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某年春节,一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了独有的“福”字,并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福”字。完成下列诗词描述景观与上图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
①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山高稀草遍牛羊,河畔青稞黄花香
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图片可知,①图中描绘的是熊猫和竹子,对应的应是四川,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描绘的广西,①错误;②图描绘的是蒙古包,对应的应是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也是内蒙古,②正确;③图中描绘的是土楼景观,主要是位于福建,山高稀草遍牛羊,河畔青稞黄花香描述的应是西藏,③错误;④图中描绘的是孔雀舞,对应的应是云南,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描述的也是云南,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3.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2. A 3. D
【解析】
【2题详解】
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
【3题详解】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是( )
A. 冬季寒冷干燥 B.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C. 河流结冰期长 D. 水运发达
5. 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 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 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D. 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甲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甲地种小麦,乙地种植水稻,都是以种植业为主,B正确;甲地河流有结冰期,乙地河流无结冰期,C错误;乙地位于长江流域,水运发达,甲地位于华北地区,水运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甲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加上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主要面临水资源不足问题;乙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工业较发达,降水多,导致酸雨危害突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资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我国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北方地区适宜种植小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主要承载地。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五大城市群中流入人口呈现明显集聚效应的是( )
A. 京津冀城市群 B. 长三角城市群 C. 成渝城市群 D. 长江中游城市群
7. 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大都市辐射②政府政策③产业基础④社会福利⑤生活成本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分析,五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中心城市的人口比例最高,而且呈上升的趋势,可知其集聚效应最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大的原因是由于上海大都市辐射作用的影响,外围县市发展较快,产业基础好,吸引大都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围县市转移,外围县市就业机会多,吸收外来人口流入。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大都市辐射和产业基础,①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相比于长三角生活成本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⑤正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政府政策影响不明显,外围县市社会福利待遇不如大都市,②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⑤正确,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说明,北京市( )
A. 第三产业比重加速上升 B. 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保持稳定 D. 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差距持续扩大
9. 北京市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技术力量薄弱 B. 劳动力数量减少 C. 疏散城市职能 D. 交通压力过大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第三产业比重前期上升快,后期上升慢,加速上升说法错误,A错误;结合图片可知,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正确;由图可知,北京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C错误;结合图片可知,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差距先减小后扩大,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产业主要是指工业,结合图片可知,北京市第二产业在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北京市在进行城市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以促进城市和产业协调发展,C正确;北京市高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A错误;北京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因此劳动力并不会减少,B错误;交通压力并不是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黑龙江大庆和甘肃玉门都是我国著名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目前,大庆油田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只够开采5年左右。2009年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污染严重,老城区人口锐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庆与玉门面临发展问题不同,发展方向也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
A. 政策导向不同 B. 地理条件不同 C. 劳动力价格不同 D. 区域类型不同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玉门应( )
A. 大力发展科技,彻底消除污染 B.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化深加工
C.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 D. 大力发展城市新区,吸引人口回流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大庆和玉门都是资源型城市,且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的枯竭问题,但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取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根本原因是地理条件不同,B正确;大庆和玉门政策与劳动力差异不大,并且区域类型大体相同,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所以政策、劳动力与区域类型都不是大庆和玉门发展方向不相同的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西北科技比较落后,不可能大力发展科技与彻底消除污染,A错误;由于石油枯竭,所以不能发展石油深加工,B错误;玉门太阳能和风能充足,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C正确;吸引人口回流主要靠经济发展,而不是靠建城市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12. 东部沿海某地废弃矿山由于多年露天开山采石,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修复系统退化。地形整治和植被恢复工程可有效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下图为坡脚复绿恢复工程示意图。完成通过增加反滤包和泄水孔,修建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目的是( )
A. 排泄洪水,防止内涝 B. 方便排盐,减轻盐碱化
C. 排放污水,减少污染 D. 过滤砂石,防止堵塞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中信息,该工程修建挡土墙,可以降低坡度,减少水土流失,滞留泥土,改善灌木等植被的生长条件,同时植被的恢复不仅可以保持水土,也可以对地表径流起到拦蓄和净化作用,再通过增加反滤包和泄水孔的过滤,从而有助于过滤砂石,防止堵塞,D正确;修建排水沟并不是为了排放污水,C错误;修建挡土墙,降低坡度,增加反滤包和泄水孔,不利于洪水的排泄,A错误;实施该项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地形整治和植被恢复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盐碱化问题不是露天开山采石造成的,B错误。故选D。
