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练习(含答案)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时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时练习(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时练习一 、选择题1.由于我国城市化的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7年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2.5万亩,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的版图.为保住18亿亩耕地存量的底线,我国落实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B.乱占耕地,滥伐森林C.土壤环境污染严重D.围湖造田2.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B.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十分紧张,水土配合不协调C.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D.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3.关于如图漫画中的问题,合理的对策有( )①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②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③加强耕地保护法,切实保护耕地④为了保障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省将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下列行为与“禁塑令”相符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B.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食品保鲜多使用保鲜膜D.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5.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地表水质状况,柳州夺得了今年1-3月全国冠军。柳州是一个工业城市,柳州的好水质是管出来的,下列措施最符合“好水质是管出来的”是(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C.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D.保护珍稀野生动物6.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缺水程度,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核心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C.大力兴修水库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7.我国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中写道:“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依据歌词,完成下面小题。1.在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同的是( )A.阳光、石油 B.水、天然气 C.森林、阳光 D.煤炭、风能2.歌词中描述的农业用地类型是( )A.耕地、林地 B.耕地、草地 C.草地、林地 D.草地、戈壁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2.下列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 B.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C.实施垃圾分类 D.倡导“光盘行动”9.读“中国耕地源与水资源播计表”,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森林资源2.关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说法错误的是( )A.总量均居世界前列 B.人均占有量较少C.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水资源南多北少10.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和“部分国家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是( )A.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B.可利用草地比例最小C.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比例均衡D.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世界首位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正确的做法是( )A.大量开垦草原为耕地 B.大量占用耕地,发展工业C.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D.科学规划,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11.读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半湿润地区 B.②地主要是耕地C.③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土地荒漠化严重2.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不合理的是( )A.①一采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B.②一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C.③一合理放牧,保护草场资源D.④一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12.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2.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13.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用水及治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三先三后”原则。结合资料,完成下列各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调水的水源来自(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澜沧江流域2.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哪些做法会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先三后”原则相一致( )①先节水后调水 ②先调水后治污 ③先用水后环保 ④先治污后通水 ⑤先环保后用水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14. “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我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观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2.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目标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使用一次性餐具C.购物使用塑料袋 D.课本循环使用15.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相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回收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森林和草地的“碳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森林、草地主要分布地区是( )A.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B.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C.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D.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2.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该( )A.植树种草,绿化环境B.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C.净化江河湖海,减少水污染D.大力发展农业,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16.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石油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17.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完成下面小题。1.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草场退化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污染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东北和西南地区18.阅读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矿产耕地径流量森林总量在世界的位次33466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1/31/21/31/41/51.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资源大国,取之不尽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资源贫乏,不能自给 D.总量丰富,人均充足2.依据国情,我国制定的土地基本国策是( )A.实行土地轮作,禁止乱占耕地 B.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推行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19.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我国资源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量丰富B.人均占有量少C.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针对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 )①保护耕地②节约用水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常规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下面小题。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陆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水资源森林面积总量世界排名33466中国人均/世界人均小于1/2小于1/22/51/41/31.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风能 ②水资源 ③汽油 ④水电⑤森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2.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区分布不均C.水资源利用合理 D.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节约意识B.开发新材料、新能源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二 、材料阅读21.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____(长江/珠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2)南水北调工程分为A、B、C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是________(填字母),东线工程是从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________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3)目前中线工程是从________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和天津。22.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1)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该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为_________一线。(2)北方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3)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坡度较大的山坡种植农作物,雨水将疏松的表层土壤冲走而造成的_______现象;在易遭受风沙侵袭的地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所导致的________现象,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还出现了________和土地污染等现象。(4)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土地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我国始终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3.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描述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受季风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降水____季多,_______季少(填“季节”)。(2)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会直接影响______生产,为我国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__洋和_____洋。(3)我国降水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南方地区雨季过长往往会引发______灾害,北方地区雨季过短则多会引发_______灾害。(4)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空间分布不均,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耕地数量不足,而总体质量状况也较差。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猛涨,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图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和2000~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1)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各类土地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____。(2)农村耕地撂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耕地收益____。(3)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耕地撂荒现象,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0.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时练习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答案为:A解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故选:A。2.答案为:A解析:我国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故A不正确;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十分紧张,水土配合不协调,水少,耕地多,故B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C正确;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D正确。根据题意选A。3.