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第一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 试卷 1 次下载
- 第四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第五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测评-语文六年级下册,共7页。
第五单元测评基础知识(共46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xí ɡuàn lǐnɡ yù qiū yǐn huā pǔ sōu suǒ lán zhù kǒnɡ bù chū bǎn yí wèn tái jiē 二、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画“√”。(4分)1.科学课上,对于如何利用北极星biàn(辨 辩)认方向这个问题,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biàn(辨 辩)论。2.走在山间的小道上,两边qīng cuì(清脆 青翠)的竹林里,时不时发出qīng cuì(清脆 青翠)的鸟鸣声。三、选择题。(9分)1.下列加点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惟弈秋之为听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为是其智弗若与 D.孰为汝多知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定律 创立 洪亮 声泪具下B.证实 齿轮 领域 沧沧凉凉C.事列 洗澡 盘盂 追根求源D.真理 实验 鸿鹄 过犹不急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为是/其智/弗若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4.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B.为是其智弗若与(认为)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D.及日中则如盘盂(到,到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姐姐做作业十分认真,她一字一顿地书写着。B.我之所以长篇大论地去追根求源,是因为想让各位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C.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梦里我来到了月球玩。D.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C.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拟人)D.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排比)7.读下面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上使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不足之处,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A.提高自己的认识 B.理清自己的思路C.了解对方的情况 D.抓住对方的要害8.下列选项中,对本单元人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学家波义耳———善于思考、锲而不舍B.两小儿———勤学好问、三心二意C.玛琪———聪明可爱、向往学校D.孔子———博学多才、实事求是9.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B.只有边读书边思考,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C.赵孟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因此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D.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决在野外工作。(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父亲说:“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我也会引用。(6分)①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用“ ”画出这两句话中引用的部分。(2分)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或名言。(4分)(1)逢年过节,远离家乡的游子给家乡的亲友发短信问候,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2)妈妈从小教导我做人要言行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言警句。(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相信以后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加优秀。”老师常常这样鼓励我们。2.事物一旦发展到极限就要改变它,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共24分)七、课内阅读。(10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1.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画横线的句子这样表述的好处是( )(2分)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许多名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最后发现真理,请举例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3分)A.只要先发现问题,就找到了真理。B.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D.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八、课外阅读。(14分)怀疑与学问(节选)顾颉刚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③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下列选项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2.下列选项中对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B.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C.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反驳本文的中心论点。D.使论据确凿充分,更加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突出了中心论点。3.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这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表达(共30分)九、习作。(30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空间,未来的科技发展更值得期待。如果未来的科技可以赋予你一项能力,你最希望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讲述你最希望未来科技赋予你的一项能力是什么。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一、习惯 领域 蚯蚓 花圃 搜索 拦住 恐怖 出版 疑问 台阶二、1.辨 辩 2.青翠 清脆三、1.D 2.B 3.A 4.B 5.A 6.C 7.D 8.B 9.C四、1.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4.父亲说,那就是叫我只许看,不许动。五、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示例】(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言必信,行必果六、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七、1.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2.C 3.【示例】鲁班发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良蒸汽机。 4.B八、1.C 2.C 3.选择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作为论据。 4.后两句是正面说理,前两句是反面说理。 5.一样。因为指代的都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九、【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想象类习作,动笔之前先要根据要求想想你最希望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把题目确定下来。要交代清楚你为什么要拥有这项能力,你想怎么运用这项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