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案
展开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章 1.1折纸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2.在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PPT、正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笑笑和淘气正在玩折纸游戏,他们都用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折,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的情境图)
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呢?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呢?
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中的数都是分数,且分母不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1.计算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分母不同的分数怎样相加?
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方法一)借助图示计算。
想一想:怎样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如何把两部分加在一起?
指导学生折出,后,分别涂上阴影,把两部分阴影合在一起,如图:
由上图可知,+=。
(方法二)借助转化法计算。
想一想:和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样将它们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呢?如何计算+呢?
2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4,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即==。
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后,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提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计算过程如下:
+=+=
2.计算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类比前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
(方法一)图示法。
由上图可知,-=。
(方法二)转化法。
计算过程如下:
-=-=
归纳总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方法: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3.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 -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指名汇报,共同订正计算结果。
+=+=
-=-=
4.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汇报。
提问:对比自己的计算方法和教材P3笑笑和淘气的计算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通分,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
第2题:不同意。+=+=
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折 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 答: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 答: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
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新知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再加减),要注意的是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已知2不大于A,A小于B,B不大于7,A和B都是自然数。那么,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因为2≤A<B≤7,=+=+,A与B的值越大,的值就越小,故取A=6,B=7,得最小值为=。
解答:的最小值是。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根据题意得出A和B的取值范围,再由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小值。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通分环节是关键。
分母变成相同数,
然后分子再加减。
最后结果要注意,
不是最简要化简。
小学北师大版折纸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折纸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折纸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折纸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反思,交流解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