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二模)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丹东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答案
1.D.(“完全失去”错,而是与汉文化相近甚至相同)
2.C.(A.强加关系。 B.曲解文意。稻作与旱作都是物资基础。D.“北方游牧民族趁黄河泛滥成灾南下夺取华夏政权”错,“黄河泛滥成灾”与“游牧民族纵马南侵”是威胁中华文明的两大隐患,两者是并列关系。)
3.A (文章是总―分结构)
4.①适当运用口语、俗语,如“一竿子捅到底”“怕是要惊掉下巴”等语言的使用,通俗易懂,使专业性内容易于理解。
②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稻作发出的第一道文明曙光划破了东亚的漫长暗夜”“像一头灰犀牛”“避风港”“稻作就是一张文明的入场券”“不是旱作独自在战斗”“有水稻与之并肩作战”“水稻与旱作这一对好搭档”等等,生动又有趣地阐释了稻作对于文明延续的重要意义。(如果把“比喻”答成“打比方”也可以得分。)
③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如举“一个小国去攻打另一个小国……”的通俗事例,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比较等,使问题易于理解,通俗易懂。
④展开假想,想象汉代人、罗马人等复活返生的情形,突出中华文明特征,新鲜有趣。
(每点1分,共4分。)
5.①同时掌控了多种类型的农业区域,包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黄河旱作和长江稻作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促进、相互融合,包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②中华农耕区的面积幅员辽阔。利于同化人口占少数的执政民族,利于抗灾和调剂优配资源,利于庇护文化精英和延续中华文明。
③东亚农耕区全都位处降水丰沛且雨热同季的季风区,我国的大平原农业所形成的文化根基稳固,不易改变。
(一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6.D (A,“暗示‘我’对父亲长久不归家的不满”错。B,“出于对父亲的畏惧”以偏概全,除了畏惧,更多的是喜悦和亲近。C,不是“方便旅途”让人心难以平静。)
7.B(A“按照时间顺序”错,文章从母亲对父亲的回忆写起。C“突出我对父亲更为不舍和依恋”错,“鲜明对比”说法欠妥。D没有“夸张”修辞)
8.①父亲的忠厚诚实、坚忍乐观和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对鲁彦有很深的影响,让他在历经曲折坎坷后仍然不断向上,为他后来成为优秀作家与翻译家提供不竭的内生力量。
②父亲的安静、舒缓、平和、朴素奠基了我为人的底色,使我的作品也带有一种自然朴素和地之子的纯真,真挚动人。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9.(1)“我”尚未涉世时,父亲离家的旅途是一个早熟而懂事孩子的猜测和想象,又“冷”
又“黑”的旅途让“我”感到害怕,但想和父亲一道出门的志愿,又让“我”对旅
途充满好奇和羡慕,同时也有对父亲的崇敬。(2分)
(2)在“我”正要涉世时,十七岁离家的旅途,让一个在乡间的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孩子感到轻松、兴奋、快乐,感到即将成为男子汉的骄傲,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冀与憧憬。(2分)
(3)在“我”已经涉世后,离家的旅途让一个尝遍人世间辛酸的青年,感受到紊乱、匆忙、忧郁、失望。(2分)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0.CGJ
11.B 文中“伐”与“矜功伐能”和“平伐其功”的“伐”意思不同。
12.C 材料二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没有表现其远见卓识。
13.(1) 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译出大意给1分;“颜真卿四方所信”,判断句;谕,告晓、告谕、劝说、说服;劳,让……辛劳、让……劳顿、劳烦、动用;各1分)
(2)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译出大意给1分;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麾,通挥,挥动、指挥;馆,名词作动词,安置在馆舍;各1分)
14.①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
②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
③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捍卫朝廷的尊严。
(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不够概括,可酌情扣分。这里的“烈”,既指刚直、严正,也指为正义而死难,又可指功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敌军的锋芒。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首先发起的。
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颜真卿任礼仪使。卢杞独揽大权,忌恨他,正赶上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们,可以不动用军队。”皇上同意了。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整理衣裳起身离席。当时叛变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们看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们久闻太师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称帝,太师就来了,岂非上天封为正统?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我现年龄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十名兵士看守,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坑,扬言“活埋颜真卿”,颜真卿神情坦然不在乎。李希烈派他的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处,在庭院中堆柴,浇上油,就传达命令说:“不愿投降,就自己烧死。”颜真卿就往火里跳,辛景臻等急忙拦住他。兴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杀颜真卿,他们先通报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无礼,罪该处死,但不知使臣哪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的。”颜真卿骂道:“那是叛贼,称什么圣旨!”他们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岁。
15.C(与李白的诗意并不完全相同。曹植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时刻关心着南征蜀吴战斗,很想亲身奔赴前线。而李白诗句的意思是自己找不到出路,前途渺茫。)
16.两处“悲”都表达了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诗人欲报效国家、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
不惜的渴望与志向;
①“烈士多悲心”的“悲心”是指忧国忧民之心。有正义感而不怕牺牲的“烈士”常心忧天下,“小人”才会贪图安逸,苟且偷生。诗人把自己当成烈士,内心充满渴望立功疆场、歼敌报国的壮志豪情。(2分)
②“弦急悲声发”的“悲声”是指悲壮慷慨之情。这两句诗人借“琴弦调紧,就能弹奏出高亢激越的音调”,抒发自己意欲“捐躯赴国难”、壮怀激烈的志士情怀。(2分)
③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自己却只能留守邺都,不能亲临战场,两处“悲”还隐含了诗人志不得伸的悲怨。(2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7.(1)(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2)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3)尔来四万八千岁 天台四万八千丈
(每空1分,共6分。)
18.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套关于季节、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从古至今,人们以节气为指南,组织农事活动,安排日常生活。
(1)逻辑关系错误,“不再是…而是”改为“不仅是…更是(而且是)”
(2)搭配不当,“一套”与“知识”不搭配,在“知识”后加“体系”或把“一套知识”
改为“一类知识”或“一种知识”
(3)主语残缺,“从古至今”后主语应为“人们”,而不是“二十四”节气。
(每改对一处得1分。以指出错误或是写出正确句子的形式答均可。)
19.作为传统节日的清明节是通过节日仪式实践,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作为精神纽带的清明节是通过节日仪式实践,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传统节日。(如果这样答,没考虑划线句的中心意思,扣1分)
清明节是通过节日仪式实践,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传统节日。(如果像这样以传统节日作为宾语中心语,且丢掉了“精神纽带”这一重要信息,扣1分)
(如果不是长单句,不得分。定语逻辑顺序混乱、信息不全、有语病等酌情扣分。)
20.①倾囊相授 ②津津有味(明明白白)
③这是他们吸引网友的人格魅力
④对于退休后的老人来说(对于“银发知播”来说/对于他们自身来说)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也可酌情给分。)
21.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1分)既突出参与者的年龄特征,(1分)又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直播的内容,(1分)是一种新颖、形象、时尚的表达。(1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2.①(贾)探春 ②王熙凤 ③(贾)巧姐(每空1分)
23. 立意提示:
青蛙坐井观天,它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雄鹰翱翔天际,山河大地尽收眼底。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眼界不同,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长远。作文的中心话题是眼界,同时要注意作文设置的情境--新时代的青年。
如格局、视野、平台、环境等类似话题,均可认定为符合题意。
如写目标、标准、追求、自我认知、小与大的关系等类似话题,只要能与材料联系紧密、合理,均可认为符合题意。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与材料联系合理即可,具体要视学生具体写作内容来评定。
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5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二)(二模)语文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1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5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二)(二模)语文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