答案为:C解析:漫画中展示出农田遭到破坏,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因此保护耕地至关重要;特别是近20年,城市化在提速,大多数传统农区、村庄被撂荒,城郊结合部的农田被大量的高楼替代;合理的对策有: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加强耕地保护法,切实保护耕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地污染和水污染。故选C。4.答案为:D解析:多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食品保鲜多使用保鲜膜不符合海南省将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的“禁塑令”,而提倡购物自带环保型购物袋,会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符合海南省的“禁塑令”,D对,ABC错。故选D。5.答案为:C解析:柳州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水质环境好是因为污水的排放有严格的标准,必须达到标准才可以排放,C正确;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的,AB错误;野生动物的保护与水质无关,D错误;排除ABD,选C。6.答案为:B解析: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大力兴修水库可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但是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ACD错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才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核心途径,B正确。故选B。7.答案为:1.C 2.B解析:1.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选项中,阳光、水、森林、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故选C。2.“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此歌曲描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草地。故选B。8.答案为:1.D 2.A解析: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选D。2.以上四种做法中,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是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实施垃圾分类和倡导“光盘行动”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故选A。9.答案为:1.B 2.C解析:1.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短期内不能更新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等。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根据题意选B。2.读表格内数据可知,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故错误的是C。10.答案为:1.A 2.D解析:根据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进行解析解答。1.我国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A正确。可利用草地比例较大,B错误。读图解析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比例不均衡,C错误。读图解析可知,我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错误。故选:A。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们应该科学规划用地、合理放牧、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应该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因为不适当的开垦荒地,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D正确。故选:D。11.答案为:1.B 2.D解析:1.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①地位于湿润区,A描述错误;②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B描述正确;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非季风区,C描述错误;④地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描述错误。故选B。2.①地为我国的天然林区,应采取采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A生态建设方向合理; ②地为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退耕还湿有利于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B生态建设方向合理; ③地区降水稀少,草场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应合理放牧,保护草场资源,C生态建设方向合理; ④地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注意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而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水土流失,D生态建设方向不合理。本题要求选择生态建设方向不合理的一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为:1.C 2.B解析: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和盆地中,C正确,A、B错误;我国的寒温带地区比较小,主要就东北地区50°N以北,漠河附近,D错误。故选C。2.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保护好每一寸耕地,B正确;为获取耕地,我国乱砍乱伐、过度开垦草原等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草,A错误;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生态恶化,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包括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冰雪和冰川等,因此D做法错误。故选B。13.答案为:1.A 2.C解析:1.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故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调水的水源来自长江流域,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择A。2.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到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调研考察,再次强调了“三先三后”原则,即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故①④⑤正确,先调水后治污,调来的水也会被污染,故②错误。先用水后环保是不可持续的,故③错误。故答案选择C。14.答案为:1.B 2.D解析:1.工业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B正确;碳中和无法减少全球贫困人口,不能提高全球煤炭产量,跟全球抗疫合作无关。ACD错误。故选B。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购物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C错误;课本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森林资源,D正确。故选D。15.答案为:1.B 2.A解析:1.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半湿润、湿润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为实现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应该植树种草,绿化环境,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太过于绝对,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减少水污染和大力发展农业对实现“碳中和”作用不大,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16.答案为:1.D 2.C解析:1.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煤炭和石油不属于清洁能源。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读图可知,图中漫画说明的是“碳达峰”。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的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清洁能源,低碳转型,故C正确。保护耕地、垃圾分类和科技兴农对减少二氧化碳的作用不大,故ABD错误。故选C。17.答案为:1.A 2.B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牲畜的数量超过草场承载的能力,导致了草场退化,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无关,故选A。2.图中草场退化主要出现了我国畜牧业为主的西北地区,故选B。18.答案为:1.B 2.D解析:1.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均资源不足。故B正确。故选B。2.中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总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故选D。19.答案为:1.B 2.A解析:根据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进行解析解答。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图中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B正确。故选B。2.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因此我们要①保护耕地,②节约用水,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但是还不能完全替代常规能源,A正确。故选A。20.答案为:1.D 2.C 3.D解析:1.风能、水资源、水电、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D正确。2.由图可知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A说法正确。地区分布不均,例如煤炭资源北多南少;有色金属资源南多北少,B说法正确。我国存在水资源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大水漫灌,上中下游资源分配不合理等,C说法错误。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故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D说法正确。本题选择C。3.铁矿石、石油等资源的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放入开采应合理,且注意环境保护,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D。二 、材料阅读21.答案为:(1)长江(2)A 京杭(或者京杭大)(3)丹江口解析:本题考查了南水北调的输水线路,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1)读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2)读图可知,A为南水北调的东线,B为中线,C为西线。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大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3)读图可知,目前,中线工程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和天津。22.答案为:耕地 秦岭—淮河 林地 林业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乱占耕地 可再生 耕地解析:本题以北方地区为例考查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问题。解析:(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主要以耕地为主,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2)北方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例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林地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适合发展林业。(3)本题考查土地利用不当出现的环境问题。如果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开垦种植农作物,雨水将疏松的表层土壤冲走而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在易遭受风沙侵袭的地方,如果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将导致土地荒漠化。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会出现城市建设乱占耕地、以及土地污染的现象。(4)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你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3.答案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或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夏、秋(或夏 春、冬(或冬) 农业 太平 印度 洪涝 干旱南水北调(或跨流域调水)解析:(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等降水量线数据减少,说明降水量递减。给我国带来丰富降水的是夏季风(东南、西南季风),夏秋季节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春季节西北季风控制我国大陆,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弱,降水少。(2)降水适中,风调雨顺,使得农业丰收。夏季风来自水汽较多的西南印度洋和东南的太平洋。(3)雨季长,降水多,排水不畅造成涝灾,雨季短,降水少,用水多,会引发旱灾。(4)根据图例,东南颜色深是风水带,水资源多于西北部,形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可进行跨流域调水缓解不均。24.答案为:(1)减少 林地(2)低(3)加快推进规模化生产,健全市场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技应用,鼓励城镇居民和公职人员到乡村种植,加快土地流转等解析:(1)读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图可知,从2000年以来到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由2000-20007年各类土地面积变化可知,在各类土地中,增加最多的是林地,减少最多的是耕地。(2)读材料“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猛涨,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可知,农村耕地撂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和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耕地收益低,许多农民到城里打工,所以土地撂荒现象严重。(3)联系实际可知,农村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价格过低,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快推进规模化生产,健全市场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技应用,鼓励城镇居民和公职人员到乡村种植,加快土地流转等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日本》课时练习(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东南》课时练习(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中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考点复习精练:17《 中国的自然资源》(附答案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