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2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3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5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6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7页
    24.石壕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壕吏,观吏之怒,主旨归纳,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甫, 朝诗人,字 ,自号“ ”,我国古代 主义诗歌的代表,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 ”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 ”,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 ”。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歌,即:"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潼关吏》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新婚别》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无家别》
    人民苦、时代伤、作者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读:辨音明意,走近石壕村。
    本文是一篇叙事诗,请复述故事内容。(要求:讲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差役在夜晚到石壕村捉人征兵
    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
    老妇人一家、差役、杜甫
    为何要“捉人”?为何不是按规定“征兵”又为何要在“夜里捉人?”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强征百姓充军。
    古代兵役制度: “开元旧例凡民二十为兵,六十而免。” ——《新唐书•兵志》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旧唐书•食货志上》
    为何不是按规定“征兵”?
    暗含官府不顾百姓意愿强迫当兵,采取“捉”的方式征兵性质已变,表现差役的凶残霸道,战争的残酷。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起有猛虎攫人之势—浦起龙《读杜心解》
    又为何要在“夜里捉人?”
    一是官府捉人之事时有发生,百姓在白天反抗或躲藏,表现百姓处境艰险,二是侧面表明差役捉人手段凶狠卑劣,在夜深时突袭
    精读诗眼,感悟民情,第二段用哪个字概括了老妇的境遇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老妇之“苦”体现在何处?
    提示:我从“__”这几句中,读出了老妇的“__”之苦。
    三男两死——晚年丧子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衣不蔽体——生活困窘之苦
    年老应征——被迫服役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全诗大多数语句都是老妇哭诉其“苦”,而这个苦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请根据老妇“致词”的内容,设想出官吏的问话。
    发挥想象,完成下面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在做什么?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独”字暗示老妇被带走,表现了老翁的孤独,凄凉,形单影只,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家的深切同情。
    在“有吏夜捉人”的这一夜,杜甫为何不发一言?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根植于他心中的便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赋予了杜甫悲天悯民之心和以社稷为念的爱国之心,在杜甫心中,国家和人民没有轻重之分。均处于天平的两端。
    《资治通鉴》:758年冬,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数十万大军,由于指挥不统一,又兼粮草不继,士气低落,虽相持到次年春天,终兵败邺城。为了力挽狂澜,拯国家于水火,他们积极组织兵力,与叛军作殊死决战。杜甫在758年由右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时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天宝十五年,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追求安定的正义之战。诗人作为唐朝官吏,支持朝廷平叛,希望取胜。
    面对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却又不能相助。
    忧国忧民上忧国难忠于君下怜黎民系苍生
    忧国忧民不同时期的体现
    困居长安时目睹国都破败之景他悲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漂泊西南时深夜辗转难以成眠他慨叹: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cú)。回乡探亲时看到骄奢淫逸的权贵他怒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那种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再一次诵读课文。
    师:自古征战悲,百姓多愁颜。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师:家破人亡苦生: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师:生活贫如洗。生: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师:力衰急应役。
    生: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师: 忧心难入眠生: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齐: 抒写忧国情,悲天悯人泪。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
    1.完成本课练习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将《石壕吏》改写成一则完整的故事。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有吏夜捉人,阴险狠毒,兵役苛酷,战争之惨烈,百姓受害之重,战争破坏严重,听妇之苦,官吏之怒,交出来快交出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石壕吏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石壕吏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代表作,背景链接,复述诗歌所写的故事,走进石壕村,幸存的活着的,苟且活着,永远的完结,捎信回来,新近刚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石壕吏》杜甫,读音停顿,想一想,指男人,泛指衣服,疏通文意,插上想象的翅膀,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