我国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北以内蒙古为核心,南以贵州为核心。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贵州比较,内蒙古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优势是( )
A. 交通便利 B. 水能丰富
C. 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D. 冬季较长,年均温低
14. 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内蒙古( )
①促进人工草场建设②毛纺织工业的发展③产业结构升级④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大型数据中心对交通要求不高,A错误;贵州水能资源更加丰富,B错误;内蒙古和贵州海拔相当,C错误;内蒙古纬度较高,距冬季风近,冬季较长,年均温更低,所以冷却用电更少,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超大型数据中心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大数据中心,是指服务于大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和应用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
崇礼曾经“一矿独大”,县城内80%为山地,独特的地貌特征一度成为其发展掣肘,也造就了降雪的气候条件,每年滑雪期长达150多天。早在2009年县政府就提出以滑雪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随着冬奥会的申办和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加速了崇礼的发展升级,众多企业不断落户崇礼。崇礼从国家级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国际范儿”滑雪胜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崇礼成功转型“白色产业”的经验有( )
①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②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③抛弃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④利用集聚效应,吸引项目投资
⑤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市化率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6. 在后冬奥时代,下列哪些建议不能实现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
A. 从冬季扩展到全季节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游 B. 引入相关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C. 打造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发展会议经济 D. 依托冬奥冰雪热,形成季节性消费胜地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崇礼的产业转型,更好的发展旅游业,①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崇礼依靠自身条件发展滑雪产业,符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正确;“抛弃传统产业”说法不正确,崇礼仍保留有传统产业,③错误;利用集聚效应,吸引项目投资,有利于该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④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市化率,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冬奥冰雪热只能带动一时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实现东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从冬季扩展到全季节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游,打造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发展会议经济,引入相关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都有利于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ABC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点睛】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运动已成为河北人民的特色生活,随着高端冰雪赛事的引入,冰雪旅游精品路线的打造,冰雪会展的提档升级,冰雪运动这项“冷资源”正在变成“热经济”,冰雪产业已成为拉动张家口乃至河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7. 台湾兰屿岛(图左),面积约46平方千米,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岛上的原住民在山坡上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图右)。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主屋”屋顶两侧坡度差异明显,屋内靠后墙为“高炕”。地下“主屋”所在坑边近处,常建有木制小亭,并有台阶与“主屋”相连。完成“地窖式”民居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为了防范当地( )
A. 降水丰富 B. 常年多大风 C. 地震频发 D. 四季多海雾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兰屿是位于我国台湾东南方向的一个小岛”,说明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主屋”屋顶两侧坡度差异明显,坡度较缓的一侧朝向海面,由此可以看出房屋受风力影响大,房屋缓坡设计可防范大风,尤其是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B正确;地窖式民居不能防范雨水带来的洪涝灾害,A错误;地窖式民居不能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C错误;地窖式民居不能防范海雾,D错误。故选B。
18.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我国某市1995年至2020年的两次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该市( )
A. 第一次移出产业可能为芯片制造业 B. 第一次转移主要受原料成本影响
C. 第二次转移导致第二产业出现衰退 D. 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第一次产业转移后,新建的主要产业为棉纺织、电器制造、运输机械、重化工业等,棉纺织、电器制造等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第一次转移还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较强,同时,芯片制造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对技术要求高,不可能是第一次移出产业,AB错;第二次转移的产业为传统的电器制造、摩托车制造等,新建了面板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第二产业并没有出现衰退,C错;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
【点睛】
“女人们将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子上,男人们拎起铁锹把麦草从中间扎下去,入沙10厘米,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间距1米。”这就是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的草方格治沙,如下图所示。后期生长起来的柠条、沙棘等沙生植物将彻底稳住沙丘。
19. 利用草方格治沙,( )
A. 加大摩擦,降低高空风速 B. 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C. 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D. 背风坡应加大麦草使用量以固沙
20. 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
A. 热量条件不同 B. 降水条件差异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国家政策导向
【答案】19. B 20.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题意表明,草方格中的麦草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因此草方格可以加大摩擦,降低近地面风速,不能降低高空风速,A错误。当地降水较少,荒漠广布,草方格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B正确。草方格对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非常有限,C错误。迎风坡风力更大,对麦草损坏大,应加大麦草使用量,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不同,塞罕坝距离东部海洋近,腾格里沙漠距离东部海洋远,受到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大小不同,也就是降水条件差异,治沙方法不同,B正确。两地纬度差不多,热量差别不大,A错误。治沙跟经济水平关系不大,C错误。都在我国,政策导向一样,D错误。故选B。
【点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⑤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下图为某同学地理笔记上的长江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同学笔记上需补充的长江下游开发条件有( )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地形多样,以丘陵为主③江面宽阔,水流平缓④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 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措施是( )
A. 三峡以上河段大力发展航运 B. 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
