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692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692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692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单选题
1.(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用小苏打发面蒸馒头
NaHCO3能做面食的发酵剂
C
用“雕牌”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D
盆花叶片发黄,施用氯化钾
氮肥壮叶
A.A B.B C.C D.D
2.(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时,将3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 a的饱和溶液
3.(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提供Fe、Cu、Ag、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七种试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B.据现有试剂最多可以设计两种实验方案
C.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
D.只提供Fe、Cu、稀硫酸、FeSO4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4.(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把硬水转化成为软水
B.医用口罩内外层的聚丙烯无纺布属于合成材料
C.烹鱼加入食醋和料酒能产生酯类有机物(C4H8O2)去腥增香
D.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读图识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A表示:一定量的镁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B. 图B表示: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
C. 图C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NO3)2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图D表示:向稀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6.(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通常情况下,pH7 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铝在形成硝酸盐时显+3价,该反应中的M显+2价,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A正确;
B、根据金属M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M+Cu(NO3)2=Cu+M(NO3)2可知,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所以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M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NO3)2,故B正确;
C、若M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NO3)2=Cu+Mg(NO3)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C正确;
D、恰好完全反应后,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不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因为M(NO3)2溶液不一定呈无色,例如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磷酸亚铁呈浅绿色,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M显+2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C
【详解】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氢气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A、O2、N2都不能与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反应,混合气体通过上述试剂后,不可能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故A错误;
B、N2不能与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反应,混合气体通过上述试剂后,不可能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CO都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产生使黑色氧化铜变红的现象,氢气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CO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当混合气体为H2 、CO、CO2组合时,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会依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氧化铜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故C正确;
D、Ar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反应,混合气体通过上述试剂后,不可能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故D错误。故选C。
14.D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A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分离出铜粉,不能分离出铁粉,故B错误;
C、Ca(OH)2与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加入过量K2CO3溶液,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K2CO3(过量),故C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加入水形成浑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加入水中,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加入水中,温度会降低;氯化钠溶于水,加入水中,温度几乎不变,所以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B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b点生成的Al(OH)3质量达到最大值,故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Al(OH)3与NaOH反应生成的 NaAlO2和ad段生成的氯化钠,故B错误;
C、bc段(不含端点)发生的反应是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铝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故C正确;
D、设:一定质量的AlCl3溶液中AlCl3质量为m,ad段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y。
x= ;
y=;
设:dc段消耗的NaOH质量为z。
z=;
ad段和dc段消耗的NaOH质量比=:=3:1,故D正确。故选B。
16.B
【详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AgNO3
NaCl
HCl
KNO3
AgNO3
----
沉淀
沉淀
无现象
NaCl
沉淀
----
无现象
无现象
HCl
沉淀
无现象
----
无现象
KNO3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
有两组现象是完全相同的,不加其它试剂不可以鉴别;
C、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Na2SO4
Na2CO3
BaCl2
HCl
Na2SO4
------
无现象
沉淀
无现象
Na2CO3
无现象
----
沉淀
气体
BaCl2
沉淀
沉淀
------
无现象
HCl
无现象
气体
无现象
----
四组中的现象都是不同的,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根据溶液的颜色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B。
【点睛】在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7.B
【详解】A、比较两片金属的硬度可以采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故A正确;
B、叶脉书签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用叶脉做成。植物的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食盐不具有碱性,不能制作叶脉书签,故B错误;
C、水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故C正确;
D、由于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所以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可制酸碱指示剂,故D正确。故选B。
18.D
【详解】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故溶质的质量减少,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生成的氢气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9.C
【详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
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
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 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故选C。
【点睛】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本题要考虑锌的质量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过滤后的滤渣成分的影响。
20.B
【详解】A、古丝路外销的茶叶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故A正确;
B、丝绸是由蚕丝交织而成的丝织品,属于天然纤维,故B错误;
C、列车轮轨主要是由合金制作的,故C正确;
D、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物质的构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选择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