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学ppt课件
展开《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参考答案:
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
第1问: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问: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
第1问: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1.山水之乐;2.宴饮之乐;3.禽鸟之乐;4.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
第2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语文人教部编版醉翁亭记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醉翁亭记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12醉翁亭记pptx、类文阅读《醉翁亭记》pdf、《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诵读指导《醉翁亭记》pdf、醉翁亭介绍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5故乡考点精讲版pptx、15故乡名师教案docx、类文阅读《故乡》pdf、《故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4诗词三首考点精讲版pptx、14诗词三首名师教案docx、《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类文阅读《诗词三首》pdf、诵读指导《诗词三首》pdf、《行路难》其一朗读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