C. 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 下游限制人口迁入,减少污染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长江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①正确;长江下游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④正确;长江下游地形主要为平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③正确,②错误。综上分析,①③④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三峡以上河段地势落差大,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但是水能丰富,适合开发水电,A错误;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B正确;中游围湖造田会导致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对长江的调节作用减弱,易发生洪涝灾害,C错误;下游限制人口迁入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对长江的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保护上游生态环境,提高中下游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治理入海口和沿海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是当前主要的治理措施。
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全长约113km,全线采用隧洞输水。千岛湖湖水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千岛湖水量相当于三千多个西湖水量,该工程一年取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量),能够供应杭州近千万百姓日常生活用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的原因是( )
①杭州降水丰富,但喀斯特地貌使地表水缺乏
②杭州经济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需水量大
③千岛湖水质好
④水量丰富,可供水量稳定
⑤千岛湖环境承载力大,工程建设对其无影响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24. 配水工程运营后,下列问题不会发生的是( )
A. 千岛湖生态环境稳定 B. 杭州地下水位逐渐上升
C. 引发沿线土壤盐碱化问题 D. 杭州市民饮用水质量大幅度提高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杭州降水丰富,不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丰富,河湖纵横,①错误;杭州经济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需水量大,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②正确;千岛湖湖水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说明千岛湖水质较好,③正确;杭州千岛湖水量丰富,可供水量稳定,④正确;千岛湖水量相当于三千多个西湖水量,说明千岛湖环境承载力大,该工程一年取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量),说明工程建设对其一定有影响,⑤错误。综上可知,②③④正确,故选A。
【24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配水工程会减少湖区水量,从而破坏千岛湖的生态稳定,A错误;配水工程可以缓解杭州市水资源紧张局面,增加对于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B错误;隧洞输水,对地表径流没有影响,不会引发沿线土壤盐碱化问题,C正确;由于千岛湖的水质较高,因此配水工程运营可以提高杭州市的饮用水质量,D错误。故选C。
【点睛】千岛湖引水工程全称“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是杭州“防洪水”“保饮水”水利建设3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重点工程项目,根据设计,千岛湖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采用管道输水;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的原因需要结合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km,增加海岸线720km,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与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开发利用海洋方式相同的是( )
A. 长芦盐场 B. 港珠澳大桥 C. 海洋石油开发 D. 海水淡化厂
26. 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影响是( )
A. 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B. 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 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 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答案】25. B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体现的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港珠澳大桥相同,B正确;长芦盐场和海水淡化厂体现的是对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开发体现的是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AC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的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海洋生物种类减少,天然沙滩的范围缩小,BCD错误;人工港的建设干扰了沿岸海水的运动,导致自然海流运动改变,A正确。故选A。
【点睛】人工岛的建设给各沿海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土地空间,可缓解陆上人地矛盾,但也给沿海和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海洋污染.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各种不利影响,因此海上空间资源的开发需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之后再进行。
27. 中国2017年全年的原油进口量为840万桶/日,首次超过美国的790万桶/日,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图为某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措施,③不符合题意;我国保证石油安全的开源措施有,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①②④⑤正确。故选B。
28. 每年,都有大量二手衣物和过时的服装流入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以2021年为例,有4.6万吨的二手衣服通过海运流入智利,除少部分销售之外,大部分被弃置在阿塔卡马沙漠当中。堆砌成山的旧衣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完成下列哪些措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
①就地掩埋
②建立消毒等相关技术的规范和标准
③政府立法,加强对二手衣物进口的监管
④严令禁止旧衣物的进口
⑤消费者减少对时尚的追求,延长服装的穿着时间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部分旧衣物不易降解,因此就地掩埋有可能会造成土壤污染,①错误;旧衣物有可能会携带病毒或细菌,因此建立消毒等相关技术的规范和标准有助于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②正确;政府立法加强对二手衣物进口的监管有助于加强筛选和管理,减少对于该地生态环境的影响,③正确;部分旧衣物的进口能够满足该地民众的生活需求,因此不适合禁止进口,④错误;消费者减少对时尚的追求,延长服装的穿着时间有助于减少二手衣物的数量,减少对于该地的生态破坏,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故选C。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图为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碳循环过程中的碳汇有( )
①煤、石油、天然气燃烧②陆地植物光合作用③陆地动植物的呼吸④海洋生物的呼吸⑤海洋植物光合作用⑥降水中和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30. 从长远看,实现“碳中和”会使( )
A. 经济发展受阻 B. 能源消耗减少 C. 生态负担加重 D. 极冰融化减缓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依据图文信息可知,碳汇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由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可知,碳汇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绿色植物(陆地植物、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②⑤对。二氧化碳通过大气降水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最后在各种水体生成多种碳酸盐,⑥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陆地上动植物呼吸排放二氧化碳,海洋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①③④属于碳源,不属于碳汇。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实现“碳中和”就是要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不是牺牲经济发展,而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更好地发展,A错误;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来源)和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吸收),所以不会减少能源消耗总量,B错误;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温室气体,不是大气污染物,不会加重生态负担,C错误;从长远看,在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过程中,全球气候变暖趋缓,极冰融化速度趋缓,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陆地上动植物呼吸,海洋生物呼吸。
