中含铬18%∼20%、镍8%∼15%、锰低于2%、碳低于0.08%及其他非金属元素;高锰钢的成分中含铬2%、镍3%∼5%、锰10%∼15%、碳0.9%∼1.5%及少量Si、S、P等元素。
【交流讨论】从物质类别看,“304不锈钢”和“高锰钢”都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提出问题2】“304不锈钢”中加入铬的作用是什么?
【查阅资料】铬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镀在其他金属上可以起保护作用。
【得出结论】“304不锈钢”中加入铬的作用是 ______ 。
【提出问题3】锰的金属活动性怎么样?
【查阅资料】锰是一种灰白色金属,氯化锰(MnCl2)、硫酸锰(MnSO4)溶液均为无色。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锰片表面出现大量气泡
锰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 。
实验2
无明显现象
铜和稀盐酸不反应
实验3
铝片表面有松散的灰白色固体出现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锰 ______ (选填“强”或“弱”)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组同学得出铝、锰、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交流】
(1)初次实验时,实验3中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2)另一兴趣小组选用三种试剂也证明了铝、锰、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______ (写出你所用方法中所用的药品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拓展应用】生活中使用“304不锈钢”和“高锰钢”应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 。
27. 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 ______ (填字母)。
a.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b.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中的现象,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 ______ ;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NO3)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
______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
淀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5)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 。
(6)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代替的药品字母序号: ______ 。
A.Cu
B.Fe2O3
C.Mg
D.K2CO3
(7)通过此实验探究大家认为,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______ 。
28. 2022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该方案主要突出了以下行动方向:
(1)活力海洋:集聚高端海洋创新资源,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可燃冰是一种海底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被称为“可燃冰”。
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之一)。
A.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燃烧的反应原理为CH4+O2CO2+H2O
C.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誉为“未来能源”
D.可燃冰若开采不当,逸出的甲烷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2)开放海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基础上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Ⅱ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在操作a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 。
(3)硝酸钾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NaCl的溶解度 ______ KNO3的溶解度(填“>”、“=”或“<”)。
②t2℃时,将30g硝酸钾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______ g硝酸钾溶液。
③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 ______ 的方法(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4)和谐海洋:统筹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实现陆海协调发展。
金属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生产生活,如图所示为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
①在如图步骤Ⅱ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选填“化合”、“置换”、“分解”或“复分解”之一)。
②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③此氯化镁样品中杂质仅为NaCl,某化学小组称取该样品10.0g,将其置于洁净烧杯中,再加入139.8g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然后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a.当滴入8%的NaOH溶液150g时(即图中B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
b.当滴入8%的NaOH溶液1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总装调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燃料注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点火发射过程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惯性飞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答案】D
【解析】解:A、酱油中含有水,氨基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老陈醋中含有水、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料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故选: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据此分析。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
3.【答案】C
【解析】解:A、CaSO4不含有氮元素,不属于氮肥,故错;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
C、NH4N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正确;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
故选:C。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答案】D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聚乙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6.【答案】B
【解析】解:A、使用光伏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
B、尽量使用庄稼秸秆做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C、大量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
D、推广使用氢燃料汽车,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
故选:B。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所以铝原子易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铝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8.【答案】B
【解析】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故A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泡海鲜保鲜,故B不正确;
C.毒品、烟草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故C正确;
D.变质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吃变质食物防止中毒,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毒品、烟草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分析;
D、根据变质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吃变质食物以防中毒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答案】B
【解析】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说法错误;
B、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
D、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电器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室内起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效控制燃烧条件的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液态氧、液态氮、液态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故A说法正确;
B、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B说法正确;
C、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溶质的分散形式进行分析;
B、根据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形式,乳化原理,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12.【答案】B
【解析】解:A、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均含有蛋白质,故A正确;
