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第1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第一章 第2.1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新课程标准 | 学习目标 |
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3.设计制备马铃薯固体培养基的实验步骤,并尝试运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酵母菌 | 1.说明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生命观念) 2.通过学习消毒和灭菌的方法,认识二者的异同,认同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科学思维) 3.运用微生物纯培养原理和无菌技术,通过平板划线法接种并分离得到酵母菌单菌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
课前案
一、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___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种类
①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 。
②按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培养基的营养组成
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 、 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 的需求。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防止__________。
2.消毒和灭菌
| 消毒 | 灭菌 |
概念 | 使用较为 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 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 使用 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 的微生物,包括____ |
常用方法 | __ _消毒法、巴氏消毒法、__ _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 ____灭菌、干热灭菌、____灭菌 |
适用对象 | 操作空间、双手等 |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
3.具体操作
(1)对实验操作的 、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 。
(3)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接触。
(4)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并
在 附近进行。
三、微生物的纯培养
1.纯培养: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 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 群体称为培养物。由 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 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2.微生物纯培养的步骤: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 、 、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3.酵母菌的纯培养
(1)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 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 。
(2)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法和 法。
(3)纯培养过程:
①制备培养基: →灭菌→ 。
②接种和分离酵母菌
Ⅰ.方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Ⅱ.操作步骤
a.将 放在 灼烧,直到接种环的金属丝烧红。
b.在 冷却接种环。同时拔出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的棉塞。
c.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d.在火焰附近用接种环蘸取一环菌液。
e.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f.在火焰附近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迅速划 平行线,盖上皿盖。
g.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的 开始第二次划线。重复以上操作,作第三、四、五次划线。注意不要将 相连。
③培养酵母菌
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接种后的平板和
倒置,放入 左右(培养温度因酵母菌种类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h。
易错易混辨析
(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特殊的物质( )
(2)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3)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
(4)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
(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只要稀释度足够高,就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
(6)无菌操作的对象只要是没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如培养基、接种环等)都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
(7)平板划线法中每一次划线后要将接种环灼烧( )
课中案
一 培养基的配制
【情境探究】下表是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后回答:
材料 | 牛肉膏
| 蛋白胨
| NaCI
| 琼脂 | 水 |
用量 | 5g
| 10g | 5g
| 20g
| 1 000 mL
|
(1)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判断该培养基属于哪种培养基,并说明原因。
(2)该培养基中主要提供碳源和氮源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属于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3)如何通过培养基的营养组成判断微生物的同化类型?
(4)为什么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归纳总结
1.培养基的类型
分类标准 | 培养基种类 | 培养基特点 | 作用 |
物理性质 | 固体培养基 | 加凝固剂,如琼脂 | 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 |
半固体培养基 |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 分类鉴定 | ||
液体培养基 | 不加凝固剂 | 工业生产 | |
化学成分 | 天然培养基 |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 | 工业生产 |
合成培养基 | 培养基成分明确 | 分类、鉴定 | |
功能 | 选择培养基 |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
鉴别培养基 |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 鉴别不同种类微生物
|
2.培养基的成分及功能
营养物质 | 主要来源 | 作用 | 功能 | |
碳源 | 无机碳源 | CO2、NaHCO3 等含碳无机物; | 能为微生物代谢提供碳元素 |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 |
有机碳源 | 糖类、脂质、蛋白质、有机酸等 | |||
氮源 | 无机氮源 | N2、NH3、铵盐、硝酸盐等; |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 | 将无机氮合成含氮的代谢产物;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
有机氮源 | 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氨基酸等 | |||
水 | 外界摄入 | 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不仅是优良的溶剂,而且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 | |
无机盐 | 无机化合物 | 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 | 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 |
提醒 (1)是否含有凝固剂(如琼脂)是区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唯一标准,含凝固剂的为固体培养基。
(2)常见选择培养基举例
①缺少氮源的培养基可以筛选能利用大气中N2的微生物。
②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淘汰细菌,筛选出真菌。
③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可筛选出自养微生物。
(3)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区别
①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划分主要依据是能否以CO2作为碳源。需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去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缺碳培养基可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②自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无机物,而异养型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有机物,因此可根据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含氮无机物不但能给自养型微生物提供氮源,也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如NH3既为硝化细菌提供氮源,也作为能源物质。
3.几种微生物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微生物 | 碳源 | 氮源 | 能源 |
蓝细菌 | CO2 | NH、NO等 | 光能 |
硝化细菌 | CO2 | NH3 | NH3的氧化 |
根瘤菌 | 糖类等有机物 | N2 | 有机物 |
酵母菌 | 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 | 蛋白质等 | 有机物 |
【典例1】.关于培养基的配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B.合适的培养基可实现分离、鉴定微生物等不同目的
C.不同微生物培养基的pH相同,都在7.0左右
D.不同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典例2】.下列对于培养基配制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某些特殊营养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的比例,且碳源比氮源多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典例3】.细菌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无机氮源不可能作为细菌的能源物质
C.琼脂是细菌生长和繁殖中不可缺少的种物质
D.如果培养基中不含氮源,则该培养基上也可能会有微生物生长
二 常用灭菌和消毒方法的比较
灭菌和消毒的种类 | 主要方法 | 应用范围 | |
灭菌 |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 | 100 kPa、121 ℃维持15~30 min | 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品 |
干热灭菌 | 干热灭菌箱160~170 ℃加热2~3 h | 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等)、金属用具等凡不适宜用其他方法灭菌而又能耐高温的物品 | |
灼烧灭菌 | 酒精灯火焰灼烧 | 微生物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等,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或瓶口等 | |
消毒 | 煮沸消毒法 | 100 ℃煮沸5~6 min | 家庭餐具等生活用品 |
巴氏消毒法 | 62~65 ℃煮30 min或80~90 ℃煮30s ~1 min | 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 | |
紫外线消毒 | 30 W紫外灯照射30 min | 接种室空气 | |
化学药物消毒 | 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碘酒涂抹等 | 皮肤、伤口、动植物组织表面和空气、手术器械、塑料或玻璃器皿等 |
合作探究: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2.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者的双手、空气和牛奶常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分别是什么?