二、主观题(本题共3题,共40分)
31. 智利是首个和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2020年,水电十四局中标智利鲁凯威水电站项目。该水电站位于M市以北的比奥比奥河上。
(1)结合图文材料,写出该地适合建设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中智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我国向智利出口机电、轻工等产品,从智利主要进口矿产、农林产品,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2)分析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具有的优势条件。
智利以矿产的出口和初加工、农业经济作物的出口为主。
(3)请说明智利产业结构的弊端。
【答案】(1)年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流速快;泥沙含量小;河谷狭窄,工程量小。
(2)中国:市场广阔;资金、技术充足。
智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价格低。
(3)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采矿业;加工制造业乏力,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智利为材料,涉及水能开发、经济合作、产业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建设水电站的自然原因主要受河流径流量和落差的影响;读图可知,M市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在迎风坡的影响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大;此处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此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小;此处多峡谷,河谷狭窄,工程量小。
【小问2详解】
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智利,中国资金、技术充足;智利: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低,价格低。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智利以矿产的出口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采矿业,产业效益低;以出口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科技水平低,加工制造业乏力,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32.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写出影响三江平原湿地形成的自然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江平原湿地近些年来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3)三江平原做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采取哪些措施能够兼顾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
【答案】(1)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湿地萎缩;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增加,盲目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在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粮食单产;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加大农业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为资料,涉及了湿地形成原因、环境问题和粮食安全保护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位置可知,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整体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三江平原整体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表水容易积攒;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汇水形成湿地;结合图片可知,三江平原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三江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且多暴雨,大气降水补给作用较强;三江平原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三江平原垦殖率不断提升,沼泽率不断下降,说明目前三江平原存在湿地萎缩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增加,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盲目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小问3详解】
保障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措施需要结合政策、科学技术、粮食品种和基础设施角度进行分析;针对于生态保护的问题,应该在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湿地,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粮食单产,维护粮食安全;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基础设施上,加大农业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33. 读新西兰简图,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材料二:库克海峡宽23~144千米,平均水深128米,由地壳运动断裂陷落而成,海峡两侧为山地,悬崖林立,至今没有建设跨海大桥。
(1)说明库克海峡至今没有建设跨海大桥的自然原因。
(2)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列举两种新西兰主要的“绿色能源”,任意写出其中一种能源的形成原因。
(3)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地震频发;地处盛行西风带,海峡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强,风浪大;海峡地形复杂,宽度(跨度)大,海水深度较深。
(2)①地热能;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②水能;新西兰降水丰富,多丘陵山地,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风能;岛国,且国土大部分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④生物质能;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工业发达,木材、木材废弃物等丰富,技术发达。⑤波浪、潮汐能;海岛国家,海岸线长,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能丰富。
(3)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环难以恢复,容易造成森林资源枯竭;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降水),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西兰南北二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绿色能源的形成、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与材料可知,库克海峡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断裂陷落,地震频发,地质条件差,不利于大型工程建设;受西风带控制,多大风天气,且海峡走向和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强,风浪大;由材料可知,库克海峡宽23~ 144千米,平均水深128米,跨度大,海水深,修建难度大,海峡两侧为山地,悬崖林立,海峡地形复杂,为施工增加建设难度。
【小问2详解】
“绿色能源”指清洁能源;新西兰有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地热能的形成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水能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多丘陵山地,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风能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新西兰为岛国,国土面积小,且国土大部分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受生物分布的影响,新西兰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工业发达,木材、木材废弃物等丰富,技术发达;波浪、潮汐能从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可知,新西兰是海岛国家,海岸线长,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能丰富。
【小问3详解】
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由材料可知,贝壳杉生长缓慢,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砍伐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4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