B、铵态氮肥和碱性化肥会产生氨气,则会减小肥效,故B不正确;
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均含有蛋白质进行分析;
B、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性化肥会产生氨气进行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
D、根据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D
【解析】解:酸是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根据图片上,已经有金属阳离子了,所以不可能是酸。
故选:D。
此题考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关键是根据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析解答。
14.【答案】D
【解析】解:A、间苯二胺是由间苯二胺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间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18:2:7,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间苯二胺是由间苯二胺分子构成,一个间苯二胺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故C错误;
D、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12×6):(1×8)=9:1,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间苯二胺是由间苯二胺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间苯二胺是由间苯二胺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而不是按照质量分数,故选项模型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选项模型错误。
C、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选项模型错误。
D、牛奶的pH<7;鸡蛋清、牙膏、肥皂水和草木灰水的pH>7,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故选项模型正确。
故选:D。
A、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来分析;
B、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来分析;
C、根据溶液可以有颜色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酸碱度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成分、原子结构、溶液特点以及物质的酸碱性,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16.【答案】C
【解析】解: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故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稀盐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后氢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可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故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根据U型管的液面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A
【解析】解: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故A正确;
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所以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石能源包含的物质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来分析;
D.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
18.【答案】D
【解析】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故B正确;
C、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消耗或放出,会涉及到能量的改变,故C正确;
D、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消耗或放出进行分析;
D、根据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BD
【解析】解:向含有AgNO3、Zn(NO3)2的某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铜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说明硝酸银过量。
A、滤液中含有3种金属离子,即锌离子、铜离子和银离子,该选项不正确。
B、硝酸锌没有反应,滤液中Zn(NO3)2的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C、铜完全反应,滤渣为Ag,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滤渣质量大于加入的铜粉质量,该选项正确。
故选:B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答案】D
【解析】解:A、HCl能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足量铁屑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答案】AD
【解析】解:A、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稀盐酸可能有剩余,故A正确;
B、曲线①反应速率较快,表示锌粉与稀盐酸的反应,故B不正确;
C、比较d、c两点,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C不正确;
D、a、b、d处的溶质成分相同,都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和过量的氯化氢,故D正确。
故选:A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2.【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铜(甲)可以和活泼金属铁反应生成铜(乙);铜和氧气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铜(丙),氧化铜(丙)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铜(乙),相互转化;氧化铜(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甲);可以实现;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乙);碳酸钠和氯化钙可以生成碳酸钙(丙),但碳酸钙无法转化成碳酸钠;不可以实现;故B错误;
C、氧化钙(甲)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氢氧化钙和盐酸可以生成氯化钙(丙),但氯化钙无法转化成氢氧化钙;不可以实现;故C错误;
D、铁(甲)与硫酸或硫酸铜只能生成硫酸亚铁,不可以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23.【答案】③ ② ① ④
【解析】解:(1)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且镁能在氧气中燃烧;
(2)碳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碳酸钡难溶于水;
(3)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二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
故答案为:(1)③;
(2)②;
(3)①;
(4)④。
(1)根据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产生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A 有机物 BNa2CO3 3C+SiO2SiC+2CO↑−3
【解析】解:(1)①废弃塑料瓶、书报纸等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可回收物标志。
②聚乙烯醇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①小梅想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质,采用化学方法将食盐和面碱(碳酸钠)鉴别出来,矿泉水、白醋、酱油、花生油和食盐都不反应,白醋和面碱(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小梅选择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白醋,故选:B。
②小梅用两只玻璃杯分别取两种样品各少许,再各倒入适量所选的鉴别试剂,观察到其中一个玻璃杯内迅速产生气泡,且白色粉末溶解减少,白醋和面碱(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说明该玻璃杯中放入的白色粉末是:面碱(碳酸钠)。
(3)①反应物是碳和二氧化硅,生成物是碳化硅和一氧化碳,所以方程式是:3C+SiO2SiC+2CO↑。
②氮化硼(BN)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氮元素是−3价。
故答案为:(1)①A;
②有机物;
(2)①B;
②Na2CO3;
(3)①3C+SiO2SiC+2CO↑;
②−3。
(1)①根据垃圾的分类回收分析;
②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2)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分析;
(3)①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5.【答案】酒精灯 分液漏斗 2H2O22H2O+O2↑CFe+2HCl=FeCl2+H2↑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BC
【解析】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②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分液漏斗;
(2)B为固液不加热装置,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3)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需要控制反应物接触与分离,因此选择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的C为发生装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E装置的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故答案为:C;Fe+2HCl=FeCl2+H2↑;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4)A、分液漏斗自身带有活塞开关,可以不用伸入液面以下,也可以起到密封的目的,选项A错误;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进气从短口b进气,气体集满后从a逸出,因此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验满,选项B正确;