【典例4】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上述内容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t【典例5】.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照射30min是有效的灭菌方法
B.灭菌所使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比较强烈
C.消毒所使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比较温和
D.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和灼烧灭菌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三 微生物的纯培养
1.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操作及培养结果: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平板划线示意图(A)及培养后菌落分布示意图(B)如下图所示。
2.平板划线法的注意事项
①接种环的灼烧:
a.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c.划线结束后: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灼烧接种之后,要冷却后再进行操作,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④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划破培养基。
合作探究: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2)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3)倒平板时,培养基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4)接种操作时每次划线接种前与接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或接种针,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5)接种结束后,为什么要将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和一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一起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生长很关键。如果有菌落生长,说明了什么?
【典例6】.(2020·江苏卷,19)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第一章 第2.1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课前案
一、1.营养物质 生长繁殖 2.①固体培养基 3.水 碳源 氮源 pH O2
二、1.杂菌污染 2.消毒:温和 表面 煮沸 化学药物 灭菌:强烈的 所有 芽孢和孢子 湿热 灼烧 3.(1)空间 消毒 (2)灭菌 (3)周围的物品 (4)超净工作台 酒精灯火焰
三、1.培养基 特定种类微生物 单一个体繁殖 纯培养物 2.灭菌 接种 3.(1)固体培养基 子细胞群体 (2)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 (3)①配制培养基 倒平板 ②Ⅰ.连续划线
Ⅱa.接种环 火焰上 b.火焰旁f.三至五条 g.末端 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
③一个未接种的平板 28 ℃ 24-48
易错易混辨析: (1)√ (2)× (3)√ (4)× (5)√ (6)× (7)√
课中案
一、情境探究
(1)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中含有凝固剂琼脂。
(2)牛肉膏主要提供碳源,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二者均属于有机物。
(3)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无机营养为主;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有机营养为主。
(4)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大体相同,主要由C、H、O、N、P、S等大量元素和Fe、Mn、Cu、Zn、B、Mo等微量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1)能够利用无机碳源的是自养型生物;直接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生物
(2)碳源、氮源
(3)前提是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培养物。在实验室中培养微生物应注意不要被杂菌污染了。
【典例1】C解析
配制培养基时,营养物质的浓度及配比应恰当,A正确;培养基通过调整各种营养物质的组成等可实现分离、鉴定微生物等不同目的,B正确;不同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最适pH不同,如细菌为7.0~8.0,酵母菌为3.8~
6.0,C错误;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D正确。
【典例2】C解析
不是全部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自养微生物不需要单独添加碳源,固氮微生物不需要单独添加氮源,A、B错误;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对pH、氧、特殊营养物质和渗透压的需求,C正确;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营养物质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D错误。
【典例3】D解析
乳酸菌是异养型微生物,需要有机碳源,而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是二氧化碳,A错误;有些无机氮源也可以提供能量,如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氧化氨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B错误;培养基中的琼脂是凝固剂,一般不会被微生物利用,C错误;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所以在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上也可能会有微生物生长,D正确。
二、(1)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药剂消毒;紫外线消毒;巴氏消毒法
【典例4】A
解析 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可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故选A。
【典例5】A
解析 用紫外线照射30min,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这是有效的消毒方法,而不是灭菌方法,A错误;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C正确;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等,依据灭菌对象的不同各有其适用范围,D正确。
三、(1)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即可。
(2)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3)既可以防止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4)取菌种前: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
每次划线前:杀死上次划线时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使每次划线时菌种数目逐渐减少,直至得到单个细胞。
接种结束后: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5)作对照 培养基被杂菌污染
【典例6】 B
解析 倒平板后无需间歇晃动,A错误;图中Ⅰ区、Ⅱ区的细菌数量太多,Ⅲ区的细菌数量较少,可从Ⅲ区挑取单菌落,B正确;Ⅲ区中存在单菌落,该实验结果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C错误;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因此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不能被刚果红染成红色,D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章 发酵工程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二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章 发酵工程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二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案设计,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培养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人教版 (2019)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二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二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第2课时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培养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