C、制备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和氧气(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的反应物都是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而D为万能瓶,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或氧气,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BC。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4)A、根据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气体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C、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6.【答案】混合物 增加“304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Mn+2HCl=MnCl2+H2↑强 铝片未打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AlCl3、Mn、CuCl2 避免与酸接触
【解析】解:【交流讨论】“304不锈钢”和“高锰钢”都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得出结论】】“304不锈钢”中加入铬的作用是增加304不锈钢的抗腐蚀性,故答案为:增加“304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进行实验】实验1中锰片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实验3中铝片表面有松散的灰白色固体出现,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故答案为:Mn+2HCl=MnCl2+H2↑;强;
【反思交流】(1)实验3中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铝片未打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答案为:铝片未打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证明了铝、锰、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是“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如AlCl3、Mn、CuCl2,故答案为:AlCl3、Mn、CuCl2;
【拓展应用】生活中使用“304不锈钢”和“高锰钢”都含有铁,因此使用时避免与酸接触,故答案为:避免与酸接触。
【交流讨论】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合金的特性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
【反思交流】(1)根据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拓展应用】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掌握,难度适中。
27.【答案】b 放热 H2SO4+2KOH=K2SO4+2H2OK2SO4和H2SO4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K2SO4与Ba(NO3)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 BCD 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析】解:(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可知,溶液的初始pH小于7,显酸性,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则实验时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故选:b;
(2)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则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温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反应停止,溶液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KOH=K2SO4+2H2O;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
(4)方案一实验结论为溶液中含有H2SO4,CuO能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与H2O,氧化铜为黑色的固体,硫酸铜的溶液为蓝色,则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硫酸钾与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则无法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
(6)A、金属活动性Cu
C、金属活动性Mg>H,则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不能与硫酸钾、氢氧化钾反应,则可以代替CuO;
D、碳酸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与二氧化碳,不能与硫酸钾、氢氧化钾反应,则可以代替CuO;
故选:BCD;
(7)分析溶液中物质反应后溶质的成分时,既要考虑反应的生成物,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过量的反应物会剩余在溶液中。
故答案为:(1)b;
(2)放热;
(3)H2SO4+2KOH=K2SO4+2H2O;
【猜想与假设】K2SO4和H2SO4;
(4)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K2SO4与Ba(NO3)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
(6)BCD;
(7)反应物的用量。
(1)根据溶液pH的变化,溶液的初始pH小于7,显酸性,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进行分析;
(2)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则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与水进行分析;
(4)根据CuO能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与H2O,氧化铜为黑色的固体,硫酸铜的溶液为蓝色,进行分析;
(5)根据硫酸钾与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6)根据金属活动性Cu
(7)根据分析溶液中物质反应后溶质的成分时,既要考虑反应的生成物,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BN2+3H22NH3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碱中和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75降温结晶 复分解 富集镁离子,去除其它杂质 NaCl、NaOH
【解析】解:(1)A.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正确。
B.可燃冰燃烧的反应原理为CH4+2O2CO2+2H2O,该选项不正确。
C.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誉为“未来能源”,该选项正确。
D.可燃冰若开采不当,逸出的甲烷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该选项正确。
(2)①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
②在操作a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碱中和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3)①在图2步骤Ⅱ中,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富集镁离子,除去了杂质。
(4)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
②t2℃时硝酸钾溶解度是50g,将30g硝酸钾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25g,可得到硝酸钾溶液是50g+25g=75g。
③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a、当滴入8%的NaOH溶液150g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化学式分别是NaCl、NaOH;
b、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为z。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58 117
z100g×8%yx
80117=100g×8%x 解得:x=11.7g
8058=100g×100%y 解得:y=5.8g
8095=100g×8%z 解得:z=9.5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g−9.5g+11.7g10g+139.8g+100g−5.8g×100%=5.0%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故答案为:(1)B;
(2)①N2+3H22NH3;
②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碱中和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3)①>;
②75;
③降温结晶;
(5)①复分解反应;
②富集镁离子,去除其它杂质;
③a NaCl、NaOH;
b5%。
(1)A.根据可燃冰储量和特点分析。
B.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C.根据可燃冰燃烧的反应分析。
D.根据甲烷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①根据氢气和氮气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②根据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碱中和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分析;
(3)①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②根据溶解度的含义计算。
③根据KNO3、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分析提纯的方法。
(4)①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②根据海水中镁的含量、制取镁的方法分析;
③a、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和氢氧化钠的量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镁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鱼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